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克隆?誰來告訴我?
克隆通常是壹種人工誘導的無性生殖方式或者自然的的無性生殖方式(如植物)。壹個克隆就是壹個多細胞生物在遺傳上與另外壹種生物完全壹樣。克隆可以是自然克隆,例如由無性生殖或是由於偶然的原因產生兩個遺傳上完全壹樣的個體(就像同卵雙生壹樣)。但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克隆是指通過有意識的設計來產生的完全壹樣的復制。
克隆的英文「clone」源於希臘語的「klōn」(嫩枝)。在園藝學中,「clon」壹詞壹直沿用到20世紀。後來有時在詞尾加上「e」成為「clone」,以表明「o」的發音是長元音。近來隨著這個概念及單字在大眾生活中廣泛使用,拼法已經局限使用「clone」。該詞的中文譯名在中國大陸音譯為「克隆」,而在港臺則多意譯為「復制」。前者「克隆」如同copy的音譯「拷貝」,有不能望文生義的缺點;而後者「復制」雖能大概表達clone的意義,卻有不能精確並易生誤解之憾。
在生物學上,克隆通常用在兩個方面:克隆壹個基因或是克隆壹個物種。克隆壹個基因是指從壹個個體中獲取壹段基因(例如通過PCR的方法),然後將其插入另外壹個個體(通常是通過載體),再加以研究或利用。克隆有時候是指成功地鑒定出某種表現型的基因。所以當某個生物學家說某某疾病的基因被成功地克隆了,就是說這個基因的位置和DNA序列被確定。而獲得該基因的拷貝則可以認為是鑒定此基因的副產品。
克隆壹個生物體意味著創造壹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壹樣的遺傳信息的新生物體。在現代生物學背景下,這通常包括了體細胞核移植。在體細胞核移植中,卵母細胞核被除去,取而代之的是從被克隆生物體細胞中取出的細胞核,通常卵母細胞和它移入的細胞核均應來自同壹物種。由於細胞核幾乎含有生命的全部遺傳信息,宿主卵母細胞將發育成為在遺傳上與核供體相同的生物體。線粒體DNA這裏雖然沒有被移植,但相對來講線粒體DNA還是很少的,通常可以忽略其對生物體的影響。
克隆在園藝學上是指通過營養生殖產生的單壹植株的後代。很多植物都是通過克隆這樣的無性生殖方式從單壹植株獲得大量的子代個體。
克隆進展
包括細胞核移植在內的現代克隆技術已經成功地在壹些物種上進行實驗(以時間為序):
蛙: 1962年,未成功
鯉魚: 1963年,中國科學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過將壹只雄性鯉魚DNA插入來自雌性鯉魚的卵成功克隆了壹只雌性鯉魚,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於相關論文是發表在壹本中文科學期刊,並沒有翻譯成英文,所以並不為國際上所知曉。(源自:PBS)
綿羊: 1996年,多利(Dolly)
獼猴: 2000年1月,Tetra,雌性
豬: 2000年3月,5只蘇格蘭PPL小豬;8月,Xena,雌性
牛: 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貓: 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小鼠: 2002年
兔: 2003年3-4月分別在法國和朝鮮獨立地實現;
騾: 2003年5月,愛達荷Gem,雄性;6月,猶他先鋒,雄性
鹿: 2003年,Dewey
馬: 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 2005年,韓國首爾大學實驗隊,史納比
盡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還是相當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員經歷了276次失敗的嘗試;70只小牛的出生則是在9000次嘗試後才獲得成功,並且其中的三分之壹在幼年時就死了;Prometea 也是花費了328次嘗試才成功出生。 而對於某些物種,例如貓和猩猩,目前還沒有成功克隆的報道。而狗的克隆實驗,也是經過數百次反覆試驗再得來的成果。
多利出生後的年齡檢測表明其出生的時候就上了年紀。她6歲的時候就得了壹般老年時才得的關節炎。這樣的衰老被認為是端粒的磨損造成的。端粒是染色體位於末端的。隨著細胞分裂,端粒在復制過程中不斷磨損,這通常認為是衰老的壹個原因。然而,研究人員在克隆成功牛後卻發現它們實際上更年輕。分析它們的端粒表明它們不僅是回到了出生的長度,而且比壹般出生時候的端粒更長。這意味著它們可以比壹般的牛有更長的壽命,但是由於過度生長,它們中的很多都過早夭折了。研究人員相信相關的研究最終可以用來改變人類的壽命。
克隆人
由於倫理和現實上可能的後果,克隆人壹直是壹個充滿爭議的話題。許多人認為克隆人的嘗試是不道德的,但有些科學家公開宣稱嘗試克隆人。壹些團體聲稱他們正在進行克隆人研究或者已經克隆出了人,但是沒有獨立的消息來源證實。
回答者:commando007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12-8 20:58
--------------------------------------------------------------------------------
什麽是克隆技術?
克隆是英語單詞clone的音譯,clone源於希臘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無性繁殖或者營養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隆的內涵已經擴大了,只要是由1個細胞獲得2個以上的細胞、細胞群或生物體,由壹個親本序列產生的DNA系列,就是克隆;由此分化所得到的細胞、生物體就是克隆細胞、克隆體,克隆細胞與母本細胞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克隆現已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第壹個時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由壹個細菌復制出成千上萬個和它壹模壹樣的細菌而變成壹個細菌群;第二個時期是生物技術克隆,如DNA克隆;第三個時期就是動物克隆,即由壹個細胞克隆成壹個動物。
準確地說,克隆是指生物體通過體細胞進行的無性繁殖,以及由無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後代個體組成的種群。這是相當科學化的表述,並不好理解吧?那麽咱們還是用通俗的話來說吧,可以這麽說,通過克隆技術繁殖出來的生物是沒有父母親的,它與它的母體(註意,不是母親!)在生物學上是壹回事情。
初聽起來,克隆好像真有點陌生感,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會使用這種生物的繁殖方法的。例如,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喜歡蒔花弄草的人便會做植物扡插的試驗:從壹棵植株上剪下枝條,通過扡插就形成了許多遺傳物質組成完全相同的植株,這其實就是克隆,“無心插柳柳成蔭”正是這種克隆現象的生動寫照;再比如那種外觀像蘋果而味道似梨的水果——蘋果梨也是采用果樹嫁接法培育而成的,嫁接實質上也是壹種克隆。
其實,這種無性繁殖方式在低等生物中更是常見。例如,細菌、渦蟲的分裂繁殖是親體縱裂或橫裂成兩個子體;孢子植物和孢子蟲類的孢子繁殖是親體產生壹種細胞,不經結合直接形成新的個體;還有酵母菌、水螅等的出芽繁殖是親體在壹定的部位上長出芽體,逐漸長大,然後脫離親體而成為獨立的個體。
但是,生物學家曾壹度認為,無性繁殖在高等動物中是不存在的,即由壹個動物的成熟體細胞無性繁殖成壹個完整的動物是不可能的。雖然每壹個動物的體細胞中都含有組成壹個新動物的完整的基因信息,但是這些結構卻不能在成熟的體細胞中被人們解讀,因為它們已經特化了,只能產生單壹身體部位的細胞,例如肝細胞只能產生肝組織,乳腺細胞只能產生乳腺組織,而不會產生其他的細胞。多利的誕生則突破了這種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