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王建安

王建安

1955年9月,在授銜的55位上將名單中,並沒有王建安,對於此引起了各種猜測。

王建安早年就參加革命,軍內職務又高,從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無壹缺席,至於為何沒有在55年授銜上將,他的兒子王海波倒是給出了答案。

原來當年有個小插曲,就在上將評選的名單遞給毛主席時,毛主席細細的看了每壹位將軍,最後在王建安的名字上進行了圈註: “此人驕傲自滿,授中將為宜。”

評選小組看到後壹時間不知如何處理,按照主席的意見辦,很多資歷戰功不如王建安的都躋身上將了;若是不按照主席意見,可又有明確批註。

最後只能等,所以1955年王建安並沒有授銜,到了1956年,評選小組再次向毛主席提出此事,並將其緣由告知,主席知曉後便覺有理,遂授上將。

至於毛主席為何說王建安“驕傲自滿”,這也是因為當年發生了壹件事。

此事與陳毅有關,有壹次會議上因工作意見不同,王建安壹氣之下拍了桌子,結果此事竟傳至中央,這才有了毛主席對王建安的印象。

王建安本就行伍出身,和許世友等人壹樣,帶兵打仗有自己的氣場,雷厲風行,脾氣稍大,但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正如許世友所說 “會上拍桌罵娘,會下從不拆臺”。

王建安壹生戰功赫赫,為人剛直,光明磊落,戰時運籌帷幄,上陣殺敵,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廉潔奉公,嚴於律己。

可是作為1956年單獨授銜的開國上將,國人皆知,享有盛譽,為何72歲逝世時,卻無壹人前來吊唁?

本期文章將帶妳了解老壹輩革命家 王建安 將軍的事跡,如果妳是壹個喜歡了解 歷史 的讀者,不妨靜下心來讀壹讀,也許妳會有所收獲。

王建安,原名王見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於湖北黃安縣桃花沙河村。

和大部分開國將軍相同,家境貧困,幼年還沿街乞討,14歲開始給地主家放牛,屢屢遭到淩辱,於是萌生出習武的念頭。壹日,他提著壹塊自己都不舍得吃的臘肉,來到滄州八極門拳師李殿堂家中,投了李殿堂大徒弟門下,學了幾年武術。

1924年,17歲的王見安學成歸來,壹怒之下將昔日欺壓自己的地主暴打壹頓,還將地主家的房屋悉數燒毀,之後跑去武漢參軍,為防止被地主抓回,在部隊改名王建安。

當時加入的是直系軍閥吳佩孚部隊,由於舊軍閥習氣嚴重,待了兩年的王建安實在難以忍受,決定逃回家鄉,自己組建了壹支有60多人的貧民武裝隊伍。

因為隊伍在黃安縣小有影響力,遂與地方組織取得聯系,於1927年加入***產黨,參加了黃麻起義。由此看來,王建安確實算得上是資歷相當高的上將,畢竟很多開國上將都是黃麻起義之後加入***產黨的。

自黃麻起義後,王建安先後參與多次戰鬥,表現勇猛,極具帶兵智慧,從班長壹路晉升。

1933年,此時並未開始長征,但他已經是紅三十軍第八十八師政委,在之後的宣達戰役中,王建安率部壹舉摧毀川軍第壹師防線。戰鬥中,師長 汪烈山 犧牲,王建安身兼師長、政委兩職,依舊出色的完成任務。

以至於當時大家都說他“軍政雙全”,難得的指揮員。

1935年,在長征途中,王建安多次掩護主力部隊,阻擊敵人。

長征結束後,組織上派了壹大批幹部前去紅軍大學學習,王建安便是其中之壹。

雖說從小沒念過書,但並不代表不識字,王建安幼年時期經常偷學,壹有空就寫字看書。在紅軍大學的這段時間,他充分學習了軍事指揮技術以及新的革命思想。

1938年,紅軍大學畢業的王建安,奉命擔任了八路軍第壹二九師津浦支隊指揮,前去冀魯邊平原展開抗日武裝鬥爭。

自日本全面侵華後,國內抗日力量越來越多,當日軍侵入山東後,山東的武裝起義竟然發展到了壹支有40000人的隊伍,為了能夠盡快統壹指揮抗日武裝,八路軍山東縱隊成立後,由王建安擔任副指揮。

日軍似乎也有所察覺,便從正面戰場調集兵力,於山東地區瘋狂“掃蕩”八路軍敵後根據地。王建安等領導人面對數倍於自己的敵人,始終堅持內線作戰,將主力分散在外線打擊日軍,雙方交火二十多次,最終迫使日軍不得不放棄對山東抗日根據地的“掃蕩”。

1941年,日軍集結了50000兵力,大舉進攻沂蒙山地區,壹時間屍橫遍野、房屋田地破亂不堪。

王建安為了恢復在山東的抗日根據地,親自率軍實施反攻,雙方戰鬥持續了20多天,最終拿下敵占據點14處,殲滅日軍壹千余人。

同年8月,山東縱隊改為山東軍區,王建安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雖是副司令,可當時山東軍區並沒有配司令員,所以整個軍區的軍事工作皆有王建安負責。

在王建安的帶領下,多次破壞日軍企圖,只是他萬萬沒想到會遭到日偽軍的合圍,8000日偽軍,打起仗來比日軍還要猛。

突如其來的圍攻,這是王建安始料未及的,他臨危不亂,沈思壹會兒,立刻下令:先堅守,再伺機突圍。自己則帶著警衛營去山頂看地形,隨後組織突圍,就這樣在飛機的轟炸下奮力突圍。

從中午戰鬥到下午4點,王建安親自拿起刺刀與日偽軍拼殺,黑夜降臨,王建安見時機已到,立刻命令營長帶領戰士阻擊敵人,自己帶著機關部隊撤退,這支機關部隊可都是骨幹,是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臨走時,王建安對營長說道: “要機動靈活,我們撤走半小時後,妳們就迅速撤退,勿與敵人糾纏。”

在營長的阻擊下,王建安順利突圍,日軍計劃再壹次落敗,只是在突圍後,王建安因指揮時在懸崖陡壁處摔傷,休養了幾個月才見好轉。

1943年3月,王建安接到任命,擔任魯中軍區司令員,此後,魯中根據地處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就拿如今來說,但凡老壹輩的人幾乎都知道王建安,都說是他保護了當地的山東百姓。

1944年,為了能夠將山東地區的偽軍和日軍據點連根拔除,王建安率領6個團等多數兵力,攻打吳化文部,這支山東偽軍主力,非常頑固,與我軍激戰20多天才被圍殲。

之後王建安攻沂水、擊蒙陰縣,壹舉殲滅日偽軍,使得山東5處解放區徹底連成壹片。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和談,沒多久蔣介石便單方面撕毀協議,發動內戰。

王建安接到上級任務,參與指揮津浦鐵路徐濟段戰役,這壹戰役,成功粉碎了蔣介石想要分割山東和華中解放區的企圖。

同年12月,山東和華中野戰區合並,組成華東野戰軍,準備發起魯南戰役,王建安自接到命令起,便坐車奔赴,為了爭分奪秒,他讓伺機加速,結果 汽車 給開翻了,好在那時候車速不是太快,沒有性命之憂,但王建安還是受了重傷。

姬鵬飛讓他先去醫院治療,可王建安擺擺手,說道: “我不打緊,打仗要緊!”

就這樣,在姬鵬飛的攙扶下,王建安走進了指揮所,忍著劇痛,躺在床上指揮部隊作戰,這壹幕,他的老部下也曾回憶,王建安實在太拼命了!

1947年2月15日,王建安與許世友,各自帶領兩個師,負責在博山與萊蕪之間伏擊國民黨王牌部隊——李仙洲的七十七師。

王建安事先勘查地形,決定埋伏於和莊與不動村兩側,這裏的地形屬於山高谷深,非常適合打伏擊。

隨後與許世友商量,決定上午11點發動攻擊,李仙洲的七十七師突然遭到埋伏,壹時間難以調整,在與我軍激戰5小時後,其大部分士兵被殲滅。

在之後的戰鬥中,李仙洲被俘虜,國民黨7個師被殲滅,***計56000余人,渤海、魯中、膠東三處解放區連成壹片。

1948年,解放太原迫在眉睫,時任華北野戰軍第壹兵團副司令的王建安,去西柏坡見到了毛主席,此時的毛主席因勞累過度,正在休養。

見王建安進來,毛主席示意他坐下,自己起身說道: “建安同誌,中央決定先解放濟南,為了打好這壹仗,妳不能去華北壹兵團了,改去山東兵團,由許世友任司令員,妳為副司令員,有什麽意見可以提出來。”

王建安啪地壹聲站起來,行軍禮: “沒意見,壹切行動聽指揮!我與世友同誌是老搭檔了,請主席放心!”

隨後兩人邊吃邊談,毛主席說: “攻打濟南的兵基本都是山東人,許世友在膠東有威望,妳在魯中魯南有名氣,兩雄並立,妳們同心協力,這壹戰肯定能打好。”

雖然當時的作戰部署已經擬好,但毛主席認為王建安善於打硬戰,總能克敵制勝,從攻破沂水、夏坡、封城等都可以證明,於是讓他去找周恩來,多提意見。

之後周恩來問他: “攻破濟南,15天的時間夠不夠?”

“如果連續作戰,問題不大。”

看到王建安胸有成竹,周恩來心裏也有了底。

攻打濟南,王建安其實還有壓力的,畢竟濟南的城池防禦歷來堅固,加上有重兵把守,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怕是很難成功,就連國民黨將領王耀武也吹噓: “濟南城固若金湯,光外圍的第壹道防線就能拖住***軍3個月!”

鑒於此,王建安下令,從偵察到通訊,從指揮到協同,每壹步都不能出現失誤;另壹面,他親自對部隊進行戰前動員,鼓勵士兵做好打硬戰的準備,按照作戰計劃有序進行。

當時許世友雖然是山東兵團司令員,可那個時候他正在養傷,當他回到指揮所,王建安急忙匯報工作,笑道: “許司令來了,我可要‘交差’了。”

許世友緊緊握著王建安的手說道: “我剛來,情況不熟悉,主角的戲還得妳來唱。”

當濟南戰鬥打響時,王建安冒著炮火親自前往壹線進行指揮,生怕出現紕漏,在東集團的強勢攻擊下,負責國民黨整編第96軍的軍長吳化文直接率領20000人起義,撤離了戰場。

吳化文的起義確實讓我軍攻擊順利了許多,但王耀武率領的守城士兵還在頑強抵抗,我軍攻城連續突擊了七天七夜,部隊傷亡較大,此時的作戰會議室氣氛寂靜,每個人臉上都非常嚴肅,正在糾結是停下休整還是繼續強攻?

王建安突然站起來: “仗已經打到這個地步,雖然傷亡大,困難多,但是王耀武困難比我們更大。”

許世友同意了王建安的建議,就在此時,另外壹頭的聶鳳智和周誌堅也來電,他們也堅持繼續攻城,不能停歇。

命令下達後,士兵們壹鼓作氣,因為他們知道,唯有持續攻城才能拿下濟南城,如果要休息,那就打完這場仗再說。

雙方激戰至24日,濟南終於被攻破,守軍被全殲,時間只用了8天,當時的西方國家報道 “連濟南這樣的城市都被攻破,***軍已經強大到足以奪取長江以北的任何壹座城市了。”

這壹戰王建安還繳獲了王耀武的白金左輪手槍,直到逝世後,他才交給了軍事博物館。

濟南戰役後,王建安稍作休整,又率部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淮海戰役後,王建安擔任了山東兵團(第七兵團)的司令員,又投入到渡江戰役。

整個解放戰爭期間,王建安沒有半刻停歇,基本上是指哪打哪,從不退縮。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王建安已經做好入朝準備,可當時並沒有派他去指揮作戰,直到1952年,王建安才以誌願軍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的身份入朝參戰。

1953年,王建安率領士兵發動夏季攻勢,粉碎了美國破壞停戰談判的陰謀。

常年作戰,鐵打的身體也扛不住,1954年,王建安因為勞累過度,躺在病床上的他不得已被送回國內進行治療。

1955年9月,解放軍的授銜儀式如期進行,按照王建安的資歷和戰功,授銜上將是沒跑的事,可因為文章開頭的那段小插曲,王建安真正授銜上將是在1956年,當時是由彭德懷和黃克誠在國防部大樓親自授予的上將軍銜和3枚壹級勛章。

此後,王建安先後擔任沈陽軍區 副司令 、濟南軍區 副司令 、福州軍區 副司令 ,從這些職位可以看出,王建安擔任的壹直都是副職,尤其是當時很多比他軍銜低的,昔日的部下擔任的職位都比他高。

可他始終沒有任何抱怨,葉劍英對此非常欽佩,他說: “自建國以來,妳不計較職務高低,任勞任怨,很不容易啊!”

1975年8月,毛主席親點王建安為中央軍委顧問,為中國軍隊的革命化和現代化出謀劃策。

和平年代的王建安,工作時可以用不要命來形容,他經常外出調研,因為勞累,加上身患腹主動脈瘤、高血壓以及心臟病,醫生早已建議他不要四處走路爬山,可王建安從未聽過。

晚年的王建安每年都有四五個月是在搞調查研究的,這些年,他走遍了中國,除了西藏和臺灣,幾乎中國的每壹寸土地他都抵達過。

作為高級領導幹部,王建安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壹身正氣,兩袖清風,為人光明磊落,經常不分場合批評人,從不留情面,越是上級批評越重,以至於後來有人到葉劍英那裏告狀,葉劍英調侃他說: “有人告妳狀呢!”

“肯定是那些我批評過的人。”

“妳批評的對,工作就應該這樣,我們照個相吧!”

那些告狀的自然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因此在外界,王建安的聲譽相當高, 正如中央對他的評價: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逝世,享年72歲,奇怪的是“追悼會”上無壹人前來吊唁,這又是為何?

原來早在去世前不久,王建安同妻子牛玉清以及壹些領導壹起看電視,恰好看到國外政府首腦的葬禮,他當場就說: “如今我們有的追悼會越搞越大,花圈越送越多,在人力物力上浪費了太多,我死了以後不要開追悼會,不要送花圈,只需要把骨灰撒在老家的土地上,還可以肥田。”

這句話並非當時說給大家聽聽就了事,後來在病重時,他壹直叮囑家人,壹定要按照他的要求辦。

當時因為病重,妻子牛玉清要求調壹兩個孩子(有4子)回到身邊照顧,可王建安堅決不同意,他說: “子女又不是我們的私有財產,他們要服務於國家和人民,只要我還沒死,他們壹個也別想調回來!”

事實果真如此,王建安去世後,四個兒子均在外地,無壹人與之見面,得知消息後才速速趕回家中輪班陪護母親,只是沒多久母親也去世,同樣的是4個兒子也沒能見到母親最後壹面,當真是將門之家!

去世後,妻兒按照他生前叮囑,家裏人壹起開了會討論,形成了5個“不”:

這正是王建安生前遺願,可以說從未麻煩其他人員,壹切都是家裏人在操辦,這壹事後來還上了《解放軍報》,這種勤儉節約的高尚情操被百姓認可,感動著無數國人。

不僅如此,兒子王海波還稱,按照父親遺囑,去世後遺體被送去醫院,作為醫學研究。王海波紅著眼眶說道: “父親生前沒有去過301醫院看病,沒曾想死後卻進了301醫院”。

就在王建安去世壹個多月後,壹些老戰友和老部下才得知,大家非常震驚: “王建安同誌是何時去世的?為何沒有半點消息?” 壹些人互相追問,大家都表示沒有收到消息。

以至於在王建安上將去世後,“追悼會”上無壹人前來吊唁。

後來李先念到王建安家中,獨自轉了壹大圈,感慨道: “想不到建安同誌生活竟如此簡樸!”

原來,在王建安的住所壹直是單元式老房,臥室沒有地毯,更沒有沙發,桌子、床、椅子都是舊的,尤其是床,木板都是條木拼成的硬板床,有壹側床腿都短了大半截,是用磚頭墊平的。

這就是我們的開國上將王建安。

謹以此文紀念 王建安 將軍,哪有什麽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妳負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來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