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中國入市前也采取汽車關稅壁壘,為什麽不像日本那樣汽車發展?反而入世後自己的品牌有逐漸發展起來之勢?

中國入市前也采取汽車關稅壁壘,為什麽不像日本那樣汽車發展?反而入世後自己的品牌有逐漸發展起來之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汽車產業發展迅速,成績有目***睹。但是,在汽車產業蓬蓬勃勃發展的背後,相當多的人們,特別是專家、學者和壹些長期從事汽車產業的人士,對此卻產生了深深的困惑和憂慮。

縱觀今天中國的車市,幾乎是外國品牌的天下。中國自己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真正屬於中國自己品牌的紅旗、奇瑞、中華、哈飛、吉利和愛迪爾等,不僅被大量的、所謂國產的外國品牌的轎車,壓得喘不過氣,擠迫在狹小的生存空間裏,而且往往還會受到譏諷、攻擊和扼殺。

值得壹提的,是我們的壹些汽車企業,引了壹個,引兩個;引了兩個,引三個,接連不斷,不用精力和心思搞自主研發,而把自己變成了跨國汽車集團的裝配廠。在媒體上也不斷見到某企業引進的某車是與“全球同步”、“最新車型”、“為中國人量身定制”等字樣。正是在這種作用下,我們民族自主汽車品牌,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越來越淡化。

汽車業界出現的這壹現象,表明了我們的汽車產業,不僅沒有做到和實現“第壹個產品引進,第二個產品就應該聯合開發”的發展戰略,而是正在按照外國跨國公司的腳步起舞。

對於這種事實和憂慮,有人持不同看法。他們認為,現在經濟已全球化,我們自己沒有能力生產汽車,把人家成熟的技術拿過來,有什麽不好?他們批評說,過分強調自主汽車品牌,是“鴕鳥”政策,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他們主張,中國不僅不應搞什麽自主汽車品牌,而應該把中國建成為世界跨國公司的汽車生產基地。

這是壹種“拿來主義”。把人家現成的東西拿過來,當然既省心,又省力,賺錢又快。但是,沒有產品開發,只生產別人的品牌,不能說是壹個完全意義上的汽車產業,充其量,只是壹間間汽車裝配車間。如果我們的汽車產業,失去了技術上的獨立自主,沒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中國的汽車工業,只能永遠是外國跨國公司設在中國的加工廠。長此以往,中國將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產業。

我們搞改革開放,當然要吸引外資,當然要引進外國的先進技術,當然要跟國外廠家合作辦企業。中國的經濟發展,正是得益於這種改革和開放。今天如此,明天如此,今後還會如此。因為這是我們發展經濟的壹條基本思路。到任何時候,也是不會改變的。

問題不在於“引資”、“引進”和“合資辦企業”,而在於“合資”、“引進”和“合資辦企業”的目的。我們搞“合資”、搞“引進”,是為了消化,為了吸收,然後走自主發展的道路。

不論經濟如何全球化,壹個國家、壹個民族,在發展經濟中,總不能把自己的壹切寄托在別人身上,總要根據自己的國情發展自己的經濟。經濟全球化,不等於沒有自己的民族經濟。如果我們沒有以自己為主導的經濟體系,那我們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將會永遠受制於人。如此,哪還談得上有自己國家的經濟?

比如汽車,現在完全依賴外國的跨國公司,倘若有變,或是發生了壹些不可預測的事情,我們手中又沒有自己的品牌和車型接替,那將是壹種什麽局面?特別是大型汽車集團,又將如何生計?

因此,我們發展經濟,不能只滿足於“中國制造”,而應該從“中國制造”,逐漸向“中國設計”和“中國品牌”過渡。這樣,才能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不僅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經濟發展之需要,也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的國家和民族利益之所在,更是壹個國家、壹個民族經濟安全之保證。

對於中國的汽車產業來說,下大力氣研發中國品牌的汽車,是民族和歷史賦予我們的責無旁貸的責任。特別是最具技術、人才、資金優勢和最具研發能力的三大汽車集團,更是有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他們應該自覺地擔當這壹大任,盡快地把自己的著眼點,轉到民族自主品牌汽車的研發上,為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