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是什麽?
1、風濕性關節炎癥狀
1、疼痛
關節疼痛是風濕病最常見的癥狀,全身關節都有可能發生疼痛,但是肢體和軀幹部位的疼痛和可能引起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病變。
2、肌肉疼痛
肌肉也會出現疼痛癥狀,而且還可能出現肌無力、肌酶升高、肌源性損害等,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皮肌炎等。
3、不規律性發熱
風濕出現之前會出現不規則的發熱現象,不會出現寒顫現象,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同時還會出現血沈快,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急性嗜中性發熱性皮病、成年人斯帝爾病、脂膜炎等均可以發熱為首發癥狀。
4、皮膚黏膜癥狀
皮肌炎、幹燥綜合癥、白塞病、脂膜炎等會出現皮疹、口腔潰瘍、皮膚潰瘍、網狀青紫、眼部癥狀等。
5、雷諾氏征
指端會遇冷或情緒變化時會發白,然後轉變成紫色,最後轉變成紅色並伴有麻木、疼痛和嚴重的皮膚潰瘍,可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
6、自身抗體血液指標異常
抗E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血小板抗體、抗核抗體、抗心磷脂抗體、類風濕因子等。
2、怎麽治療風濕效果好
壹、辨證分型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及癥狀、實驗室結果、舌脈象等表現,對患者進行疾病的分期及中醫辨證分型。辨病的同時進行辨證,可按疾病的發展進程分早、中、晚期,以中醫的辨證角度可分為以下幾型:風寒濕阻型、痰瘀互結型、風濕熱郁型、肝腎陰虛型。
二、護理方法
1風寒濕阻型臨床多見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可見四肢關節腫脹疼痛,遇寒則痛劇,得熱則痛減,皮膚不紅,觸之不熱,此型病人多見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等。辨證護理要註意防寒、保暖,安排病人在病區的南面,陽光可照射之處,此型病人以舒展關節、促進氣血運行為主。局部采用中藥薰蒸以驅風散寒。西醫護理上,早期減少活動量,臥床休息,肌肉松弛有輕度的止痛作用,加強對病人的知識宣教,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促進早日康復;飲食上宜適當進食辛溫發散食物,可用蔥、姜、胡椒等做佐料,食後蓋被取微汗,使風寒濕邪從汗而解。
2痰瘀互結型臨床上多見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初、中期,可見關節腫,疼痛固定,屈伸部分受限,部分患者有晝輕夜重的規律,此型患者多見於舌紫暗,苔白膩,脈細等。辨證護理:病室宜幹燥,註間防濕保暖,局部用針灸、艾灸、TDP燈照射,尤其是采用針灸後活動,可明顯改善關節功能。對臥床患者護士應幫助其每日進行1-2次主動加被動的最大耐受範圍內的關節伸展、屈曲活動,保持關節活動的功能。中藥湯劑以活血化瘀,疏通經脈,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以祛痰散結,溫通經絡。
3風濕熱郁型臨床上多見於關節紅腫疼痛,按之痛甚,口渴、發熱,舌脈表現多見有舌質紅,苔黃膩,脈等。此型多為風濕活動期,病情變化快,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病室保持空氣清新,患者臥床休息,同時註意體位及姿勢,可采用短時間的自動法,使關節休息減輕炎癥。中藥湯劑采用清熱祛濕通絡,采用消炎、解熱鎮痛,使患者出汗退熱。及時更換汗濕衣服,不宜采用酒精降溫,以防汗腺閉塞;飲食上可服苡仁、冬瓜、赤小豆粥,忌食油炸及辛辣食物。
4肝腎陰虛型臨床多見有關節腫脹不利,頭暈、腰膝酸軟,舌脈表現多見有舌紅苔少,脈細等。此型患者多屬中晚期,壹般病情較長,而且活動受阻,生活上需要別人照顧,思想負擔較重,情緒焦慮悲觀,護理上要及時發現病人的心理變化,生活上給予細致的照顧,局部用熱敷、理療、按摩等以增進局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環,臥位時應保持患肢功能位,以免長期臥床後形成畸形。患者按動靜結合的原則,適當在床上進行各運動,如股四頭肌舒縮,舉腿活動,以逐漸增加不疲勞為原則,中藥湯劑宜溫服,病室宜溫暖忌寒冷潮濕,飲食上忌食寒涼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可常服枸杞子粥等。
三、討論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常見病和疑難病,可造成關節破壞,關節畸形,功能障礙,我科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法,在辨病的基礎上進行具體辨證,具體病人具體護理,同病異護或異病同護,註意局部護理與整體護理相結合,在西醫的專科專病護理基礎上,結合中醫辨證分型,給予不同的護理手段,如風寒濕阻型,病室註意保暖,病人安排在向南的病室並早期配合治療。痰瘀互結型,因患者多伴關節活動功能障礙,護理上盡量鼓勵患者多活動鍛煉,保持關節的活動功能,以達到疏通氣血,化痰逐瘀的目的。風濕熱郁型要密切觀察病情,註意疾病的變化和轉歸。肝腎陰虛型要加強心理護理,生活上給予照顧並進行飲食的全身調整,以提高患者的體質。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還要配合功能鍛煉,在心理、飲食、服藥、護理上整體結合,達到控制關節及其他組織炎癥,緩解癥狀,保持和恢復關節的活動功能,提高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方法,對提高療效和促進疾病的康復起著重要的作用。
風濕病的治療方法,上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風濕病的相關治療方法和壹些常見現象的護理方法,多種病癥的不同治療效果,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祝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