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壹)李成梁的功與過

(壹)李成梁的功與過

說起明末遼東,李成梁是壹個繞不開的人物。他是明朝北疆得以固守的柱石,與戚繼光壹起被譽為北疆雙璧。他也親手扶持起明朝死敵努爾哈赤,更是被後世不少人認為是成就了“ 論者謂明之亡,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歷 ”這壹定論的始作俑者。

李成梁字汝契,其家族於唐末為躲避戰禍遷入朝鮮,嘉慶年間又重新歸附明朝,被授世襲指揮僉事職位。李成梁前半生時運不濟,朝廷授予家族的官職雖然是世襲的,但是不代表可以自動獲取,李成梁需要親自前往京師上表請襲,朝廷核實考校後才會正式授職。

且不說核實考校中的貓膩,因家境貧寒,李成梁到四十歲時連去京師的路費都湊不齊。眼見就要在默默無聞中度過壹生,嘉靖四十五年時任遼東巡撫禦史的魏學曾拉了他壹把,資助其進京獲職。

不久蒙古察哈爾部東遷,入駐牧薊遼地域,與明朝展開了曠日持久的爭戰,也為李成梁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很快依靠壹次次的刀劍拼殺中贏得的戰功,李成梁升遷為遼東險山參將。隆慶元年,李成梁升為遼東副總兵,協守遼陽。隆慶四年,遼東總王治道兵於韃靼辛愛部的入侵中戰死,李成梁受命領總兵官、署理都督僉事。

這個職位李成梁壹直做到萬歷十九年,在這二十二年間,李成梁幾乎是無日不戰,年年殺敵。面對大大小小的遊牧部落,無論是單挑還是聯合出兵,李成梁都將之壹壹征服,進而拓疆七百裏,建寬甸六堡,並在開原、清河、撫順等地開設互市,拉攏當地部落順服朝廷。在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時代,史稱“ 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 ”。

在此期間李成梁又和張居正搭上了線。在內閣首輔的支持下李成梁沒有了文官的掣肘,立功更甚,官位也不斷升遷。萬歷三年土蠻入侵遼東劫掠,李成梁於沈陽城外擊潰敵軍,追殺數千,以此功受封太子太保,世代蔭封錦衣衛千戶。

萬歷六年正月速把亥糾集土蠻入侵,李成梁搗毀劈山營,斬首四百三十級,殺五首領。加封太保,世代蔭封本衛指揮使。萬歷六年六月速把亥等再次糾集土蠻犯邊入耀州,李成梁領兵出塞,斬首八百四十級,獲封寧遠伯。萬歷七年,李成梁出塞二百裏,斬俘四百七十余人。

萬歷八年,斬王兀堂部七百五十余級,王兀堂部自此壹蹶不振,封李成梁世襲做官。萬歷九年,出塞斬首三百四十級。萬歷十年李成梁達到人生頂點,於鎮夷堡設伏,斬殺了為禍遼左二十余年的泰寧部首領速把亥。萬歷皇帝下詔,賜李成梁宅邸,世代蔭封錦衣衛指揮使。萬歷十七年海西葉赫部被征服,首領那林孛羅請降。

可以說李成梁憑壹己之力消除了遼東的混亂為明朝帶來了北疆的安寧。但是此時的李成梁不再有當年銳意進取之誌,開始專思經營,而他經營的卻是戰爭和戰功。這時的李成梁不再想壹次性消滅敵人,而是刻意地培養敵人,人為的在遼東各部族間制造矛盾,借機開戰進而獲取戰功。

萬歷二年,建州女真王杲誘殺了撫順備禦裴成祖,李成梁提兵問罪。於古勒寨大破王杲部,斬首千余級,擒王杲並送往京師,萬歷皇帝親臨午門並命人將王杲破腹磔屍。此戰相當成功,既極大地削弱了建州女真的實力,又展示了明朝實力威懾遼東各部。

然而這壹戰也使得李成梁飽受後人詬病,大家詬病的不是戰役本身,而是戰後李成梁優待並釋放了兩個人,努爾哈赤和他弟弟舒爾哈齊。

以我們後世所知,以這兩人的滔天罪行,李成梁不把他們千刀萬剮,縛送京師凈身入宮做宦官都是便宜他們了。就算李成梁無法預知歷史,單就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的身份,李成梁也沒有理由放過他們。這哥倆是王杲的外孫,李成梁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

李成梁經營遼東的策略其實也是朝廷對外關系的國策, 經濟上羈縻控制,軍事上扶弱抑強,治理上以夷制夷 。具體來說就是,順從聽話的就予以互市,叛亂不聽話的就關閉市貿;這些部族之間鬧矛盾時,明朝大多不以對錯本身來判斷,而會刻意選擇支持弱小的壹方以保持平衡;各部族相安無事時,朝廷鼓勵他們互相鬥爭結仇但嚴禁結盟。

征討王杲是海西女真的哈達部做的向導,王杲在古勒寨之役後逃脫,也是被哈達部俘獻的,這也是明朝策略的成果。但是李成梁在這個基礎上又自己加了壹個,沒有敵人我就培養壹個敵人,因為沒有了敵人也就沒有了戰功。

另外古勒寨之役後擺在李成梁面前的事實是,建州女真實力迅速下降,相對的哈達部以及海西女真成了實力強橫的壹方;哈達部俘獻王杲也造成了兩部之間的仇怨,這需要鮮血來清洗。在這些條件下,李成梁的選擇就不是那麽不能理解了。而且王杲的兒子阿臺也於亂軍中逃脫,李成梁也沒有去追捕他。至於原因是什麽,各位可以自行斟酌考慮。

明朝自土木堡之後,衛所制已糜爛至不可用。朝廷不得不將明軍的主力轉為募兵,大戰時再通過垛集(類似於拉壯丁)擴充數量。但是由於朝廷財政的困境,軍餉本身就難以養家糊口不說,還長期拖欠,這樣的明軍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了。

靠戰鬥力吃飯的將領們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開始大規模蓄養家丁(實際是將領的私軍)。李成梁能縱橫遼東,靠的也正是他麾下的家丁們。為了保證家丁的戰鬥力以及忠誠,給予家丁的餉銀、裝備都是非常優厚。

那麽養家丁的錢從哪裏來,只能盤剝麾下的普通兵丁和軍戶。不過大多數時候這樣也不夠,那就只有兩個途徑了,壹是向朝廷索要更多的軍餉,二是收取麾下軍戶田租。但是向朝廷索要軍餉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主要途徑就是靠占地盤,有了地盤就有了土地,有了土地就可以安排軍戶耕種收租……

久而久之這些將領就無法和他管轄範圍內的土地脫離,這些將領的首要目的就不再是朝廷的國防,而是保住自己的安身立命的本錢 -- 家丁,這基本就成了軍閥。李成梁在遼東二十余年功勛無數,自家兄弟子侄都獲官得封,麾下健兒李平胡、李寧、李興、秦得倚、孫守廉等都有專門的城池,他們在遼西占有大量土地,已然已經成為了軍閥集團。這也是後面帝國在遼東戰略僵化導致遼事敗壞的壹個重要原因。

萬歷十年後張居正病逝,明朝在萬歷皇帝的授意下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倒張運動。與張居正有關聯的官員基本都遭到了罷黜,戚繼光就在這個背景下退出了歷史舞臺。萬歷雖然沒有對李成梁下手,但是朝內沒有了保護傘,面對那些如狼似虎的言官,李成梁怕也是夜不能寐,他也急需壹場大勝來護衛自己的地位。

李成梁找到了壹個目標,王杲的兒子阿臺。當年阿臺於亂軍中逃脫後,李成梁也沒有再追捕他。阿臺在鐵嶺和撫順之間來回闖蕩重新組織起了隊伍,返回古勒寨重建了城堡。萬歷十壹年,李成梁上奏朝廷以“阿臺未擒,終為禍本”為由,督兵出塞於曹子谷大敗阿臺,斬首壹千余。同年五月再次發兵包圍了古勒寨,由於古勒寨地勢陡峻,急攻兩晝夜而不能得手。

這時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覺得立功的機會來了加上他也可能是關心他孫女的安危(覺昌安的孫女嫁給了阿臺),自告奮勇要求帶兒子塔克世(努爾哈赤的父親)入城勸降阿臺。

覺昌安進寨後,隨從李成梁來攻阿臺的建州女真蘇克素河部城主尼堪外蘭可能是想借機除掉覺昌安也可能是不願覺昌安得到功勞,就跑到寨下高喊:“天朝大兵臨城,豈有釋汝班師之理!汝等不如殺阿臺歸順。李成梁將軍有令,凡殺阿臺來降者,就是本城城主。”

重賞之下寨裏的人信以為真,湧入阿臺住宅開始了自相殘殺,並打開寨門,準備投降。但是李成梁並沒有納降的打算,他需要首級來報戰功,於是下令“ 誘城內人出,不分男婦老幼盡屠之 ”。

此戰後古勒寨被踏平,王杲部被滅,報功斬首二千三百余,當然也包括了努爾哈赤的父親、祖父。戰功上報朝廷後,萬歷告捷太廟,很是熱鬧了壹番。當然李成梁的地位也又壹次的穩固下來。

不少人有了疑惑,壹是既然已經殺了努爾哈赤的父祖,為什麽還要留努爾哈赤這個隱患?二是不殺也就算了,為什麽還要以“汝祖、父實是誤殺。”為由,給予他建州左衛都指揮使的職務並賜給他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這不是養虎為患,養寇自重麽?

李成梁是什麽目的?其實前面的阿臺已經說明了壹切。阿臺也好、努爾哈赤也好,對李成梁而言沒什麽區別,留著作為獲取戰功的資源,需要的時候殺了就行了。

此戰後李成梁將目光又轉向對付土蠻,雖然互有勝負,但是損失不大。不過萬歷十九年三月,李成梁翻船了,潛襲板升後班師途中被伏擊,大敗,損兵數千。李成梁和巡撫蹇達不報告這件事,被巡按禦史胡克儉揭發。朝廷內借此開始攻擊李成梁並將罪名指向“兵權太盛”、“尾大之患”。至此萬歷皇帝也開始動搖,最終接受了李成梁“乞免督兵寧鎮”。

就這樣努爾哈赤幸運地被遺忘了,他以十三副鎧甲起兵,四下征伐開始擴充隊伍。雖然他想統壹女真各部,但是希望渺茫,不是他實力不濟,而是正常情況下明朝不會允許。但是歷史總是不按常規出牌。

萬歷二十年寧夏哱拜因與巡撫黨馨積怨而起兵叛亂,朝廷詔遼東總兵李如松率軍平叛。寧夏叛亂還沒有完全平息日本又侵略朝鮮,平定寧夏後李如松又馬不停蹄入朝抗倭,這仗壹直打到萬歷二十六年。接連大戰之下,誰還會去關心努爾哈赤的小部落?

萬歷二十壹年努爾哈赤在古勒山大敗“九部聯軍”,照以往的模式,明朝就要開始敲打建州女真。但是正在朝鮮與日本激戰的帝國已經無余力顧及努爾哈赤了,只得封他“龍虎將軍”。努爾哈赤也適時地至京師表了壹番忠心,然後回到建州繼續他的征服大業。萬歷二十六年援朝作戰剛結束,李如松在撫順與土蠻交戰中陣亡,努爾哈赤又少了壹個心腹之患。

萬歷二十九年努爾哈赤攻滅了海西女真哈達部,此時已非昔日阿蒙。而明朝經過七年援朝抗倭,已然元氣大傷此消彼長也無力再控制遼東局勢。由大學士沈壹貫上奏,令李成梁復任遼東總兵。

已七十六歲高齡的李成梁沒有了當年的銳氣,與巡撫趙楫壹起改變了以往的策略,轉攻為守,不再出兵,以開市換取了女真諸部的順服。加之此時韃靼的土蠻、長昂以及把兔兒等已經離世,韃靼的入寇已經很少了,李成梁以巡邊有功加封至太傅。

萬歷三十四年李成梁為降低守邊成本,放棄寬甸(孤山新堡、寬甸堡、新甸堡、大甸堡、永甸堡、長甸堡),將當地居民遷入內地,堅壁清野,人為開辟緩沖區,遏制女真入侵。而且軍力如山,不搬者格殺勿論。房屋器物焚毀無數,饑凍死者萬余人。努爾哈赤也很配合沒來進犯,因為他正忙著征服女真各部。

丟棄六堡的行為,讓朝廷內壹片嘩然,言官們開始紛紛攻擊李成梁放棄國土,喪權辱國,其罪當誅。李成梁不可能不知道這壹行為的嚴重性,他之所以這麽選擇,原因很簡單,有人需要他這麽做。

非戰而棄土,不是他壹個武將可以決定的,而且明朝的武將的實際地位是非常低下的,怎麽可能對國策做出決定?另外他的奏疏巡撫沒有反對、內閣沒有反對、萬歷也沒有反對。

作為後人我們能指責的只是他此時已經沒有了再次蕩平遼東的勇氣、誌氣。彈劾的奏疏萬歷皇帝均留中不發,言官們也看出了萬歷的傾向,彈劾李成梁之風隨即減弱。就這樣李成梁於平靜中在萬歷四十三年迎來了人生的終點,享年九十歲。

遼東因李成梁而安寧,但是無論李成梁本意如何我們也可以說沒有李成梁就沒有努爾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