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懂寶寶的胃,才能做到正確餵養!
去年5月生的寶寶,餵養之路好辛苦。從出生起就特別愛吐奶,拍背吃益生菌都沒有用,心累到快得抑郁癥,每次吐完後婆婆還堅持接著餵,怕寶寶營養跟不上。5個月的時候第壹次吃蛋黃就嚴重過敏,嚇的再也不敢餵,後面只能餵點果汁菜水,吃輔食以後,寶寶食量很小,還吃什麽拉什麽,體重也長得很慢,婆婆經常給餵湯泡飯加燉爛的魚和肉,做壹次吃好幾天,我平時要上班也管不了,孩子現在壹歲多,瘦的跟“豆芽”壹樣,吃的不多卻有很重的口氣,還經常磨牙,感覺消化能力很差,要怎麽辦呢?
末了,還問了壹句:吃妳這的水蘇糖會好嗎?
我也是哭笑不得,這並不是吃某個產品就能解決的事,她的寶寶明顯是餵養不當導致腸胃損傷,如果不改善餵養方式,任何東西都沒辦法解決根本的。
從她的描述來看,她的餵養之路犯了這幾個錯誤:
1、吐奶後緊著餵
寶寶容易吐奶有生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餵養量超過了寶寶胃容量和胃的消化能力,寶寶胃與成人不同,它是“橫位”的,裝滿後容易“溢出來”。
胃是有彈性的,餵多就會被撐大,會增重消化負擔,頻繁如此很容易“傷胃”,“胃傷”以後消化能力就更弱了。
所以寶寶吐奶後,最好不要接著餵,給腸胃休息和修復的時間。
2、過早添加輔食
應該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從易消化的米粉開始。
而她5個月就給寶寶餵了蛋黃,若是對壹個消化能力不錯的孩子也許吃了會無礙,但是她寶寶壹開始就愛吐奶說明胃功能先天就較弱,加上後天強餵奶加重了損傷,才會壹吃蛋黃就導致嚴重過敏。
3、吃湯泡飯、肉類太多、飲食不均衡
湯泡飯等於湯加飯,相當於邊吃飯邊喝湯,液體稀釋胃液減弱消化,是壹種非常不適合寶寶的吃法。
而肉類太多、飲食不均衡,加重了消化負擔,吸收弱食量小,導致寶寶“瘦的像豆芽”,而且有口臭,口臭根源不在口腔而是腸胃,胃攪拌和蠕動力弱沒有及時把食物送進腸道,就會異常發酵產生異味從口腔呼出。
很多寶媽都愛說自己孩子“從小胃就不好”,或以“個人體質不同”為由安慰自己,殊不知很多時候都是家長不當餵養造成的。
“要想小兒安,三分饑與寒”,這是古話,簡單壹句卻飽含深意,很多人只是看看,並沒有當回事,即使想這樣做,家裏又有老人的幹預,畢竟兩代人觀念不同難達成統壹實屬無奈。今天,就是要跟大家聊聊“過度餵養”的危害以及“胃傷”是如何形成的,希望即使做不到“三分饑”,也不應“餵過飽”哦。
只有懂寶寶的胃,才能做到正確餵養!
寶寶胃的特點
嬰幼兒的胃與成人不同,它的特點主要是:
1、胃呈水平狀、賁門(胃上端連接食管的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調節能力差,所以胃內容物容易倒流出來。
這是寶寶容易吐奶的生理原因,但不代表頻繁吐奶是正常的,我見過壹位寶寶吐奶呈噴射狀醫生直接要求住院,吐奶程度不同跟胃先天發育有關,也跟後天過度餵養有關。
另外餵完奶拍背需慎重,有的寶寶越拍越嚴重,因為寶寶胃是橫位,豎起來拍並無助益,抱起拍背的動作若是沒掌握好反而讓奶倒流出。
我家宸寶就沒有吐奶,有次我腦子進水竟然想測試下,比平時餵的多了些,餵完還跟他玩耍,結果就吐了,證明了餵養量和護理都跟吐奶有關,哦漏,不知道宸寶會不會原諒我~
2、胃容量小
這張圖不錯的,很直觀表明寶寶胃容量和適宜餵養量。
那有人就問了,為何寶寶能喝下比胃容量還多的奶呢?那是因為胃主要由肌肉組成,肌肉富有彈性,可以迅速擴張以容納更多奶,肌肉這樣反復擴張牽拉,必然會受損,餵著餵著,就要開始消化不良了。
3、胃壁平滑肌發育不完善,蠕動能力不足
胃有蠕動和攪拌功能,靠的就是肌肉的力量,而寶寶這方面先天就比較弱,所以不要輕易給寶寶消化不了的食物,這也是為何我壹直強調給的輔食性狀需符合寶寶的咀嚼消化能力。
如果食物太粗太硬,消化不了,胃攪拌功能又弱,沒有把食物攪拌成食糜,就會出現“吃什麽拉什麽”,胃蠕動力弱,胃排空慢,稍吃多了就容易胃脹口臭的等等。
4、胃酸濃度低,胃消化酶少、活性也低
不能太早加輔食,就是因為寶寶胃內消化酶沒有發育好。
3個月以內的嬰兒沒有澱粉酶,3個月以後才慢慢增加,給予澱粉類食物最好是6個月以後。過早添加,消化不了,沒有被分解的大分子食物不僅會傷害到腸胃黏膜,還容易引起免疫反應、過敏反應,導致溼疹、咳嗽等。
有人說“寶寶哪有這麽脆弱啊”!還真有,咱的寶寶就有這麽脆弱,就是需要家長悉心照顧,就是得“悠著養”,千萬別拿寶寶跟成人比,人家正處在臟器發育關鍵期,可經不起“瞎折騰”。
如果妳的孩子先天發育有優勢,也許還能經得起“瞎折騰”,但有多少寶寶能有優勢呢?
我有個遠房親戚,就壹直覺得小孩要“粗養”,沒必要太細致了,還不到10個月的時候就跟著大人壹起吃,天天湯泡飯,大人沒做飯時就給孩子吃泡面餅乾,覺得沒什麽大不了。
結果小孩越來越瘦,整個發育不良智力落後的“呆滯”樣,學習能力也很差,動不動就地上打滾,有多動癥,經常生病沒少往醫院跑,這何嘗不是壹開始的餵養不當造成。
“胃傷”是怎麽回事?
“胃傷”是咱概括形容,不是病名,醫學上也沒有這樣的名詞,這樣說是為了讓大家好理解哈。
胃是肌肉組成,“胃傷”主要是指胃平滑肌受損。
胃的攪拌和蠕動都是靠平滑肌的力量完成,“胃傷”後食物的攪拌和輸送能力都減弱,食物堆積在胃裏進行導常發酵,會出現腹脹、食欲下降、便秘、有口氣等等“積食”癥狀。
容易“積食”的寶寶,是先出現了“胃傷”。
“胃傷”來自過度餵養,但為何同樣的餵養量,有的寶寶“胃傷”了,有的寶寶就很正常呢,這就跟先天發育有關了。
每個寶寶生下來,不同臟器的發育程度都是不壹樣的,在受精卵形成的那壹刻就決定了,當然孕期營養也有影響。
比如胃,如果最強是100分,有的人生下來是80分,有的人是60分,同樣的喝奶量對於80分的胃剛好,而對於60分的胃就容易吐奶,所以需區別對待,每個寶寶都不壹樣。
如果妳自己就體弱多病,那就很難奢求生個先天體質很好的寶寶,而如果妳身體狀態不錯平時也很註重營養保健(比如不才在下鄙人我),那麽生下先天發育更好的寶寶的機率就要高得多。
世間萬物有因必有果,把自己身體調理到最佳狀態再懷孕,相比什麽都不準備的匆忙懷孕,自然得到的回報不壹樣,備孕與不備孕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胃是後天之本,孩子的後天發育都是從胃開始,並不是吃點助消化的藥就好了,餵多少才合適呢,只有壹句話:“妳的孩子,妳最懂”。
PS:
本文針對過度餵養發表的觀念,並非壹概而論,如果妳寶寶吃的不少發育也不錯,就不需刻意減量哦,還是那句話“妳的孩子,妳最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