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半身不遂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半身不遂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半身不遂是指病人左側或右側上、下肢先覺麻木,繼之不能隨意運動,常伴見癱瘓側面部口眼歪斜,語言謇澀,久則患肢枯瘦,麻木不仁的病證。又名“偏枯”、“偏風”、“偏癱”。西醫的腦溢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可參考進行辨證治療。

壹、病因病機本病通常為中風後遺癥,多由營衛先衰、絡脈空虛,風寒濕邪及痰濕乘虛而人;或因氣虛、腎虛、精氣不足所致。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半側肢體功能障礙,不能隨意活動,感覺減弱,或伴有口歪眼斜,舌頭發硬,語言謇澀等癥狀。

2.診斷

(1)意識障礙性偏癱:表現為突然發生意識障礙,並伴有偏癱,常有頭及眼各壹側偏斜。

(2)弛緩性偏癱:表現為壹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障礙伴有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意肌麻痹明顯而不隨意肌則可不出現麻痹,如胃腸運動、膀胱肌等均不發生障礙。

(3)痙攣性偏癱:壹般由弛緩性偏癱移行而來,其特點是明顯的肌張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癱瘓明顯,肌張力顯著增高,故上肢表現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狀態,被動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4)輕偏癱:在偏癱極輕微的情況下,如進行性偏癱的早期,或壹過性發作性偏癱的發作間隙期,癱瘓輕微。

三、辨證施治

1.風中經絡型

辨證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肌膚不仁,伴見口眼歪斜,語言不利,或伴有發熱惡寒,頭痛,骨節痛,肢體拘急。舌苔白膩,脈象浮滑。

施治祛風通絡,養血和營。

方藥大秦艽湯:秦艽9g,川芎、獨活、當歸、白芍、石膏、甘草各6g,羌活、防風、白芷、黃芩、白術、茯苓、生地、熟地各3g,細辛2g,水煎服。

加減口眼歪斜甚者加全蠍、僵蠶;筋脈拘攣甚者加木瓜、威靈仙。

2.肝陽化風型

辨證頭痛眩暈,耳鳴眼花,心煩易怒,面紅目赤,遇有激怒則突發半身不遂,舌強語謇,口眼歪斜,甚則嘔吐,神誌不清。舌質紅,脈弦數。

施治平肝潛陽,滌痰通絡。

方藥天麻鉤藤飲:天麻10g,鉤藤12g(後下),石決明18g(先煎),川牛膝12g,梔子、黃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茯神各9g。

加減有痰者可加川貝10g,膽南星6g;手足發麻者加廣地龍10g,豨薟草12g;視物不清者,可加決明子9g,茺蔚子10g;偏於火盛者,可加龍膽草10g,夏枯草15g;偏於風盛者,可加龜版15g,牡蠣25g。

3.痰火內閉型

辨證突然昏仆,神識不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兩手握固,牙關緊閉,面紅目赤,喉中痰嗚,喘促躁動。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施治芳香開竅,滌痰息風。

方藥羚角鉤藤湯:羚角片(先煎)4.5g,雙鉤藤(後入)

9g,霜桑葉6g,滁菊花、生白芍各9g,鮮生地15g,川貝母(去心)

12g,淡竹茹(鮮刮)、羚羊角(先煎代水)各15g,茯神木9g,生甘草3g。水煎服。

4.濕痰內閉型

辨證卒暴僵仆,半身不遂,嗜睡或昏睡,神識不清,兩手握固,痰涎壅盛,顏面虛浮,牙關緊閉,靜而不煩,面白唇紫,四肢不溫。舌淡苔白滑膩,脈沈滑或緩。

施治芳香開竅,滌痰息風。

方藥導痰湯:半夏10g,橘紅、茯苓、制南星、枳實各5g,炙甘草3g,生姜15g,水煎,2次分服。

5.陰脫陽浮型

辨證突然半身不遂,昏不識人,口眼歪斜,亦可見目合口開,手撒遺尿,鼻鼾息微,然手足冷而面顴紅赤。舌痿而紅,脈沈細欲絕。亦可於蘇醒後方見半身不遂。

施治壯水制火。

方藥地黃飲:生地黃90g,巴戟天、山茱萸、肉蓯蓉、石斛、附子(炮)、茯苓、石菖蒲、遠誌、肉桂、麥門冬各30g,五味子15g,水煎服。

6.氣虛血瘀型

辨證半身不遂,面色蒼白,形贏自汗,偏身枯瘦,肌膚不仁,或手足腫脹,筋脈拘急,上肢屈曲,下肢伸直,上下肢強制屈伸則疼痛,或有半身刺痛。肌膚甲錯。舌淡白,或晦滯有瘀血斑點,脈弦數或澀結。

施治補氣,活血,化瘀。

方藥補陽還五湯:黃芪30~120g,當歸10~15g,赤芍10~15g,地龍、川芎、桃仁各10g,紅花10~15g。水煎服。

7.肝腎虧虛型

辨證病人多年高力衰,面色蒼白,腰酸腿軟,齒搖發脫,耳鳴健忘,眩暈目糊,語言不利,神情呆滯,智能低下,如癲如癡。舌淡白,脈沈細弱。

施治滋補肝腎。

方藥杞菊地黃丸:枸杞子、菊花各4g,熟地黃16g,山茱萸(制)、山藥各8g,牡丹皮、茯苓、澤瀉各6g,水煎服。

四、輔助治療

1.成藥方人參再造丸、大活絡丹、維腦路通丸、愈風寧心片。

2.驗方

(1)牛膝70g,牛蒡子(微炒)36g,防風30g,牛蒡根40g,大麻子、晚蠶沙各40g,萆薢、枸杞子、羌活、海桐皮各30g,秦艽20g,黑豆(炒熟)、蒼耳子、制附子各30g,五加皮、茄子根各60g,虎脛骨(塗酥炙微黃)30g,好酒2.5kg。將諸藥***搗細,以紗袋盛,置於壇內,用酒浸之,密封口,7天後即可取用。每次空心溫飲1~2杯,每日午、晚各服1次,隨飲隨添新酒,味淡即換藥。勿食豬、雞、魚等黏滑物。

(2)川烏、草烏、附子各100g(皆炮制去毒,俱用生姜煮過),川椒60g,***研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9丸,每日早、午、晚服3次,空腹送下。

(3)五靈脂100g,草烏25g(炮制去毒),***研細末,再用核桃仁100g,去油後與藥末混合,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晚用白酒送服;初次服3g,取微汗禁風;次日服4.5g;後增服至6g為止。

(4)獨活100g,白酒500ml,煎至壹半後,去渣取汁服用。

(5)羌活、獨活、升麻、柴胡、秦艽、防風各等份。***研末,每次白酒送服3g,每日3次。

3.針灸療方刺手足井穴皆出血,再以毫針刺其無病壹邊之手足1小時,起針後略停片刻,再刺其有病之肩髑、曲池、合谷、環跳、風市、陽陵泉、足三裏、絕骨、昆侖、湧泉。頭上針百會、風府、啞門、風池、人中、承漿、頰車、地倉、印堂,平撚刺之。人中、啞門對撚,湧泉強刺約1小時。針到行動完全恢復正常止。

五、調護

(1)急性期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應嚴密觀察、精心護理,切不可馬虎大意。

(2)保持安靜,盡量少搬動病人。患者頭偏向壹側,保持呼吸道通暢,更換體位,防止久臥床者發生肺部感染和褥瘡。

(3)飲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豆類食物,酌加瘦肉和雞蛋,但忌食雞、牛、羊等肉類。

(4)恢復期的患者應及早下床活動,積極功能鍛煉,早日康復。

(5)積極治療中風先兆癥狀,控制高血壓和動脈硬化。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防止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