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棉花的藥用價值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野棉花的根。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根,洗凈切片,曬幹。
根狀莖供藥用,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腸炎、痢疾、蛔蟲病等癥,也可作土農藥,滅蠅蛆等。
根(野棉花):苦、辛。有毒。止咳止血,理氣殺蟲,祛風濕,接骨。用於跌打損傷,風濕骨節痛,痢疾,泄瀉,蛔蟲病,黃疸,咳嗽氣喘,內、外傷出血。
性狀鑒別:根常扭曲,長10-15cm,直徑0.8-1.5cm,少分枝;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不規則的縱皺紋及少數側根痕。根頭部有莖基、葉基及棕黃色須狀葉基維管束。質堅實,木質性,斷面不平整,黃棕色。氣微,味苦。
化學成份:全草含微量的毛茛甙(ranunculin)。
性味:苦;辛;有毒
《湖南藥物誌》:苦辛,有大毒。
歸經:肺;肝;膽經
功能主治:清濕熱;解毒殺蟲;理氣散瘀。主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蛔蟲病;曉蟲病;小兒疳積;腳氣腫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蜈蚣咬傷,祛風,散瘀,利濕,驅蟲。用於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腸炎,蛔蟲病,鉤蟲病;搗爛敷大椎穴治瘧疾;滅蠅蛆。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6-12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2.1~2錢;外用適量。
註意:本品過量服用時,可致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癥狀,故內服宜慎。
附方
①治鼻疳:野棉花全草搗爛,以布包塞鼻。(《湖南藥物誌》)
②治目翳:野棉花嫩芽三枚,烤軟揉成團。先在手腕上太淵穴放壹有孔銅錢,藥敷錢上,布包紮,壹至二小時取下。左翳貼右,右翳貼左。(《湖南藥物誌》)
臨床應用
治療膽道蛔蟲病。取野棉花莖、葉制成100%的濃縮煎劑,日服2次,每次30-40ml。治療39例,除1例無效外,其余38例,均在1天左右癥狀緩解,2-3天癥狀消失。實踐中觀察到,未開花的莖、葉解痙鎮痛作用好,開花的全草排蟲作用好;煎煮時間越長,療效越好,壹般以10小時以上為宜。
註意
本品過量服用時,可致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中毒癥狀,故內服宜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