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蘋果屬植物的起源和傳播是怎麽發展的?

蘋果屬植物的起源和傳播是怎麽發展的?

1.起源

蘋果屬植物起源的確切時期還未定論,其起源中心亦因考究者與研究者的不同而有異。德坎多爾在其《栽培植物考源》中認為,蘋果為舊大陸原產、栽培歷史在三千年以上的落葉果樹,其起源於歐洲東南部、西亞以至伊朗壹帶。另壹種說法是從史前時代的瑞士湖棲人的遺跡中,發現有炭化蘋果,從而說明蘋果的起源可能是歐洲中部及亞洲西部兩個原產地。瓦維洛夫則認為,蘋果起源於中國、中亞、近東—小亞細亞。而茹考夫斯基和寨文在其合編的《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辭典》中指出,中國—日本、中亞細亞、西亞細亞、歐洲—西伯利亞及北美洲中心為蘋果屬植物的起源中心。無疑,我國是蘋果屬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壹。1956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俞德浚、閻振蘢對我國起源的蘋果屬植物進壹步考究、研究後,在其“中國蘋果屬植物”壹文中指出,世界蘋果屬植物約有35種,原產我國的有23種。1983年,成明昊、江寧拱報道,在我國四川發現蘋果屬的壹個新種——小金海棠,從而使原產於我國的蘋果屬植物達到24種。而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李育農1990年指出,起源於中國的蘋果屬植物***24個種,但世界上蘋果屬植物定有種名的就有37—60個種。李育農同時指出,蘋果屬植物的原生種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形成該屬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

2.傳播

(1)中國

根據古代農業文獻記載,遠在1400年以前,我國就盛行蘋果栽培。《廣誌》(晉代郭義恭,三世紀)記載到:“柰,有白、青、赤三種,張掖(今甘肅)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則多柰,家以為脯,數十百斛蓄積,如收藏棗栗。……謂之‘頻婆糧’……”。由此看來,我國甘肅河西走廊壹帶,成為綿蘋果的栽培中心。經傳播,綿蘋果先後在我國河北(懷來),山西陽高,甘肅蘭州、武威有不少栽培。

而西洋蘋果或大蘋果,即壹般稱的蘋果,在我國栽培歷史很短,迄今不過百余年的歷史。全國以山東煙臺栽培最早。大約在1871年前後,隨著資本主義文化的侵略,由美國傳教士將蘋果苗木傳入,其後由當地百姓貧民加以栽培,因此煙臺也就成為我國主要蘋果產區之壹。最初引入煙臺的品種有緋之衣、伏花皮等,其後又引入青香蕉、倭錦、元帥等品種。

青島栽培大蘋果的歷史也較早,大約在1898年前後,在德、日帝國主義侵占青島後由德、日兩國引入。最初引入的品種有:紅魁、黃魁、伏花皮等,後又引入國光、紅玉、倭錦、青香蕉等,1933年由美國引入紅星、金冠等品種。

遼南地區是在1911年目前後開始引入大蘋果栽培的,即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旅大地區後,由日本和朝鮮引入栽培的。品種以國光為主,其次有紅玉、倭錦、祝、旭、青香蕉、金冠等。

新疆大蘋果是1909年前後由俄國引入的。

我國南方蘋果栽培,以四川巴塘為最早,約1904年前後:由美國傳教士傳入。大批引入都約在1923年前後,自美國引入金冠、元帥、丹頂等品種。雲南昆明約在1926年前後自法國引入大蘋果栽培。西藏由英國引入大蘋果。其它各地,大多在30—40年代前後,引入少量蘋果栽培。

(2)歐洲

蘋果是歐洲最古老的栽培果樹之壹。從石器時代歐洲民族的遺跡中曾發現了不少炭化蘋果果實。從發掘出來的材料看,當時的蘋果在大小上至少已有兩種不同類型。大果型的縱徑29—32mm,橫徑36mm;小果型的縱徑15—24mm,橫徑30mm左右。從果實大小看,與現代歐洲半野生狀態的小蘋果(Crab Apples)大致相仿。

到古希臘、羅馬時代,蘋果栽培技術已得到相當發展。希臘的哲學家Theophrastus曾記載有蘋果野生種和栽培種的區別,以及嫁接繁殖和栽培方法等。羅馬的Pling在著名的《自然史》中,曾記載的蘋果品種多達幾十個。

但直到16世紀,歐洲栽培的蘋果都是屬小果型的。也就是從16世紀起,生食蘋果品種在英國等地得以興起和發展,成為現代大蘋果栽培的開端。而英國園藝學家Knight(1759—1838)則是現代蘋果之父,是他首先開始通過雜交方法改良蘋果品種,也使得果樹育種真正建立在科學基礎上。

蘋果的栽培和改良,早期主要在歐洲中部以北地區進行,特別受到盎格羅撒克民族的愛好。直到19世紀中葉,英國產的蘋果不論從產量還是數量,都居歐洲第壹位。在19世紀美國育成了美味的現代大蘋果,又返回歐洲,更促進了歐洲蘋果的發展。

(3)美國

美國的蘋果栽培歷史約有三百多年,首先由英國、荷蘭移民傳入。當時主要栽培目的是供應釀酒原料。直到19世紀後半期,隨著新品種的出現和栽培技術的改進,蘋果業才開始逐漸發展,至20世紀,在西部的俄勒岡和華盛頓州,先後出現了新的栽培中心,使得美國蘋果在當今世界雄居榜首。

(4)日本

日本在15世紀前後,從我國引入柰和林檎,到了德川時代(1603—1867)始盛行栽培。明治維新後,於1869年引入西洋蘋果75個品種,先在東京宮試栽繁殖,後逐步推廣,至70年代,先後從歐美各國引入西洋蘋果約七百多個。1937年後,開始蘋果品種的選育,並已培育出許多著名的品種。

由上述可見,蘋果屬植物的起源時期及起源中心尚未明確,因此,有關蘋果屬植物的傳播途徑也依作者不同而有異,有時甚至出現相反的傳播途徑。日本學者星川清親在其1978年出版的《栽培植物起源和傳播》壹書中,綜合前人報道,認為蘋果屬植物的起源和傳播途徑主要有兩個。壹個是中國原產、起源的沙果(Malus asiatica)等蘋果屬種類,並經由中國傳入日本等地;另壹個是原產、起源於高加索南部和小亞西亞的蘋果屬植物,由於古代民族的變遷而傳到歐洲,經過不斷地栽培改良,逐漸發展成現代西洋蘋果(Malus pumlla)。西洋蘋果在公元6世紀經西域傳入中國。這兩個主要起源中心及其傳播途徑如圖3-1-1所示。

圖3-1-1 蘋果植物的起源傳播示意圖

(引自星川清親著,段傳德等譯,《栽培植物的起源與傳播》,河南科技出版社)

1990年,西南農業大學園藝系李育農教授提出,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形成了蘋果屬植物起源的多基因中心,但這些多基因中心形成的先後值得探討。在世界蘋果屬多個基因中心,多倍體種比例的增加從亞洲到歐洲再到北美依次有所上升。由於多倍體的適應性和可塑性較二倍體為大,在進化的過程中,最先侵入新區的常是多倍體。因此,李育農教授認為,蘋果屬植物的擴散有從亞洲到歐洲和日本、再到北美的趨勢,最後形成蘋果屬植物多基因中心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