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了就是“風濕”?妳知道骨關節炎嗎?
寒冬時節,許多中老年人覺得自己的“風濕”又犯了。只要天氣寒冷、潮濕,膝關節腫痛就會不期而至,下樓的時候疼,下蹲也疼。
但其實,大多數人以為的“風濕”,實際上是壹種膝關節的退行性疾病——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壹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關節退行性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群,發病率高,65歲以上人群超過壹半為骨關節炎患者。
該病可導致膝、髖、踝、手和脊柱等關節部位出現疼痛、畸形與活動障礙,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四大致殘性疾病,給患者、家庭和 社會 帶來沈重的負擔。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骨關節炎?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展,骨關節炎的發病率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這也意味著骨關節炎患者會越來越多。那麽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為骨關節炎?
從臨床癥狀方面,絕大多數的骨關節炎患者最常見的癥狀表現是關節疼痛及壓痛,部分表現為關節活動受限、關節畸形、肌肉萎縮、有骨摩擦音(感)等。
在門診中,有時還需要通過X線、核磁***振、CT等影像學檢查,血常規、蛋白電泳、免疫復合物及血清補體等實驗室檢查來輔助判斷,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關節疼痛。
2018年修訂的《骨關節炎診療指南》中也明確提到,如果滿足以下癥狀或體征中的第壹條,再加上2、3、4、5中的任意兩條或以上,則可診斷為膝關節骨關節炎:
1、近壹個月內反復的膝關節疼痛;
2、站立位或負重位的X線片顯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病變、關節邊緣骨贅形成;
3、年齡大於或等於50歲;
4、晨僵時間小於或等於30分鐘;
5、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
階梯化及個體化的治療原則
骨關節炎雖不致命,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壹旦確診為骨關節炎,需要積極地接受治療。
正確的治療不但可以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延緩疾病的進展,還可以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患者的關節功能。
與目前大多數疾病提倡的“精準治療”類似,骨關節炎的治療原則是階梯化及個體化的治療。
也就是依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自身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及程度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階梯化治療的底層是基礎治療,適用於所有的骨關節炎患者,也是病變程度不重、癥狀較輕的早期患者首選的治療方式。”
具體包括正確認識骨關節炎,改變以往不良的生活及工作習慣,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爬山,避免長時間跑、跳、蹲等容易損傷到膝關節的行為;適當增加低強度的有氧運動,訓練關節的功能;通過熱療、按摩等來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日常出行通過手杖、關節支具等行動輔助來減輕關節的負擔等。
“如果只通過基礎治療無法幫助緩解疼痛,則考慮進入上壹級的藥物治療來改善癥狀。骨關節炎常用的藥物有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鎮痛藥物、關節腔註射藥物、緩解癥狀的慢作用藥物、抗焦慮藥物以及中成藥等。”
當非手術治療無效,病情已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治療還需再向上升級,通過手術治療來減輕或消除疼痛癥狀,改善關節功能。
“具體的手術方法包括關節軟骨修復術、關節鏡清理術、截骨術、關節融合術,以及終末期患者成熟且有效,日益應用廣泛的人工關節置換術。”
當然,具體采取哪壹種手術方法,醫生會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和實際情況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