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代春節叫法,就是每個朝代都怎麽稱呼春節?
現在過的農歷正月初壹“春節”這壹概念,古代是沒有的,是民國政府創造的。“春節”這壹概念是在民國時期逐漸被提起。
民國時期,公歷被引進,而農歷成為了進行農事的標準。1914年民國政府在內務部呈文中提到“擬請定陰歷元旦為春節“。故,春節這壹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
辛亥革命後,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采用公歷,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歷歲首;1914年起把夏歷正月初壹(即農歷正月初壹)作“春節”,視為農歷年的開始,即為歲首。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決定采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稱為“元旦”,夏歷正月初壹仍稱“春節”。
擴展資料
春節的意義
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傳承著中國的5000年傳統文化,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春節期間,全國各地舉行各式各樣的慶祝春節活動,它集中體現了中國的哲學思想與傳統文化內涵,團圓和諧、辭舊迎新、傳承孝道是春節的主要內涵,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
春節代表著快快樂樂,和諧相處,這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有和諧之美好。辭舊迎新,總結過去壹年,總結,新的壹年在春節的歡樂中開始了,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會祭祀祖先,是傳統孝道的壹種延伸,宣揚了孝道文化。
有中華兒女的地方,就有春節,舉目五洲四海,春節熱鬧了中國,春節正走向世界,春節是集中展現傳統文化的節日,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與祈禱。
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外國人心,在壹些有中國人的國家與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壹起過春節,東西方文化互相吸收文化精華,取長補短,春節已經逐漸走向世界,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意義非凡。
百度百科-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