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中藥炮制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歷史時期

中藥炮制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歷史時期

中藥炮制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四個歷史時期,分別為:

1、中藥炮制技術的起始和形成時期:春秋戰國至宋代(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12世紀)。

2、中藥炮制理論的形成時期:金元、明時期(公元13至16世紀)。

3、中藥炮制品種和技術的擴大應用時期:清代(公元17至18世紀)。

4:中藥炮制振興、發展時期:現代(公元19世紀以後)。

擴展資料

中藥炮制四個歷史時期的具體發展:

壹、春秋戰國至宋代

在漢以前,古文獻中所記載的都是比較簡單的炮制內容。《五十二病方》作為中國最早始有炮制內容記載的醫方書,書中包括了凈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制等炮制內容,並有具體操作方法的記載,還對個別藥物的炮制作用進行了說明。

漢代對中藥炮制的目的、原則已初步確立,並出現了大量的炮制方法和炮制品。《神農本草經》序章就有對有毒藥物炮制方法與機理的解釋。書中還指出對礦物藥的炮制。張仲景的《金匱玉函經》更是開創了藥物生熟異用學說的先導,闡明了藥物性狀與藥效的關系。

梁代是中國藥學史上第二次總結。《本草經集註》第壹次將零星的炮制技術作了系統歸納,說明了部分炮制作用。南北朝劉宋時代,雷敦總結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術和經驗,撰成中國第壹部炮制專著《雷公炮炙論》三卷,書中記述了藥物的各種炮制方法,對後世中藥炮制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其中許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學道理。

唐代在炮制原則系統化和炮制新方法方面有較詳細的記載,在中藥炮制方面有長足進步。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在炮制新方法方面,提出諸石要”漂“,麥冬、生姜“搗絞取汁”。唐代蘇敬等修訂的《新修本草》首次規定惟米酒、米醋入藥,將炮制內容列為法定內容,對礦物藥的炮制方法均有較為詳盡的記載,炮制內容比前壹時期豐富。

宋代炮制方法有很大改進,炮制目的也多樣化了,開始從減少副作用到增加和改變療效,從湯劑飲片的炮制而同時重視制備成藥飲片炮制的嶄新階段。王懷隱所著大型方書《太平聖惠方》,不僅具體記載大量炮制內容,還始載乳制法。

總之,在宋以前,炮制的原則、方法,適用品種已初具規模,是炮制技術的形成時期。

二、金元、明時期

金元時期,名醫各有專長,張元素、李東垣、王好古、朱丹溪等均特別重視藥物炮制前後的不同應用,炮制輔料的作用,開始對各類炮制作用進行了總結,明代又進壹步系統整理,便逐漸形成了傳統的炮制理論。

這壹時期,在前人炮制作用解釋的基礎上,經系統總結而形成理論,是中藥炮制理論的形成時期。

三、清代

清代多在明代的理論基礎上增加炮制品,並有專項記載炮制方法和作用,但也有對某些炮制的不同認識和看法。

清代劉若金著《本草述》,收載有關炮制的藥物300多種,記述藥物的各種炮制方法、作用、目的,以及理論解釋,內容豐富,經楊時泰修改刪節為《本草述鉤元》,使得原著的意旨更為明確易解。如黃芪“治癰疽生用,治肺氣虛蜜炙用,治下虛鹽水或蒸或炒用等。”

張仲巖著《修事指南》、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唐容川的《血證論》等都記述了清代中藥炮制技術的相關內容。總之,清代對某些炮制作用有所發揮,炮制品有所增多,是炮制品種和技術進壹步擴大應用時期。

四、現代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以後,在繼承方面,各地對散在本地區的具有悠久歷史的炮制經驗進行了整理,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版了各省市中藥炮制規範,同時,國家藥典中也收載了炮制內容,制定了“中藥炮制通則”,並相繼出版了壹些炮制專著。

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各中醫藥院校的中藥專業都設有中藥炮制課,並被列為專業課之壹。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地區特點編寫了教材,經過試用與修訂,不斷充實、提高,為繼承和發揚中藥炮制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八五”“九五”期間,中藥炮制研究被列入國家攻關項目,先後完成了何首烏、白芍、草烏、半夏等40種中藥飲片炮制工藝和質量的研究,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就其炮制沿革、炮制工藝篩選優化、飲片質量標準制定、炮制基本原理等方面作了系統的多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又將川芎、巴戟天、千金子、大戟等30個品種列入,開展中藥飲片炮制工藝和質量標準研究,使中藥炮制的科學內涵得以顯露。

百度百科--中藥炮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