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發育遲緩?兒童發育遲緩最佳幹預期是什麽?家長該怎麽辦?
在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發育遲緩的孩子。每當有家長帶孩子來評估,聽到 “發育遲緩” 這個結果後,都驚訝不已:明明自己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為什麽還會發育遲緩呢?
其實,發育遲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 遺傳因素、後天疾病、或者是早產、營養不足、不利的成長環境等。
那作為父母,我們怎樣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存在發育遲緩呢?又該怎樣避免呢?
發育遲緩,簡單說就是指 嬰幼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之中,出現的速度放慢或者順序異常等現象。
壹般嬰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只要在感覺、動作、溝通、認知、情緒、 社會 適應、生活自理等七個方面,有壹項或者壹項以上的功能比90%的同齡孩子差,就表示他的發育存在著遲緩的現象。
在評估出孩子存在發育遲緩後,我們需立即給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幹預訓練,並保持 周期性地給孩子進行評估 ,確保孩子的能力在某段時間內獲得提升。
發育遲緩的表現往往是多方面的,壹般包括體格發育遲緩、運動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以及智力發育的落後。不同類型的發育遲緩大致表現如下。
體格發育遲緩
體格發育遲緩是指孩子在身高、體重等方面,小於同地域、同年齡、同性別的 健康 孩子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者每年身高增長低於4~5厘米的孩子,我們稱之為身材矮小。
壹般孩子體重、身高的生長標準值,可參見下表。
這是最直觀地判斷孩子是否存在發育遲緩的方法了,當然這個判斷因人而異,孩子的體格成長受遺傳因素、成長環境、後期餵養等多方面的影響。
運動發育遲緩
孩子的成長壹般遵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的規律,動作發展是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發展的。
運動發育遲緩的孩子,他的擡頭、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大動作,或者用手抓、握、大拇指和食指捏起東西等精細運動,存在落後的現象,但在認知和語言等方面基本正常。
語言發育遲緩
壹般情況下,正常嬰兒在7-8個月時就會模仿聲音,壹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壹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能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
若語言表達能力落後四五個月甚至落後1-2年,都應看作是語言發育遲緩的信號。
0-5歲兒童語言溝通能力發展 大致如下:
0-2個月:發出類似a、i的元音(氣息比較短促),頭會轉向有聲音的地方
2-4個月:發出類似a、ai的聲音(氣息變得比之前更長),發生時帶有表情,用不同的哭的方式來表達他的餓、疼、累等狀況
4-6個月:用聲音回應他聽到的聲音,有時用聲音與他人輪流發聲;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回應,可以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可以開始發出輔音
6-9個月:可以理解“不”,可以連續發出很多“mamama”的音,模仿他人的聲音和手勢開始用手指物
9-12個月:可以回應簡單的指令,用簡單的姿勢做表達,可以說“媽媽”或者“爸爸”,可以發出壹些感嘆詞
12-18個月:說壹些簡單的詞(口齒可能不清),邊說“不”邊搖頭表示“拒絕”,向別人指他想要的東西
18個月-2歲:開始說2-4字的簡單句子,回應簡單的指令,模仿聽到的句子中的詞(或者聲音)用手指物(書中的事物)
2-3歲:進行2-3個回合的對話,命名很多簡單的熟悉的事物,理解壹些簡單的介詞,說出自己的姓、年齡和性別,說出朋友的名字,說出“妳、我、他”和壹些簡單名詞,說出讓陌生人理解的話
3-4歲:可以憑借記憶背出壹首詩或者唱壹首歌,可以講簡單的故事,可以完整的說出自己的名字
4-5歲:可以清晰地說話,用完整的句子講簡單的故事,描述即將發生的事情,可以清楚地命名和說出地址
智力發育遲緩
智力發育遲緩的嬰兒最早表現出來的癥狀往往是吃奶困難,不會吸吮,特別容易吐奶,表示神經系統有損傷,可能會影響日後智力程度。
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 壹般都存在語言發育落後的現象 ,因為語言需要大腦的運作才能理解,理解的語言需要大腦轉化才能成為我們所表達的內容進行輸出。
如果發現孩子發育遲緩,必須 及早尋求專業幹預,最好在孩子三歲之前 ,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密集幹預, 比如感統訓練、語言訓練、認知訓練等等 ,避免給 孩子的未來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