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遠的革命經歷
張明遠,原名張金言、字佩琛。1906年11月23日出生於玉田縣前獨樹村的壹個農民家庭,1920年畢業於玉田師範講習所。1923年開始在本縣孟三莊小學任教。在教書期間,結識了由江浩帶領壹批在京津的玉田籍回鄉進步青年。接受了江浩等人中國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必要性和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聯俄聯***、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教育,激發了張明遠的愛國熱情。他在江浩的支持指導下很快在玉田建立了小學教師聯合會,並提出增加教師工資和學生擴充學習內容的主張。在江浩的培養下,1925年夏季第壹批參加了國民黨,並被推舉為縣黨部籌備委員會和區分部的負責人。當年11月下旬由江浩、葉善枝介紹經中***天津地方委員會批準為中***正式黨員。從此,他決心為***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1926年4月,張明遠受中***北方區委派遣,到由毛澤東同誌主辦的第六屆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9月結業後,以中***北方區委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回到玉田縣,開展農運和發展中***組織工作。10月成立中***玉田特別支部,張明遠任書記,是年冬 ,北伐戰爭節節勝利,軍閥政府為籌集軍費,以“旗地變民地”為名,增加稅款,激起廣大農民的強烈不滿,特別支部抓住這壹有利時機,發動了大規模的反“ 旗地變民 ”鬥爭。
1927年1月11日(臘月初八)正逢玉田大集,張明遠、楊春霖等人帶領三千多農民到縣議會請願 ,見縣議員逃匿,憤怒的群眾搗毀議會門窗、家具,將公文、契約付之壹炬,繼而奔縣衙要求縣長出來答話。縣長卻命警察所長鳴槍恐嚇。群情愈憤,遂砸毀縣衙,趕走縣官。同時指揮部還派人隨訪,新聞稿在天津各報發表,引起社會各界的同情,軍閥政府怕事態擴大,逐撤換了玉田縣長。反抗“ 旗地變民 ”鬥爭取得了重大勝利。
是年1月中旬,經北方區委研究批準,成立了張明遠任書記,楊春林,李立元、宋哲三和張洪為委員的玉田縣委。五、六月間,經上級批準,玉田縣委改為玉田中心縣委,張明遠仍為書記,9月下旬,中***中央北方局書記王荷波來到玉田,參加中心縣委擴大會議,傳達“八七”會議精神及順直省委關於在玉田舉行武裝暴動和在京東地區開展武裝鬥爭的決定。在王荷波指導下,擬定了暴動計劃。
10月18日(舊歷九月二十三)中午,張明遠和縣委負責人解學海率領兩萬多名手持刀槍棍棒的自衛隊員從東西兩門攻入縣城,占領了縣公署、警察所、縣議會、稅務局等機關,收繳了警察所和保安隊的槍支。同時張貼布告,宣布戒嚴,搜捕反革命分子,維持社會秩序。接著,暴動指揮部在縣公署附近的操場上召開群眾大會,宣告攻城勝利,成立農民政府和農民軍,並任命開明士紳王卻三為臨時縣長。隨後宣布了施政綱領,取消了壹切苛捐雜稅,沒收土豪劣紳的土地財產,旗地無條件歸農民所有等。
10月下旬,順直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於方舟來到遵化王爺陵召開會議,傳達了省委指示:按照南昌八壹暴動的統壹番號,將玉田農民軍改為京東人民(農民)革命軍。以玉田為中心,開展京東各縣的武裝鬥爭,實行土地革命。10月27日,於方舟與張明遠,楊春林等帶領隊伍向玉田城進發,武裝鬥爭又堅持了兩個月。玉田暴動雖然失敗,卻沈重地打擊了奉系軍閥的反動統治,在北洋軍閥統治的北方樹起了中國***產黨的第壹面武裝鬥爭的紅旗,為進壹步開展京東壹帶革命鬥爭打下了基礎,張明遠為這壹地區黨組織的發展和革命武裝的創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1946年1月蔣介石撕毀了國***兩黨達成的停戰協定,並派重兵大舉進攻熱河和冀東解放區。2月17日張明遠代表冀東區黨委、行署在遵化召開了三萬多人參加的群眾大會,他號召全體軍民抗議國民黨破壞和平及對冀東解放區的武裝挑釁,同時發電國民黨政府,申明冀東解放區軍民對實現和平民主的期望,提出解除偽軍武裝、取消特務機關、釋放政治犯、恢復和開放國民黨占領區與解放區的交通。在冀東根本無和平而言的形勢下,張明遠和詹才芳、潘峰決定把軍工廠、醫院等非戰鬥單位交給地方。同時加強地方武裝,壯大軍分區、縣大隊、區小隊和民兵的武裝力量。在9月國民黨軍隊大規模進攻冀東前,全區經過土改翻身的農民在“保衛勝利果實、保衛家園”的號召下,有13700多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壹時部隊發展到5.6萬人,民兵自衛隊36萬人。為迎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10月份,冀東軍分區組織武工隊和民兵破壞北寧鐵路、平谷鐵路125公裏,公路950公裏,橋梁百余座,割電線萬余公斤。1948年5月,在華北軍區統壹指揮下,冀東部隊與熱河兄弟部隊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夏季攻勢,壹舉擊敗了國民黨14萬軍隊。切斷了國民黨企圖增援東北實現“華北東北聯隊”的計劃。隨後冀東子弟兵第九縱隊編入東北野戰軍序列出關參戰。光隨軍擔架2620副,運輸大車4036輛,戰勤糧油供應1000萬公斤,全部由冀東承擔。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1月2日結束,歷經52天。東北野戰軍來不及休整,於10月底先頭部隊八萬人進關,集結在玉田、三河壹帶,11月23日東野主力73萬大軍分三路進入冀東拉開了平津戰役的序幕。冀東區政府在張明遠的主持下,從支援東北戰場,迅速轉到支援平津戰役上來。百萬大軍集結在冀東。冀東600萬人民為保障戰勤供應。11月8日成立了冀東區戰勤委員會及指揮機關戰勤司令部,張明遠任司令員代表區黨委、行署和軍區統壹領導戰勤工作。從東野入關到1949年1月10日平津戰役開始,冀東***動員30萬群眾,組成270個前方擔架團。動員民工200萬人次,新修、寬展路面壹萬華裏,翻修加固路橋500座,籌集軍糧2.6萬公斤,食油60萬公斤,食鹽75萬公斤,豬2萬頭。馬料草5000多萬斤。那時,為給部隊加工糧食,村村戶戶都動員起來,晝夜不停地碾米磨面。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和民兵,趕著滿載物資的大車,不分晝夜地朝北平、天津方向前進,真是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壹眼看不到頭。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冀東人民勝利完成了平津戰役的參戰支前任務。
冀東人民對支援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做出的重大貢獻中央領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時張明遠深有感動地說,冀東建黨早,黨在群眾中有很深、很好的基礎,群眾覺悟高,又經過長期抗日戰爭的鍛煉,對敵鬥爭經驗豐富,也是毛主席關於“三大法寶”的思想非常深入人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