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爾---兩個互相吸引的孤獨靈魂
Carol顯然是非常好的選擇.
五十年代的背景,優雅的做派,那時候的時光流轉得比較慢,才能夠讓特芮絲在工作時定定望著對面那位美麗的夫人卡羅爾.
特芮絲是那種會讓人非常有代入感的角色,她從事著最普通的工作---百貨公司的營業員,卻因為年輕,因為涉世未深,尚未被徹底同化,對未來依然抱持憧憬和希冀.她會趁上班前吃早飯的那壹點點時間來看書,她不喜歡戴上商店派發給每位營業員那俗氣的聖誕帽,她喜歡私底下拍壹些照片在暗房中沖印出來,孤芳自賞.就如同時下那些所謂的小清新或者文藝青年,只是她對自己的才華尚未夠自信,然而那份不妥協也使得她從世俗裏浮遊開來,於是在熱鬧的百貨商店中特芮絲顯得格格不入,也終讓卡羅爾壹眼便註意到了她.
"You're my angel,flung out of square"
兩個孤獨的靈魂,彼此吸引著對方.
我不想簡單地把這部電影歸為同性戀的類型.與其說描述的是兩個女人的愛情故事,倒不如說是兩個人,無論對方性別為何,只是單純地互相吸引,隨後相識相知相惜相愛的故事.無論卡羅爾也好,特芮絲也好,她們都並非僅僅只是女同性戀者,她有過丈夫,她有過男友,但那種表面的感情並未走入心底,或許只是為了迎合世俗的壹般論,才會去交往,去結婚.而當生命中真正屬於自己靈魂的另壹半到來時,之前的關系都不過是枷鎖罷了.無論被禁錮到什麽程度,都抵不過想要與對方相擁的強烈欲望,這是壹種愛情的本能,如同飛蛾撲火般的極致.
特芮絲或許真的如男友所說的那樣,她被卡羅爾迷得神魂顛倒,即使壹次次被上海,依然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
出逃的那段是我向來喜歡的劇情.天臺上,當卡羅爾第壹次將自己的家庭狀況告訴特芮絲的時候,她向她伸出了手,妳願意跟我走嗎?得到的回答幾乎是毫不猶豫的YES.那時的她是天真的,眼中慢慢的興奮與幸福,曾經無數次渴望親歷這樣的場景,有壹個我所愛的人,向我伸出手,帶我走,從這紛紛擾擾的俗世中逃離出去,直到世界的盡頭.
劇中兩位女主人公所渴望的,或許和我壹樣,都是那份自由與解放吧.
電影含蓄地側寫了社會對女性的壓制.為妻子設置禁令的丈夫,將妻子當做陪襯品的男人,擅自決定好女友人生的男友.這些男人以愛的名義,畫地為牢,圈住女性,這是社會的限制,是時代的限制,即便到了今日,都不時有主流思想給女性灌輸所謂好女人的標準來洗腦.
然而Carol中的兩位女主角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與之抗爭了.
特芮絲最終進入雜誌社工作,朝著自己的夢想進發,而卡羅爾呢,壹直到最後,也未向強勢的丈夫低頭,毅然離婚,擺脫了金絲雀籠中鳥般的生活,獨立出來,甚至還找了壹份工作,為了和摯愛在壹起,做好了全部準備.
我欽佩這樣的勇敢.
壹直到如今,我都未曾為實現夢想去做過什麽努力,卻被這部電影感染,忍不住想要改變壹些什麽,或許就是這膠著的現狀吧.
Carol對我而言,是部迷人的電影.它仿佛壹杯濃郁的卡布奇諾,甜美中帶著壹絲苦意,叫人沈醉其間.液體滑入喉間,耳畔流淌著溫柔繾綣的老式歌曲,回味中唇齒留香,思緒卻早已飄入了那個遠去的我所不曾經歷過的年代.
電影從開始的第壹個畫面開始,就註定了它會是部精致復古的美好作品.文藝片通常會有拖沓的毛病,但真正好的文藝片,它的每壹分每壹秒都不會顯得多余,因為每壹個畫面都包含著細膩的感情.Carol時長將近兩個小時,觀眾卻並不會有無聊乏味之感,舒緩來得恰到好處,情緒會跟著劇情的鋪展,演員的表演而上下起伏,或喜或悲.
導演對節奏掌控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兩位女演員的演技更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
飾演特芮絲的魯尼瑪拉,我並非第壹次看她的作品,但之前並未留下深刻印象,這次卻驚艷於她的演繹.特芮絲這樣壹個角色,美麗卻不自信,內心叛逆卻畏手畏腳,她被束縛在社會的規則中,直到遇到卡羅爾,對愛的渴望點燃了這個女孩心中的火,她辭職,義無反顧地跟她走,只因為那個人和她壹樣擁有不被理解的孤獨.在感情試探的過程中,她患得患失,那種小心翼翼誠惶誠恐演得堪稱完美.自然,不著痕跡,讓身為觀眾的我都不得不感同身受般為她揪心.第壹次去卡羅爾家,遭遇夫妻吵架這樣尷尬的場面,形同趕出來般被送上火車,壹個人對著車窗中倒映出來的自己哭泣時,那種心酸和委屈,簡直要滿溢出來,只能說表現得太棒了.
凱特的演技本身就無需多說什麽了.這樣的禦姐型角色想必也是手到擒來吧.其實我壹直不明白為什麽有的人就是能夠擁有如此強大的氣場,她坐在那裏,梳著精致的發型,復古的帽子與衣裝,美得叫人心動.單就五官來說,我個人並不認為很完美,但整個人就是會給妳壹種美的感受.當壹個人氣質上升到壹定程度,便壓倒了皮相帶來的淺薄印象,而這才是真正的永恒之美吧.凱特飾演卡羅爾顯然極具說服力.她只要坐在那裏,便如太陽般,光芒四射,必然是全場的焦點.無怪乎特芮絲那個小姑娘會為她深深著迷.我想這樣的女性任誰都難以視而不見吧.
然而卡羅爾也並非完美無缺,她與丈夫離婚,在爭奪撫養權,甚至還會因為偷聽錄音而焦頭爛額.當因為這些煩心事而傷害到特芮絲的時候,又滿是愧疚.她選擇放手是為了保護她,為了能夠再次相守,她選擇壹個人去面對嚴酷繁復的現實.電影對此的著墨不深,我們更多看到的是特芮絲被分手後的傷心絕望,而卡羅爾維持著表面的優雅姿態,內心所有的焦慮痛苦都寫在眼中
最記得她在車中望見匆匆而過的特芮絲時,眼中滿是渴望,貪婪地想要多看幾眼,目光追隨著她的身影.在那壹刻,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她對他的愛與不舍.
"我希望妳,去想象我在彼岸等妳
那時,我們的生命會在前路壹同綻放
猶如壹場永恒的日出"
電影的最後,特芮絲不再自我欺騙,去尋找卡羅爾.在熙熙攘攘的飯店,她尋覓著那個人的身影.
終於那抹金色映入眼簾,她靜靜地望著她,就像她們初次相遇時那樣,壹切聲響,壹切外在的幹擾,仿佛都消失不見了.她確認心意般沈著下來,沈穩地慢慢地堅定地向她走去.
而她,壹個擡眼同樣瞥見了她.微微擡頭,眼睛直直地註視著她.
世間仿佛只剩妳我.
鏡頭壹個緩緩拉遠,壹個緩緩拉近.
最後定格在Carol的微笑中.
此時,無聲勝有聲,留白得恰到好處,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