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忠先生談如何習練太極拳
凡認識我之人都知道,我是給先師打服了,才正式開始學太極拳的。我隨先師從基本行功“走路”開始,然後每招每式,每個細微的小動作,拆開來學。回家常作筆記。先師每擺好壹個小動作,就丟下我不管。非等得我渾身出汗,不過來看我壹眼。有時手上有濁勁,虛實不分,先師會用手指打我腕關節。因他認為不松,腕是第壹關。令我如鞭擊壹樣痛入骨。在我未隨先師之前,在臺北太極圈子裏,我的綽號六十噸坦克車,西班牙鬥士。可是隨先師後,他反而不準我與人推手。十五年後的今天,我才知道其它人,仍舊停在為比賽而比賽,為比賽而推手之不是。
先師教我,練拳不動手,應用沒有招,沒有式,沒有套招,只求實戰。要松凈,松透。心中不著壹物,要壹絲不能承受外力。不給人有任何可借之力。〔用手打人是幫倒忙。拿人是傻瓜,抱人是摔自己,自找麻煩。雙手不接,兩腳不起。〕等於把搏鬥制勝的條件全放棄。剩下的是全與人相反的教法,練法,用法。就是老子〔反者道之動。〕的哲學落實。能把抽象能說又說不清的東西,落實於健康,修身應用的。就是鄭曼青先師的思路。
太極拳練拳是從有“形象”練無。發勁應用是由無生有。練拳想打人,結果是反被人打。我的手是妳的手。不用自己的手,是用妳的手打妳。太極拳不能傻練,不能貪練,不能不練,不能到處找人練,要不逾矩練。應敵,在用。要先守,先陰後陽。談健康,要專氣致柔。要練成棉花裏裹鐵彈。太極拳講求〔英雄所向無敵〕但如離開仁義與德行。那能稱上無敵。〔雙拳打不遍天下。有理可走遍天下。〕
太極拳是活的不倒翁。在走化時,要像墻頭草,任意隨風搖擺。更要像荷花壹樣有出汙泥而不染的風骨誌節。在風光明媚的日子裏,能保持著寧靜高貴。在風雨飄搖中要有壹份傲骨,在寒夜苦冷中,要保持自己不失真情。在小小池塘裏,要有天仙般的美麗,在遼闊水面上,能邁開自己的胸襟。練拳者能明此理,才能練至,至大至剛。
古人所謂〔要言不繁〕,此言確乎有卓絕之至理。楊澄甫常對鄭曼青囑咐:要松要松。不松乃是挨打的架子。相繼不下千遍。壹夕鄭曼青在夢中覺雙臂已斷。醒後即明此理。正猶玩具之洋娃娃,手臂關節賴壹帶之維系,得以轉捩如意。
太極須分壹陰壹陽之為道。在狹義的講,習太極拳者,如不懂陰陽之理,那只能說他是壹位習拳者。不是壹位太極拳者。明顯地,如壹位練少林五行拳者。功夫也很深,但他根本未見過虎鶴蛇豹,仍不算壹位真正的五行拳名家。所以,能知行合壹,總比行中求知來得快。這是事實。練習太極拳是要吃虧的。不要學占便宜其實不單止是習拳如此,為人處世亦莫不如此。能學到太極理,則在社會上處世並不難。
文藝之最難精者,莫過於書法。詩文詞賦,可改而至於工穩。繪事可隨而生變化。惟書則不然。有定形而不得增損。且左右上下行列及齊頭並尾,俱有定式,又不可牽受拘束,則失其自然之趣。然甫落筆,便已判其生死。不可移易,是以難能也。但太極拳之運動,吾以為過之無不及。書之原則,不過有八。所謂八法也。太極拳卻有十三式。所謂十三勢長拳也。其註意範圍,書不過四正四隅,及中央之為九宮。太極拳則自巔頂至足心湧泉穴止,自頭。頸。眼。耳。舌。至下顎骨。自肩至腕。肘。掌與手指,下至胯。膝。踵。趾與足心。胸。背。脅。腹。等處。將垂有卅點,均須要照顧。而且,壹動無有不動,則百骸俱要松凈。與書之難易計,不可以道裏計。太極拳要求,〔尾閭中正神貫頂〕,須求氣通任督二胍。先通督胍,則氣由骨中行。旋復繼通任胍,由筋胳中行,歸乎丹田。且純任自然,即老子所謂〔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又謂〔牝常以靜勝牡〕,乃以柔克剛也。
從〔體〕之方面而言。體如能松,氣血流暢,筋脈和同,五臟得其平衡。則百病不得上身。上中下三焦,了無阻滯。故古人所謂:〔上醫醫未病〕。惟太極拳,可謂上醫之良藥也。學之百日,便能知其效用,如再期以歲月,或十年,或終身,受益更巨大矣。能得其健康,便是袪病,能袪病,即能廷年。以此而言,良藥便在壹〔松〕字中得之。諸位同仁,從今日始,請勿將自衛之〔用〕,再離開了松之壹字。否則即自拒太極拳於千裏之外。楊澄甫宗師,他不會講話。可以壹天到晚不發壹言。但對此〔松〕字,每天總講上幾百回。不單如此,他還講了壹句話,更是奇怪。就是:〔不跟妳講這句話。妳三輩子都學不到的。〕松可以免除提心吊膽。中國其它拳術,普遍都講用力,只有太極拳講松。且沒動手,由腳而腿而腰,完整壹氣,心與肺不大動,氣沈丹田。腦子清醒。
練拳如在陸地遊水。當空氣如水。意到氣到,時間久了,便會水到渠成。我年青時皮包骨,常咳時吐血。學拳後四五個月,吐血停止了。半年後發燒也漸退了。兩年後完全康復過來。今年已七十三歲,沒生過甚麽病。(鄭曼青在75年2月6日講此番話。於3月26日,壹月後逝世。)練太極拳最方便,最經濟,不必看天侯,就是最忙,總可抽出十五分鐘來。且對修心養性亦很有大幫助。至於防身,那是技藝之末。
太極各門各派,各有壹套拳架。各有不同招式,和各有不同的說法。嚴格來說,這些門派之見,都已把祖先之創意,陷入壹種既定之形式。早年之太極拳,只不過有十三式。每勢都是單練的動作。目前那些既定之形式,早已不是祖先們初創之本意。世界上任何東西,任何學問,形式基本是進步的羈絆。真正的創派者,他在武術修養方面。壹定比壹般人聰明,高深。他的心意,與成就「功夫」,如無同等毅力之衣缽傳人,難免不流入形式。
今天之太極拳,已陷入及困在這種既定的形式裏。坊間充滿各種不同之太極書。每使學者無所適從。太極拳的老師幾乎比學生尚要多有些人只學幾個月,連邊也未摸到,也會當起太極拳教練來。這易把新學員,帶進太極拳之亂草中。分不出那些是太極拳。最後連少林拳慢打,也變成太極拳了。〔陳永:最佳例子,是都市閑情之,梁鴻基,根本是少林拳慢打。李連傑,亦然,在他主演之太極拳中,除了起式,和收式,有些似太極拳,用法,身法,無壹不是少林外家拳。甄子丹主演之笑太極亦然。雖是攪笑,但已誤人子弟。〕
太極拳,是動於靜中求。外國人,曾在初時稱它為影子拳。說對了壹半。因它是把自己身體,變為敵人的影子。令他永摸不著,也丟不離。是舍已從人之意。它是祖先們之集體創作,並非張三豐所創。認清此點,我們就不會盲目崇拜。
拿破侖有句名言:〔軍隊打勝仗,在士兵的腿上。〕人的衰老表征,可以看他走路是否輕靈有力。
鄭曼青常在教拳時罵學生。〔松不掉,全身都是蠻勁〕〔先用意,感覺自己全身骨關節已經分開了。〕〔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布袋即心理負擔。名利負擔等等)。
〔太極拳是越練越少,不是越練越多。原先只十三式,窮其根,僅陰陽,再合之,太極而已。〕
〔練太極拳,要耐得起寂寞。〕〔把太極拳之理用於劍上,才可謂之太極劍。 三年刀,十年劍。刀舞壹大片。劍走壹條線。練成後,劍隨身行,身隨劍走,後求身劍合壹,功成之後,無所謂劍,無所謂身。才是太極劍。〕
〔太極拳,練功三要:1)要傳授得法。2)要天資過人。3)要持之有恒。三者以傳授為最。如不得傳授,難以有成也。無恒則近於自棄,不足與語學也。縱天資過人,傳授得法,終歸於無成。良可痛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