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49中事件:什麽樣的家長,才能培養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根據官方公布的監控視頻,9日18時16分小林(化名)從所在班級教室後門離開。
18時24分53秒時,小林進入學校負壹樓水泵房,並在水泵房內手持壹把疑似刀具數次割左手腕,中間表現出垂頭、搖腦、情緒低落。
在水泵房,小林***計停留約12分鐘,手腕出現明顯傷口。
18時39分44秒,小林出現在實驗樓5樓走廊盡頭,18時49分28秒,監控上出現小林的墜樓身影。
在壹起又壹起的悲劇過後,我們能做的除了悲嘆,還有反思和改進自己。
怎麽與家人溝通,才能培養也情緒穩定的孩子,減少悲劇的發生呢?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壹本非常實用的書,並且把其中最關鍵的技巧分享給妳們。
“我們的身體裏,天然就有壹根關於贊揚和責備的雷達。它極其敏感,而且壹直都在運行。這是壹個人的本能,和個人的後天修為無關。”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妳所傳達的壹言壹行,都會被解讀為贊揚或是批評,給孩子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好的父母,就是只贊揚不批評嗎?其實不是。
本書大部分資料都是作者幾十年間的科研成果。
特麗·阿普特指出,無論是贊揚還是責備,都能夠建立權力關系。
贊揚可以通過重復肯定對方,給對方施加壓力,讓對方按照期許的模式行事;責備卻可以通過負面詞匯、情緒影響對方,讓對方為了避免再次遭遇責備而重復此類言行。
為什麽人類對贊揚和批評這麽敏感呢?
現在,假設妳坐在地鐵上,這時旁邊有壹個人在椅子上抱緊肩膀、低著頭,那麽妳很快就能註意到他的異樣,這時大腦就會自動在腦海中模仿觀察到的這個動作,判斷他是不是有情緒不好等狀況。
我們的大腦總是在接觸到事物的剎那做出評判,並且從這些判斷中得到的反饋。因此,我們對他人的態度信息總是非常敏銳,他是贊成我呢,還是討厭我呢?大多數人都是很快地得出結論。
妳知道,贊揚和批評會對我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嗎?
當收到贊許的信號時,大腦會分泌催產素和內啡肽,讓人感受放松和愉悅,並且促進大腦的發育。
相反,當壹個人常常被責備時,他會產生恐懼和羞恥的情緒。
缺乏贊揚,甚至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大腦神經網絡則會顯得遲鈍,尤其是在學習和行動的積極性方面。
有位叫做詹姆斯·吉利根的心理學家,長期跟蹤研究了監獄和精神病院裏的那些暴力犯。吉利根了解到,很多犯人在他們的整個童年時期,都飽受語言、 情感 和身體上的虐待。他們其實壹直生活在持續的自責和羞恥中。
語言上的攻擊,身體上的虐待,會以最清楚的方式告訴對方,沒有人愛妳,沒有人願意接納妳,從而引發恐懼、羞恥、憤怒的情緒。
他人的責備,讓大腦中的杏仁核不斷發出警報,壹個人就會準備戰鬥、發起攻擊,或是逃跑。
當這些責備的聲音內化在心裏,成為內在苛刻的暴君時,這個人就會覺得天下雖大,卻無處可逃。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想再戰鬥了,我選擇結束。
好的,知道了贊揚與批評的威力後,我們再來看看,怎樣與孩子、家人進行溝通,能幫助他情緒穩定呢?
先來看批評。
災難性評價壹***分為三種,分別是侵入式評判、籠統化評判和獨裁主義式贊揚。看看妳有沒有過對號入座的情況:
A 侵入式評判
責備他人,並且否定別人的感受。
責備能夠讓孩子瞬間安靜,因為責備能夠制造痛苦。如果妳總是責罵孩子,他可能不會停止愛妳,卻會停止愛自己。
“妳應該更努力的!”
“妳怎麽還哭了,做錯事妳還委屈了?”
“壹點小事就發脾氣,妳脾氣這麽大誰受得了妳!”
當我們不能夠看到和尊重對方的感受時,看起來好像是在講道理、糾正對方的錯誤,其實卻是以自以為的感受來替代了對方的感受。
好像妳的感受才是“正確”的,而對方不應該有“錯誤”的感受。
父母對孩子說:“妳有什麽可厭學的?我辛辛苦苦掙錢,給妳上補習班、興趣班,我每天工作那麽大的壓力,還要給妳做飯,妳就是這樣回報爸媽的?”
家長說的可能很大壹部分也是事實,但這樣的溝通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是真實存在的,即便把道理講到天上去,也沒有作用,反而讓孩子不敢再與父母溝通了。
長期被忽略、受打壓的孩子,會對自己的負面感受有羞恥感,甚至忽略、壓抑自己的感受,形成虛假的自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麽,人生失去目標。
“我不該有這樣的感覺,別人都能做到,我卻做不到,我就是不如別人。”
“他對我的表現滿意嗎?萬壹人人都不喜歡我,我該怎麽辦?”
B 籠統化評判
溝通時,尤其是在表達責備的時候,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籠統的。
壹對伴侶討論要看哪個電視節目,妻子突然大叫“該死,妳從來就只想看妳想看的節目,妳就知道和啤酒、看橄欖球、別的壹切都對妳都不重要,尤其是我的願望。”
因為壹件小事,妻子的幾句話就把它升級成了大型的家庭矛盾爆發現場。僅僅用幾句話,就給對方塑造出了壹個懶惰、無情、自私的形象,給對方定性成了人品上有重大缺陷的人。
我們不能因為某個錯誤而全盤否認壹個人。
這樣的話,他可能會因為“壹個蘋果爛,而壹整筐蘋果壞”,變得憤怒或是自暴自棄起來。
籠統化責備,既無法達到溝通者的目的,也無法指出改進的方向,只會使雙方都陷入壞情緒之中。
同樣,如果妳總是因為孩子壹點小錯,就細數他過去出現的各種問題,給他打上“馬虎、不認真、三心二意、懶惰“的標簽,那麽孩子也會認同這些定義。
作者建議,當我們不得不責備時,可以采取“三明治”式的語句:先肯定孩子做得好做得對的地方、再提出問題(只指出事實,不泛化,如這次考慮錯了三道計算題),然後,給予壹些可行性的建議(媽媽陪妳每天做10分鐘的題,相信很快就能提高計算能力)。
C 獨裁主義式的贊美:
有壹種贊美,是後媽的毒蘋果,能毒死人。
它的毒性在於,表面上是在說好話,其目的卻是控制別人,聽自己的話。
通過贊揚,把他人控制在某種角色或標簽中。贊揚者在說話時,只考慮了自己的需求(比如,希望孩子聽話,讓自己滿意),完全忽略對方是否承受,並不斷“溫和”地施加壓力。
比如,父母對孩子說,“寶寶真聰明,將來肯定能上清華北大”(潛臺詞是,妳這麽聰明,不能學習不好讓我失望)。
壹個丈夫失業了,妻子沒有抱怨,而是和往常壹樣贊美丈夫,說:“妳是堅強的,從來都是。我知道我能依靠妳把壹切事情都辦妥。”
幾個月後,丈夫由於壓力太大得了嚴重抑郁癥,不再願意去找工作。妻子還是贊揚丈夫說:“妳是堅強的,妳會沒事的,妳從來都會把咱們兩個照顧得很好。”
這樣,丈夫的心理負擔越來越重,甚至情緒失控。
每個孩子都有愧疚感,當自己的表現不能讓父母滿意時,會默默自責。
如果這時父母還要暴力地辱罵、責打他們,那可能就會摧毀他們的心理防線。
如果妳想要批評孩子,記住,妳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而不是讓感到內疚、羞恥和恐慌。
就事論事,責備時:不入侵邊界、不籠統貼標簽、不妄圖控制他人,這樣做,孩子的情緒就能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