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經的刺激癥狀是什麽?
面神經的中樞及周圍通路受刺激時,均可引起面肌不自主運動,面神經任何部分受刺激,都可引起支配肌肉的痙攣。
(1)中央前回皮質的刺激性病竈可以引起局限性癲癇發作,表現為對側面肌的強直性或陣攣性痙攣,可以伴有或隨之發生上、下肢的類似痙攣或頭、眼向對側偏斜轉動。
(2)基底節或錐體外系的病變,可以引起面肌的各種運動過多或過少,見於舞蹈癥、手足徐動癥、肌張力不全及震顫麻痹等。
(3)面神經核或面神經本身受刺激時,可引起同側面肌的收縮或痙攣。腦橋面神經核部位的刺激性病竈及皮質脊髓束損害(如炎癥或腫瘤等所致),可引起壹側面肌痙攣及對側偏癱(稱為Brissand氏綜合征)。
(4)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如不恢復或不完全恢復時,常可引起癱瘓肌的攣縮或連帶運動。攣縮表現為:病側半面部肌肉的異常抽搐,產生病側口角收縮,鼻唇溝加深,眼裂縮小因此容易誤認健側是病側,但讓患者作主動運動時(如露齒等),則發現攣縮側肌肉並不收縮。
常見的連帶運動為,當患者眨眼時即伴發上唇顫動,也有在露齒時眼瞼就不自主地閉合,試圖閉目時,額肌發生收縮或同側口角不自主上提。這種連帶運動的產生,系由於面神經的某些纖維,於再生過程中誤與其他神經纖維吻合生長,而導致功能的錯誤傳導。偶有在進食時引起反射性流淚,系由於應長入涎腺的纖維錯誤地長入淚腺中,因而發生鱷魚淚現象。
(5)臨床上最常見的面神經刺激癥狀為半側顏面痙攣,其臨床特點為:陣發性不規則的半側面部肌肉顫搐,中年後,女性較多見,開始時,多為眼輪匝肌間歇性顫搐,然後,逐漸擴展至面部其他肌肉。
可因精神緊張、疲倦及自主運動而加劇,入睡時消失,但不能隨意發生或停止。真性顏面痙攣,壹般認為系器質性病變引起,但其病因尚不明確。有些患者系習慣性或精神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