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巧的缺失及對醫德教育論文
論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巧的缺失及對醫德教育論文
醫學生走進臨床,是壹個醫學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是檢驗醫學生理論知識水平能否聯系實際的必經之路。醫學生進入臨床後,馬上面臨的壹個棘手問題就是如何與病人打交道,即作為壹名醫護人員,如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醫患關系是醫學人際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關系,也是醫學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離不開有效的醫患溝通,因此掌握全面的醫患溝通技能對於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意義重大。臨床醫學生的身份相對特殊,他們是壹群從學校剛進入醫院的特殊醫務者群體,他們是學生,同時又是醫護人員。很多臨床醫學生在進入臨床之後都有這樣的困惑,他們與自己的同學、老師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卻不能與病人友好相處。因此臨床醫學生如何有效溝通,如何盡快適應“學生”到‘‘醫護人員”的角色轉換,已成為臨床教學中的壹個重要內容,也是高校醫德醫風教育的重要領域。
1.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的現狀
為了調研臨床醫學生是否能正確處理與病患的關系,筆者專門對浙江中醫藥大學150名臨床醫學生和150名患者進行“關於醫學生醫患溝通及醫患矛盾處理”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臨床醫學生涉及或引發醫患溝通沖突事件多達98.7%,但更令人擔擾的是,近92%的臨床醫學生都表示在面對病人時,不知如何與病人交流,不知如何與之建立較和諧的醫患關系,更不知如何及時應對和處理已存在的醫患沖突,更有甚者害怕與病人接觸。醫患溝通技能的缺失具體表現為:
(1)臨床醫學生對就醫信息表達不清楚、不全面。有近85%的病人表示聽不明白或很難理解醫護人員口中描述的醫學專用名詞,同樣,有近89%的醫學生表示不知如何用通俗語言描述或解釋相關醫學現象。
(2)臨床醫學生與病人溝通時極少使用禮貌用語。在與病人溝通中,僅有12%的醫學生習慣性使用‘‘妳好”‘‘請稍等對不起”等禮貌用語,有27%的醫學生偶爾使用,而有43%的醫學生沒有習慣使用。
(3)在病人求診過程中,臨床醫學生重‘‘詢問”,輕“傾聽”。有93%的病人都感覺醫生在看病時經常打斷自己對病情的描述。同樣,有78%的醫學生認為醫生主動詢問病情比傾聽病情更重要。有82%的醫學生認同只聽取病人對病情的有效描述,談及其他(主要指與病癥無關的描述)應忽略不計。
(4)在聽取病人的主訴時,臨床醫學生很少有相應的情感反映。當問及醫學生看到病人非常痛苦的表情、傷心低落的情緒等負性心理活動,自己內心有何感受時,僅12%的醫學生選擇了“與病人同樣感到難過和傷心”,而有46%的醫學生選擇了“這種情況在醫院經常發生,習以為常,不覺得難過和傷心”。
在臨床醫學生對自己在醫患溝通、整體評價方面,認為與病人溝通相當困難的竟高達89%,而病人對醫護人員服務表示不滿的也高達67%。由此可見,臨床醫學生與病人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溝通障礙,而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缺失使這個障礙猶如滾雪球壹般越滾越大,導致病人對醫護人員乃至整個醫院的不滿意,病人的排斥心理又加劇了臨床醫學生對醫患溝通的抗拒,以此形成惡性循環。
2.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缺失的原因分析
根據衛生部1988年頒布的《醫務人員醫德規範及實施辦法》中對醫德規範的界定,醫德內涵壹***包括7項:①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②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利;③文明禮貌服務;@廉潔奉公、自覺遵紀守法;⑤為病人保守秘密;⑥互學互尊、團結協作;⑦嚴謹求實、奮發進取,鉆研醫術[2]。醫德內涵裏的內容多涉及醫患溝通領域,並為正確、有效的醫患溝通設立了定性要求。醫患溝通與醫德醫風就如同是形式與內容的邏輯關系,醫德醫風是基礎和核心,醫患溝通是重要表現形式。醫護人員的醫德修為決定了其醫患溝通的行為方式;反之,醫患溝通技能的練習和提升,使之形成溝通行為習慣,內化提升自我的醫德修為,兩者相互依存,互為作用。國際醫學教育專門委員會(IIME)制定的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之壹就是醫患溝通技能[3]。然而,醫患溝通技能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僅憑理論的傳授即可獲得的,它必須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並加以反復的培訓,才能真正有效掌握。因此,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缺失的現狀,究其原因,雖然與醫學生自身家庭教育、個性特質、病人的不信任等因素有關,但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得不反思目前醫德教育在內容設置、教學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對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培養造成的重大影響。
(1)高校醫德教育課程權重偏低、內容單壹。以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為例,與醫德相關專業課程只有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學2門,總課時***計108學時,僅占學生綜合培養課程體系的5%,與數10門的醫學專業基礎和技能課程相比,醫德教育課程可謂鳳毛麟角。由於醫德教育課程設置較少,醫德教育不僅喪失了第壹課堂的主戰場,同時也讓學生在主觀上形成醫德教育課無關輕重的認識。醫學生普遍重視醫學技能的習得,而輕視自身的醫德修為的培養,更不關註在校園裏培養醫患溝通的技能。
(2)高校醫德教育形式以課堂教學為主,忽視醫德實踐教學。仍以浙江中醫藥大學為例,該校開設的2門醫德相關課程,不僅全部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而且開課時間均放在大二、大三階段,學生根本沒有接觸臨床,對醫患關系沒有感性的認識,因此該2門課的授課無異於紙上談兵。而到了大四、大五階段,學生走向臨床時,其所受的教育絕大部分是醫學技能教育,告訴學生怎麽操作儀器、如何寫病案等等,在實踐中又忽視了醫德教育。醫德教育只停留在書本、停留在概念認知上,無疑是教育的壹大敗筆。即使在課堂授課中,教師仍以教科書的理論宣講為主,極少使用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教學等靈活的教學方式,這樣灌輸式的教學結果就是學生即使知道了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卻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良好的醫患溝通,使得醫德教育陷入“授之以魚”而非‘‘授之以漁”的尷尬境地,同時也偏離了醫德教育之“培養合格的醫務人員”的初衷。
(3)醫德教育的客體只針對於學生,缺乏對帶教老師的`醫德再教育。醫德教育的客體應該是所有醫護人員,而且這個道德習得的過程應該貫穿每位醫護人員的終身。本來走向臨床崗位時應該是醫德教育的最佳時間,現在卻成為教育的終結時間。而且醫德教育的最佳教學方式是言傳身教,但現實中,壹些帶教老師自身人文素質較低,壹些不文雅、不文明、甚至道德敗壞的行為公然暴露在學生面前,對學生價值觀、是非觀、道德觀的形成影響很大。據調查顯示,有90%以上的學生選擇影響學生職業道德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師的行為舉止。因此,帶教老師自身的醫德教育缺失、對醫患溝通重要性的輕視是導致醫學生醫德意識淡薄、忽視醫患溝通的重要因素。
3.完善醫德教育體系,促進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提升
醫患溝通技能的提升,對於醫學生與病人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意義重大,同時醫學生的溝通能力也是反映醫學生自身人文修養、醫風醫貌的重要指標。筆者認為,提高醫學生溝通技能可嘗試以下教育對策:
(1)加快醫德教育教學改革進程,建立較完整的醫德教育教學體系。首先,擴充醫德教育相關課程。醫學院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醫學生醫德教育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管理者應著力於開發更多的醫德教育相關課程,增加醫德教育課程權重;其次,將醫德教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倫理學與心理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本來就是交叉學科,把醫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既可以擴展醫學生醫德教育平臺,彌補醫德教育第壹課堂弱勢的缺陷,又能促進醫學生心理健康和培養醫學生良好的政治修為和道德修為,鼓勵醫學生從新角度、新視野去理解“醫者仁心救死扶傷”“以病人為中心”等醫德理念。
(2)加速轉變醫德教育的授課方式。特別是醫患溝通技能的教學方式,不能只停留在理論學習上,更要開展醫患關系經典案例教學、醫患關系情景劇角色扮演教學、臨床醫患關系處理實景演練教學,做到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相結合,讓醫學生熟練掌握傾聽、解釋、重復、強調、***情等溝通技巧。醫學院校可以將醫患溝通技能實訓課程作為醫學生走向臨床的必修課,並對即將進入臨床的醫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進行定量化考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醫患溝通技能,使技能成為行為習慣,並升華自身的醫德修養。
(3)加強帶教老師的醫患溝通技能培養和醫德醫風的再教育。學生是壹個絕好的模仿者,模仿與實踐是他們主要的學習手段,帶教老師的壹言壹行對醫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醫院要重視定期對帶教老師的醫德醫風進行培訓,讓帶教老師樹立起“為學生做榜樣”的意識,規範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醫德操守。同時臨床帶教老師要註重對自己學生的醫德培養,引導臨床醫學生時刻樹立“以病人為本”的思想,在病人挑剔臨床醫學生時,帶教老師要用實際行動耐心向病人解釋、替學生解圍,獲得病人的理解,同時也給臨床醫學生樹立良好醫患溝通的典範。
(4)增加醫學生與患者相處時間,創造更多的溝通機會。上臨床接觸真正的病人,既是對臨床醫學生校內醫患溝通技能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快速提升臨床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的最佳辦法。上述問卷調查也顯示,臨床醫學生引發的醫患沖突有近78.4%發生在實習前半年。因此,臨床帶教老師要盡可能鼓勵臨床醫學生走近病患,多與病患交流,即使是遇到拒絕、冷面孔,也不能灰心喪氣,實習管理部門也可以制定相應制度,如建立臨床醫學生每日問診制等等,從制度上確保臨床醫學生與病人的直接溝通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