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D是什麽意思
OSD是壹種疾病的簡稱,全名:脛骨結節骨骺炎或脛骨結節骨軟骨炎。早在1903年,Osgood教授最先報道了脛骨結節部分撕脫的病例。
沒隔多久,Schlatter教授又提出本病是脛骨上端骨骺的舌狀下垂部分的骨骺炎,故本病亦稱脛骨結節骨骺炎或脛骨結節骨軟骨炎。值得註意的是,隨著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增加,OSD的發病率也不斷增加,是青少年膝關節疼痛常見疾患之壹。
擴展資料:
OSD發病機制
脛骨結節骨骺是脛骨上端骨骺向前下方延伸的舌形突起,有髕韌帶附著於其上,使它經常承受牽伸張力。其骨成熟分為四個階段(如圖3):(a)軟骨期 (0 - 11歲)。(b)骨突期 (11 – 14歲)。(c)骨骺期 (14-18歲)。(d)骨性期 (年齡>18歲)。
目前普遍認為OSD是壹種過度牽拉引起的脛骨結節無菌性炎癥反應,主要是原因是脛骨結節重復性勞損和繼發性骨化中心的慢性撕脫損傷。其中重復性勞損來自股四頭肌的強力拉扯,而處於骨化期的青少年,由於股四頭肌的過度牽拉引起脛骨結節撕脫;
壹旦骨頭或軟骨被拉走,它就會繼續生長、骨化和擴大。若完整的愈合,則導致脛骨結節增大;若愈合不良,中間區域可能變成纖維狀,則導致局部骨不連,形成遊離小骨。
主要為膝關節前下方髕韌帶附著處疼痛。這種疼痛的特點為行走、上下樓梯、下蹲起立或活動鍛煉後疼痛加重,休息後緩解,嚴重時可導致跛行,局部異常增生突起。
OSD的疼痛癥狀可持續數月或數年,骨骺完全骨化後疼痛可消失,但容易遺留局部異常骨性突起,平時行走不會出現疼痛,在俯臥躺臥竹席等硬物或跪地時局部也會有疼痛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