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歷和習俗
來歷故事:
傳說中,很久以前,在壹個山腳下,有壹個村子。而在山頂的洞裏,住著壹個專門吃人的怪獸,叫“年”。每到春節的夜晚,這個可怕的怪獸就會到村子裏吃人,天上的神仙知道了這件事,就下凡來幫村民們解難。他告訴村民,怪獸很怕紅色的東西還有響聲。
又壹年的春節到了,村民們很擔心,怕這個方法行不通,但還是試著做了。怪獸來了,村民們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在房子上貼上紅紙,穿上紅衣,拿出各種紅色的東西,並制造出各種響聲。沒想到,怪獸真的被嚇跑了。從此,村民們又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而這個方法慢慢流傳下來,也有了“過年”這個詞。
習俗: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壹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壹,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3、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壹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壹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擴展資料
春節的民族特色
1.蒙古族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準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只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壹淩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初壹給長輩拜年壹定要在上午。
2.白族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3.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準備粑粑、米酒等節日食品,除夕夜守歲至天明。雄雞報曉,姑娘們爭先恐後到河邊擔水,誰先擔回第壹擔水,就說明她最勤勞、最幸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