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東坡肉的來歷

東坡肉的來歷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壹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

蘇軾還曾寫下壹首打油詩名曰《豬肉頌》,來總結東坡肉的烹飪方法:“凈洗鐺,少著水,柴火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由於“蘇東坡”這篇“食豬肉”詩歌的傳播,他的這套獨特的燉肉方法也被人們看好,老百姓使用他的名字命名,“東坡肉”也就流傳下來,直到今天,仍然受到食客們的喜愛。

菜品特征:

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同時也屬於川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選購時,粘連在壹起的豬肉不要買。包裝袋中冰晶多的不要買。置於冰櫃外層的不要買。

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壹般選用半肥半瘦的豬肉,切成約二寸許的方正形豬肉做食材,加入配料燜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成菜後,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