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中醫養生 - 腰戶簡介,有什麽功效?

腰戶簡介,有什麽功效?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腰俞穴的別名 5 出處 6 穴名解 7 所屬部位 8 腰戶穴的定位 9 腰戶穴的取法 10 腰戶穴穴位解剖 10.1 層次解剖 10.2 穴區神經、血管 11 腰戶穴的功效與作用 12 腰戶穴主治病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13.2 灸法 14 腰戶穴的配伍 15 文獻摘要 16 腰戶穴研究進展 17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腰戶 1 拼音

yāo hù

2 英文參考

Yāoshū GV2 [中國針灸學詞典]

3 概述

腰戶為經穴別名,即腰俞[1]。出《針灸甲乙經》。

穴位 腰俞 漢語拼音 Yaoshu 羅馬拼音 Yaoshu 美國英譯名 Lumbar Locus 各

號 中國 GV2 日本 2 法

國 莫蘭特氏 VG2 富耶氏 德國 LG2 英國 Gv2 美國 Go2

腰俞為經穴名(Yāoshū GV2[1],DU2[2])?。出《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別名髓空(《針灸甲乙經》),背解(《針灸甲乙經》),腰戶(《針灸甲乙經》),腰柱(《外臺秘要》),髓俞(《針灸大全》),髓孔(《針灸資生經》),腰註(《聖濟總錄》),背鮮(《針灸學》(南京))。屬督脈[1]。腰即腰部,俞即輸註,此穴在腰部,是經氣輸註之處,故名腰俞[1]。腰俞穴主要用於腰腿及兩陰等疾患:如腰脊強痛,下肢痿痹,盆腔炎,月經不調,帶下赤白,遺尿,癃閉,尿路感染,尿血,泄瀉,便血,痔疾,癲癇,痔疾,麻木不仁,腹痛,腹瀉,痢疾,痔瘡,脫肛,便秘,帶下,經閉,遺精,淋濁,腰脊痛,足清冷麻木,溫瘧汗不出,下肢萎痹,腰骶神經痛,過敏性結腸炎,淋病等。

4 腰俞穴的別名

髓空(《針灸甲乙經》),背解(《針灸甲乙經》),腰戶(《針灸甲乙經》),腰柱(《外臺秘要》),髓俞(《針灸大全》),髓孔(《針灸資生經》),腰註(《聖濟總錄》),背鮮(《針灸學》(南京))。

5 出處

《黃帝內經素問·繆刺論》: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月少,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

6 穴名解

腰即腰部,俞即輸註,此穴在腰部,是經氣輸註之處,故名腰俞[1]。

脅之下、胯之上為腰,居身之中。俞為腧之簡,腧為輸之變。輸者,通達傳送也。穴在脊椎第21椎節下間腰眼處,居腰部沖要之地,為腰部經氣註輸之處也。《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謂:“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本穴乃其外線循行之初步。由長強上行越過尾閭,透出薦骨之下,由此而上乃腰之分野,此處為腰之輸氣處,為全腰之俞。試將腰部扭轉,本穴如戶下樞軸(腰背督脈諸穴,皆具樞動能力,本穴居下代表全部),以功能而論,本穴能疏解腰部郁滯之氣,故名腰俞。[3]

7 所屬部位

骶骨[4]

8 腰戶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腰俞穴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5]。

腰俞穴位於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俯臥或側臥取穴[1]。

腰俞穴位於骶部,第四骶椎下,當骶管裂孔中[6]。

腰俞穴在督脈的位置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肌肉)

腰俞穴在骶骨的位置(骨骼)

9 腰戶穴的取法

腰俞穴位於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俯臥或側臥取穴[1]。

俯臥或側臥,正當骶管裂孔中取穴。

俯臥或側臥位,先按取尾骨上方的骶角,在與兩骶角下緣平齊的後正中線上取穴[7]。

10 腰戶穴穴位解剖

腰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骶尾背側韌帶、骶管。有骶中動、靜脈分支。淺層主要布有第五骶神經的後支。深層有尾叢。

10.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骶尾背側韌帶→骶管[1]。

皮膚→皮下組織→骶骨[8]。

10.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骶神經後支、骶正中動脈後支和臀下動脈分布[8]。

布有尾骨神經分支和骶中動、靜脈分支[6]。

11 腰戶穴的功效與作用

腰俞穴有強腰脊、理下焦等作用[1]。

腰俞穴具有調經清熱、散寒除濕的功效。

腰俞穴為腰的輸氣之所,主治腰髖疼痛、腰脊背不得回轉等腰疾,有調腎氣、強腰脊、明耳目之功。凡腰疾之轉運不利者,可以取此穴。他如沈滯委楚之癥,則非所宜,當求其罹病之本也。[3]

腰俞穴又與腎經溝通,腰部有疾,求之於腎,故俗稱內腎為腰子,因之此穴又名腰戶。養生家盤膝運腰時,以本穴為全腰柢礎,左右前後反復盤旋,可使兩腎生熱,添命門之火。[3]

12 腰戶穴主治病證

腰俞穴主要用於腰腿及兩陰等疾患:如腰脊強痛,下肢痿痹,盆腔炎,月經不調,帶下赤白,遺尿,癃閉,尿路感染,尿血,泄瀉,便血,痔疾,癲癇,痔疾,麻木不仁,腹痛,腹瀉,痢疾,痔瘡,脫肛,便秘,帶下,經閉,遺精,淋濁,腰脊痛,足清冷麻木,溫瘧汗不出,下肢萎痹,腰骶神經痛,過敏性結腸炎,淋病等。

腰俞穴主要用於腰腿及兩陰等疾患:如腰脊強痛、下肢痿痹、盆腔炎、月經不調、帶下赤白、遺尿、癃閉、尿路感染、泄瀉、便血、痔疾及癲癇等[1]。

腰俞穴主治月經不調、痔疾、腰脊強痛、下肢痿痹、癲癇[8]。

腰俞穴主治腰脊強痛,下肢痿痹,麻木不仁;癲癇;腹痛,腹瀉,痢疾,便血,痔瘡,脫肛,便秘;月經不調,帶下,經閉,遺精;淋濁,遺尿[7]。

腰俞穴主治腰脊痛,便血,泄瀉,痔瘡,月經不調,癲癇,下肢痿痹等[6]。

治腰脊疼痛,脫肛,便秘,尿血,月經不調,足清冷麻木,溫瘧汗不出,下肢萎痹,腰骶神經痛,過敏性結腸炎,痔瘡,淋病。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壹般向上斜刺0.5~1.0寸[1][6][8]。

斜刺0.5~1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腰骶部[7]。

13.2 灸法

可灸[1][7][8]。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6]。

14 腰戶穴的配伍

腰俞穴配長強治腹瀉不止[1]。

腰俞穴配次髎、中極、關元治盆腔炎[1]。

腰俞配長強、膀胱俞、氣沖、上髎、下髎、居髎,有通經活絡,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痛、髖胯痛。

腰俞配環跳,有溫經通絡的作用,主治冷風冷痹,髖部寒痛。

腰俞配照海,有益腎調經,行氣活血的作用,主治經閉,經少,小腹脹墜。

腰俞配懸鐘,有強筋壯骨的作用,主治足痹不仁,足痿軟不用。

腰俞配百會、大腸俞、承山,治脫肛[7]。

腰俞配大椎、身柱、神門,治癲癇[7]。

腰俞配環跳,治冷風冷痹[7]。

腰俞配委中、湧泉、小腸俞、膀胱俞,治腰脊強痛[7]。

15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乳子下赤白,腰俞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腰髖疼,腰脊強不得回轉,溫瘧痎瘧。

《針灸大成》:主腰胯腰脊痛,不得俯仰,溫瘧汗不出,足痹不仁,傷寒,四肢熱不已,婦人月水閉,溺赤。

《針灸聚英》:以挺身伏地舒身,兩手相重支額,縱四體,後乃取其穴。

16 腰戶穴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