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新的相關信息
天健網消息(記者 葛春家)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5周年,由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軍分區政治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國色·軍魂”---軍旅畫家張建新梅花作品展,25號在大連現代博物館開展。大連市政協主席劉俊文,沈陽軍區政治部原副主任韓錫平,沈陽軍區聯勤部副部長王江,遼寧省軍區政治部主任康曉暉,大連軍分區司令員李誌軍,市委常委、大連軍分區政委丁春,副市長朱程清,市政協副主席董長海、楊愛民出席畫展開幕式。國家壹級演員、《建黨偉業》中周恩來的扮演者劉勁作為畫展開幕的嘉賓主持。
部隊和地方領導***同為本次畫展開幕剪彩。
周恩來的扮演者著名演員劉勁作為畫展開幕的嘉賓主持。
此次由軍地聯合舉辦的大型梅花專題畫展:“國色·軍魂——張建新梅花藝術品展”,***展出張建新近10年來的精品力作120幅,分為六大系列:
冰雪梅花系列:由冰寒梅艷作為主基調,贊頌梅花特有的風骨和精神品格。
古意梅花系列:重在學習借鑒,“古為今用”。在筆墨、形式、材料、語境中勇於創新探索。
紫韻梅花系列:梅中貴族,高雅清芳,獨具姿色,紫氣東來,賞心悅目。
綠香梅花系列:形態萬千,氣勢磅礴,清香襲人。重在表現其生機盎然,清芳靈動之態,給人以清新、清香、清逸之感。
彩墨系列:繼承並發揚了傳統藝術,承載了畫家的思索與探求,也蘊含著畫家的情感寄托。
水墨系列:國畫特有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境界。或具象、或抽象、或意象的語境交匯中所表達出來的語言和情懷,以純和而高遠曠達,以韻律而生機勃發。
本次展出的作品不僅表現了張建新藝術作品裏高古清雅的藝術格調,更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文化的視覺盛宴。“國色·軍魂——張建新梅花藝術作品展”的成功舉辦,為軍地文化交流拓展了新的領域,也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努力。本次展出時間為7月25日——8月15日。
本次畫展由中***大連市委宣傳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連軍分區政治部、大連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大連市文化藝術聯合會、大連市民政局聯合主辦,由大連現代博物館、大連長河置業發展有限公司、大連億心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同協辦。
張建新以畫梅花聞名,不同於吳昌碩、關山月和王成喜,他的梅花設色大膽,用色強烈,把西方繪畫透視和色彩與放筆揮灑的寫意筆墨結合起來,獨樹壹幟。
張建新作為軍旅畫家,他特有的稟賦氣質,始終圍繞梅花高潔這個主題展開,他把靈魂主題意緒化與詩性化,並進而形成鮮明的藝術特點——審美把握與生命靈魂***鑄作品空間。具體而言,在張建新畫的梅花裏,無不浸透著他童年時代就滋生的審美體驗和人文關懷。他童年生活在著名畫家葉淺予的家鄉杭州桐廬,曾目睹壹須發皆白的高齡老人每天清晨燃香拜壹株老梅樹。老人說,梅花通靈性、知時節,又叫五福之花、報春之花。人們賦予了梅花極其豐富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內涵,並已經形成了擬人化的審美傾向和完美主義的理想寄托。如不畏嚴寒、鐵骨錚錚的頑強抗爭精神;歷盡滄桑、寧折不屈的傲骨風範;俏不爭春、瀟灑人間的高雅品質。這也使梅花具有廣泛的審美群體。從此,張建新這40余年,總是在讀梅、尋梅、品梅、畫梅。他把畫梅當做自己壹生追求的課題來學習研究,“可以用魂牽夢繞,以心相許來形容”。張建新畫梅的靈魂,當是壹種浸潤著中國文化精神的生命理想和情懷,它來自畫家的精神追求。也就是說,在張建新的寫意梅花時空中,蘊藏著壹種自由的精神追求和深刻的審美體驗。好比中國畫史上王冕畫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在人間。”表現人們對高潔靈魂的珍視。
張建新追求的就是人品與藝術的統壹,書畫家陳十田說“寫意精神強調了主體精神世界的表現,通過‘寓物於物,寄樂於畫’,實現個體的暢神”,但寫意與載道並非互不相關,個體的“意”直接聯系著精神品格與道德理想,所以古人說“人品不高,用墨無法”。好比中國美學有“比德”說。《管子·小問》:“物可以比君子之德。”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也是“比德”。老子的“上善若水”,同樣可以視為“比德”。水在中國古代哲學中,常常被用來象征某種道德思想。中國詩歌的“比興”傳統,也含壹種“比德”思想。中國藝術中重品的傾向,則是“比德”說的新發展。正是在這壹美學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梅花藝術中存在著壹種將人品聯系起來的觀點。有梅花的高潔,方能有第壹流的人品,這幾乎成了中國藝術與人品的定論。“在我眼中梅花是有靈性的生命。我熟悉她的體貌特征和氣味,了解她的生物屬性和人文鏈接。對古人‘三嗅梅花勝壹杯’‘我思梅花梅思我’的情愫也有了同樣的感受。在我的價值觀念中,梅花是高雅脫俗、純潔無私的象征,梅花也是虔誠善美、吉祥安泰的圖騰,梅花是‘四君子’之首,日夜與君子相伴,豈不樂乎!”這裏張建新對梅花精神品格的闡釋,足見其精神追求。他總是思接自然,視通萬裏,表現出獨與梅花相往來的精神境界。自然博大精深,無始無終,而人的生命只是短暫的存在,只有這種天人合壹的精神追求才是極致。張建新品梅花目註神馳,怦然心動,再品,物我相融;畫梅花深入化境如精神之旅,最終使自由的精神追求找到了歸宿,同時自由的精神也因回歸自然而獲得解放。
張建新用心靈和畫筆畫梅花,作品飽滿,張力十足,似乎在力求表達壹種人格的力度。因此,他畫梅花通過註入個人的氣質性情及其所感到的時代心聲,便具有了不同尋常的撼人的藝術力量。像《紫氣香魂》《傲雪圖》《題梅》等作品枝幹挺拔,花朵圓潤而瀟灑,在用筆上粗獷樸厚而打動人心,強化和純化了梅花寫意的意象,把梅花的孤芳傲骨,不屈寒苦,推向極致,務求極簡樸、極粗獷、極強烈、極濃重,在簡化大寫意梅花的藝術語言上求精神性的加強,因此達到了形簡情茂、筆厚意豐的藝術效果。像《紫香》《梅圖暢月》《紫香圖》《綠萼迎春》《沁·幽》《梅頌》《古香圖望》《瑞雪寒香》《靈峰第壹香》等作品中,他將紅梅、黃梅、綠梅、白梅、紫梅置於不同的地理環境賦予它們各自不同的精神和特質。這些作品采用飽滿開張的布局,極盡誇張的梅花形象,層次豐富而又拙勁大氣的色墨,還有粗獷樸厚而打動人心的筆法,必然多了壹個可以追認的精神價值。這些作品具有審美的氣度,壹方面得益於張建新對傳統筆墨的領悟;另壹方面得法於西方繪畫藝術的色彩和構圖透視。張建新認為“我們所處的這個多彩的世界,正影響著人們的審美趨向。毫無疑問,繪畫必然受到價值觀念深層影響而留下時代的烙印,壹個對色彩多元化需求的時代已經到來”。蔣兆和、李可染之兼融中西,大量借鑒素描與光影而自成面目,張建新接續此脈,借鑒西方色彩和透視,創造了自己的寫意梅花。在細小的動作上,張建新把握得當,如《惜春》《紫香圖》中都畫了兩個小鳥,可以看出張建新在日常生活中是壹位善於觀察的畫家,從鳥的神態描繪到梅花的燦爛而渾融,這是張建新寫意梅花打動我們的原因。
張建新的寫意梅花,活色生香,充滿生機與新意,賦予這壹源遠流長的藝術品種以鮮明的現代樣式,走出了以中為主、中西結合的中國畫之路,這對於新世紀的中國畫壇,具有重要的意義。
張建新為金雞百花電影節創作的紀念瓷盤。(攝影記者樸峰)
在剛剛落幕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上,由景德鎮燒制的紀念瓷盤《報春圖》,深受與會者的喜愛。壹只雄雞立於梅花怒放的枝頭,昂首鳴叫,似向人們報出說不盡的好消息,寓意喜上“梅”梢。這壹作品是出自生活在大連的中國畫梅名家、軍旅畫家張建新之手。
“梅花是百花之首,所以以盛時的梅園為背景,梅枝上立壹只雄雞,雄雞壹唱天下白,通篇皆是深沈的黑白基調,反襯得雄雞火紅的雞冠和嫩黃的雙腳尤為紮眼,寓意雄雞在傳遞著好消息,它的歌聲讓世界充滿了亮麗的色彩。 ”受金雞百花電影節組委會之托,張建新前壹階段創作了《報春圖》,並交付景德鎮瓷窯制作,賦予了更深刻的中國意義。畫中的梅花遠近相依,虛實相應,給與會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姜寶林曾這樣評價張建新的梅:“筆墨厚重流暢,剛柔相濟,韻味和空間感十足,想法立意新。 ”張建新說,他的梅有這樣的氣質可能和他的軍人身份有關。在他眼裏,梅,蒼勁靈秀,瀟灑奔放,沒有俗花那些矯情諂媚。這個江南的孩子幼時最愛做的事,就是跑到梅園,聽掃梅老人講故事,“梅花通靈性知時節,又叫五福之花、報春吉祥之花,花開如何可預示壹年的兆頭。”那蒼老的聲音似從時空遙遠處傳來,至今響在張建新的心裏。
回憶前途,讀梅、尋梅、品梅、畫梅的癡心40年裏,張建新足跡遍布神州大地,這個鐵漢軍人有時很是善感的,陪同他數年的戰友小閆說,大將沿途出手無數,卻絕少留名。走在路上的張建新是快樂的,還記得山西那個破敗土屋裏的老媽媽看到他的畫時臉上疏朗的表情,還記得臨走時他默默留下錢,被發現後老媽媽捧著大壇的醋追出來道謝……
2012年6月27日上午,遼寧省相關專家、名家在遼寧社會科學院舉行了“張建新梅花作品學術研討會”。學術總主持,由遼寧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遼寧省美學協會會長王向峰先生擔當。與會的有:遼寧省委省政府文化顧問、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名譽院長彭定安,遼寧省原文聯主席、著名的詩人、書畫家牟心海,遼寧省省委副秘書長、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理事、著名書法家耿軍,遼寧社會科學院書畫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程義偉,遼寧省美協原副主席白國文,遼寧省美協副會長白長青,遼寧省文學院副院長、著名作家徐光榮,遼寧省著名評論家楊寶峰,社會科學研究院書畫研究中心潘德柏,著名篆刻家楊桂臣,著名評論家、書法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喆,辛酉文化董事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愛權,遼寧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中青年學術領軍人物吳玉傑,著名女畫家、沈陽教育學院教授柳詠絮,著名油畫家、沈陽書畫院院長於晨等。
屬遼寧省內頂級的文化學者、領導、畫家以此形式研究、討論、總結張建新的梅花藝術現象。
程儀偉:張建新先生以畫梅花聞名,他的梅花把西方的繪畫和色彩與中國畫的筆墨結合起來。作為軍旅畫家,他特有的氣質始終圍繞著梅花高潔展開,審美的感悟與生命靈魂期間,我認為張建新所畫的梅花正是把握他的精神感覺,他不再是主觀審美,更多的帶有壹種心靈的陶冶。通過梅花可以見到他筆墨的提煉,更可見到他的思想,他的筆墨顯現出他的精神內涵,也構成了張建新寫意梅花整體的風格,使我們對梅花藝術在後工業社會,去撫慰大眾的心靈。
王向峰:今天我們集中探討張建新同誌的繪畫,他的繪畫是集中以畫梅花為主要的繪畫對象。我剛才瀏覽了壹下畫冊,和之前印的咱們現手裏拿到的冊子,這裏面是他壹些代表作品,尤其是我們現在後面展示的和畫在武漢東湖的壹幅雪裏梅花,我看了這些作品之後,在所有的梅花裏面這壹幅,最能集中代表建新梅花的神韻和風骨。在繪畫對象裏面不同的畫家都各有選擇,應該說梅花在中國人的審美觀念當中,無論是他自身和這個對象當中人們所能夠向他滲透的和賦予的精神,沒有任何壹種花卉可以超過梅花,所以選擇這樣壹個對象來對自己審美世界的展開,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
柳詠絮:以畫梅為主題去搞壹個大型的展覽,這個難度是相當大的。因為這壹個題材要辦成壹個展覽的話,那就是對梅花的了解要非常有深度。對梅花的自然屬性和人文的感受都是要求很高的。我自己就是畫畫的,我自己假如說擅長的那個題材去辦個展覽會怎麽樣呢?很膽怯。但是建新能知難而進,以壹個題材去挑戰難度和高度。風格不同、意境不同,所以建新第壹步去做這個事情就值得我們敬仰。從整個展覽,我感覺到他既有傳統,又有創新,又有時代的審美趨向,不是老生長談,不是吃別人的饃,他有自己的獨到的東西,這壹看他就是建新的符號,這就是他。怎麽才能做到這壹點呢?我思考的結果,就是要深入到生活當中去,走到生活第壹線,從生活當中去觀察、體驗。就像他自己的文章中寫到,自己和梅花合二為壹了……
白國文:看了建新的展覽,非常打動人,無論是色彩上還是筆墨味道上,兩年前的展覽也是非常好的,但是這次和之前很多作品比起來確實提高了。我從中學習了很多,他畫的梅花和其他大家畫的梅花是不壹樣的。建新那種清新的感覺,很少有熟悉的味道。因為他筆墨的運用、色彩的運用,已經研究得非常透了,快成壹個植物學家了。整個我們全國專門畫梅花的也不算太多,建新畫梅花應該是非常有成就的。他博采眾長、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有很多結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建新確實是打破了很多極限,利用筆墨把西畫的東西融入了很多……
楊寶峰:看到作品,感覺比較新穎。梅花這種題材是中國歷代畫家喜聞樂見的。但是建新的畫兒在每壹幅作品前,我都可以觀察它。每壹個作品都有壹個表現的方式。梅花雖然喜聞樂見,但是畫起來很難,畫不好就有壹種俗的感覺。但是建新的畫兒,感覺確實有很多東西,不單調也不俗套……
嬌玉珍:建新老師的作品,我看了,有感覺。用筆用墨功夫很到位,有清秀的構圖,也有學術性很強的構成和肌理。我和建新老師壹樣,在部隊工作,建新老師是我們的壹個驕傲。將來會向建新老師多多請教。同時也祝建新老師梅花藝術作品展覽成功……
於晨:我通過這個畫冊對建新老師有壹種新鮮感,也有壹種親切感。他是孫老師的學生,孫老師是我再熟悉不過的,也拉近了距離。建新老師的畫首先在構圖,從國畫角度叫經營位置,這個構圖是很新穎的,不管是折枝也好,這裏面的曲式還是獨到的,壹些點線面的構成,再有就是黑白灰,黑白灰是墨的壹種顏色,這種黑白灰相對的空間感很強,這樣的話他在畫梅花相對於傳統來說,這個還是有突破。再有就是他在意境的營造上,我也是看他各種顏色的梅,這種墨的掌握,幹濕濃淡,這個墨讓人很舒服。還有就是畫面技巧,他的用筆用墨,很輕松。這點可能是來源於他對梅花的觀察,這種體驗和理解,也是他深入生活形成自我的壹種狀態……
牟心海:看了建新的畫,給我的感受:第壹,他是壹個很勤奮,也很有才氣的壹個國畫家,他用了大量的時間研究,他的國畫我看不僅是畫梅花的,其他山水畫也都在畫,來研究這個繪畫,畫出來這麽多的作品,那需要大量的時間。沒有這個勤奮也不會得到這個成果。第二,他的梅花,從我們傳統的繪畫來看,不僅他的畫兒很到位,而且他還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對客體做了仔細的觀察。好像達到了植物學家的研究,對壹個對象的研究還是很深刻。第三,就是他在畫梅花所用的壹些國畫的技法,我看都摸索到了,這樣就表現出來他在繪畫上達到了很高的壹個美的境界。第四,從他繪畫的梅花,畫出了梅的這種精神,畫梅花用梅這是壹個載體,要表現人心靈,頌揚的客體對象是什麽,達到人的高潔,有勇氣克服困難這種性格的追求,也可以看出畫家對心靈深處的挖掘,這壹點我覺得非常值得肯定。
另外,他還把梅作為壹種符號,吸收壹些西方的東西,在色彩上,強烈對比,這是有著西方油畫當中未來派和野獸派的風格,比如說這幅畫兒叫《彩韻圖》有點吸收西方的油畫的特點了。不僅在色彩上,而且在構圖上打破了中國畫文藝畫的局限性了……
徐光榮:梅蘭竹菊是四君子,梅花和松樹又是歲寒三友。在中國的傳統裏面,梅花不再是單純的花兒,變成了壹種人格高尚,氣質風韻,這是中國不同於其他國家對花卉繪畫的區別,成為中國傳統問題的壹種特殊的文化現象。所以歷代無論是文學上還是繪畫上都把梅花作為人格的壹種象征,就像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是自己說自己,也可以說給青年壹代,妳要想成為壹個好的畫家,要想成為好的藝術人才,必須通過自己的不斷奮鬥。
今天我特別高興的是,我終於看到壹個能夠把中國的畫梅花的傳統集於壹身的畫家。但是現在在中國畫梅花的畫家當中,大部分還是重復,個別有綠梅的,今天我看到妳的畫兒紫梅,確實給人壹種全新的感受。妳還有彩墨,妳1983年畢業,明年就是30周年。確實把梅花琢磨透了,古人能夠利用這麽多色彩,現實生活中這些畫家不大敢去了,雪白的、蠟黃的,尤其是紫梅還很少,妳能夠在繼承傳統畫梅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觀察和體驗,把傳統的東西賦予新的東西。我註意了壹下,每張畫我覺得都是很有特點的,綠萼清韻,紅梅確實是給人紅紅火火。我看妳畫冊上還有壹個龍梅,確實給人壹種傳統的春天到來,春天來了的壹種喜慶。紫梅我看壹般畫紫梅都和月亮結合那種色彩,妳很用心來創造妳的新的意境。我覺得妳還是用心的。
我看天津美院的舒清豐那確實是當代的花鳥大師,我看他對妳的評價也是很高。妳確實現在達到了壹定的水準,可喜的是妳在色彩的運用,在構圖上,在創新上都有特點。我特別欣賞妳這裏的書法和畫題,好多畫家都是喜鵲登梅,迎春圖,但是妳就不壹樣,紫玉、紫梅、綠萼,這裏面能夠點出這個畫的意圖,這也是妳壹大特色。我看妳還寫了壹個詩,妳這個是功夫在畫外,把妳平常對文學的積累和畫兒結合起來了,尤其妳這裏的書法,書法也不錯,還寫了壹些詩,我見到妳還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耿軍:今天能夠參加建新老師的研討會,特別高興。第壹個對妳這次展覽感到高興;二是各位老師的發言也感到為妳振奮。我覺得妳的梅花是體現壹種精神,這種精神是體現出壹種自強不息,體現的是對生活的美好的願景,再就是有壹種風格,非常堅強。第三個妳這種非常深厚的美學功底,我也送壹個祝福,希望妳在現有的基礎上,,再進壹步地創新發展,出現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白長青:我覺得賞梅不光是文人和上層的包括老百姓都特別喜歡的,但是我感覺賞梅和畫梅是兩個層面的東西。賞梅和畫梅為什麽難,我覺得梅是壹種中國傳統的文化口號。這種文化口號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位置,有他非常獨特的位置。具體來講他具有壹種象征性,具有壹種通用性,也具有壹種民族性。所以這個就對畫家提出壹種很高的要求。這三個特點應該是可以掌握的,他的這種象征性的核心是什麽,梅的文化符號的核心是什麽,就是高潔,有那種潔雅和高潔,另外就是民族性,他是中華民族的壹個象征,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賞梅也好,畫梅也好,如果看成是壹種中國文化的傳承載體,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是很艱巨的任務。通過梅,我也覺得是中國文化的梅離不開壹種軍職,再往深聯想到壹種氣質,從這種氣質又聯想到壹種責任,就是壹種擔當意識,所以我覺得寫梅也好、頌梅也好、畫梅也好,是中國文人的壹種使命,我們老百姓做不到這樣,西方畫家也做不到這樣,但是我覺得應真正把寫意運用傳統的文化的技法來表現。
還有壹點,梅書畫是壹體的,我就想到毛澤東的詠梅他那個梅寫的個性壹個是笑,壹個是俏,最後是她在叢中笑。陸遊的那個心中寫的是香,梅也是很香,另外很幽,所以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他們心目中梅的個性,還有他們的紅梅贊,所以我認為寫梅必須得有個性。第三點就是建新同誌的個性,他認為他的個性是追求壹種意境的東西,追求壹種高潔的東西,我特別喜歡妳的紫梅,我覺得妳這個紫梅和綠梅是最有特色的。這種紫色的東西和白色的雪的審美搭配,最後再加上壹種黑的樹幹,造成了另外壹種個性的審美意境。如果在這裏又配上壹種月色,在月色的朦朧下,更表現了壹種朦朧的審美的搭配,那種紫色的,白色的朦朧的色彩的結構,構圖的那種沖擊力,表現出了壹種獨特的審美感受。但是壹般都喜歡那種紅梅,更表現出了人的壹種精神氣質。我希望妳在月下的紫梅再進行探討。這是我欣賞的……
馬喆:首先建新老師的作品還有這樣的特點,就是具有詩興詩意的評論。我們追述畫梅的歷史,應該是發掘於盛唐,整個就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下,體現出壹種中國的人文精神。建新老師的繪畫多是膠墨和濃墨,遠處是壹種淡墨,他就有壹種墨痕的氣韻,所以說建新老師的寫意梅花我給他概括壹下就是“疏枝蒼勁,輕氣襲人”。建新老師有壹種厚重的主題含量,這是我們在傳統的梅花作品中很少見到的。建新老師所經歷的軍營生活和歷練,使他的審美趨向是壹種正大的陽剛之氣的,是壹種博大的雄渾的向上的壹種力量。所以,他寫意的梅花創作就突破了這個層次和內涵表現……
潘德柏:感受建新先生的作品,第壹是具有文學性。為什麽講叫文學性不是詩性呢?文學性可能更寬泛壹點,也更好理解壹點,感覺他在這種畫前感覺心裏面壹種癢癢的,詩人癢癢的就是有詩,普通老百姓癢癢的想說啥但是說不出來。這就是他這種東西是打動人的。第二就是格調。我看了壹下,我拍了很多照片,我認為格調就是用兩個字:雅逸。因為我們在當代畫梅花也看得很多,能做到雅逸是很難的。建新老師的這個畫兒,我想在雅的過程中壹定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挖掘而且還融合了古今中外很多東西,我想這個風格在同時代畫家比,還是有他的特點的。能做到這種風格雅逸是很難的。梅花畫形容易但是畫神很難,所以這壹點我覺得在格調這壹塊兒,我覺得在當代畫梅的畫家應該是很不容易的。我覺得這壹點是很值得我欽佩的。第三點畫梅花現在應該講能基本形成自己的壹個圖式。這種不同於關山月的、也不同於王常喜的圖式,基本上他有自己的圖式,建新在整個圖式這方面有壹個自己的基本風格,雖然還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想他會不斷地走下去……
吳玉傑:我有三點感受。第壹點是他的畫面構圖與空白之間的關系。因為我用了壹些術語,這是攝影的術語。我不知道張老師的繪畫和攝影之間到底是什麽關系。但是我看到的構圖壹種是框式構圖和另壹種是隧道式構圖。框式構圖是符合人的視覺觀賞經驗,而且產生強烈的空間感和透視效果。隧道式構圖是非常暗淡的顏色,裏面突出的是鮮艷的顏色,給人壹種對比集中感的物體,還有非常沈穩的感覺。第二點就是梅花的豐腴和藝術飽滿的關系。這樣的豐腴與他的逸韻,他的逸韻是非常飽滿的,我非常欣賞他的紫色的,我覺得寫得是非常好的。我看到幾個畫面裏面梅和冰之間的關系,或者是梅和雪之間的,不是笑傲霜雪,而是梅花和霜雪很融合的狀態,這就和傳統的繪畫裏面是不壹樣的。第三個方面我想到這種情思綿長與精神自辯。我在這裏面看到的,張老師可能是有壹種風骨或者是豪放,而我看到的更是這種綿綿的情意,我剛才說隧道和框架式構圖,中間表現的是對梅花的主體的印象,我認為是壹種綿長、綿厚的感覺。後面就是精神自辯。好像張老師說過了,我畫梅花,梅似我。這裏面張老師在哪兒?是在所有的梅花的哪壹點上,或者是哪壹個具體的物象,或者是壹只鳥兒,或者是大樹下面兩個小樹其中的壹個……可能畫家在畫不同畫的時候會把自己的主體畫在畫兒上,這個是表達他自己的壹種人格,是對自我的人種追求,這是壹種自我的欣賞。可能這種自我欣賞和別人畫梅花是不壹樣的,這並不是壹種病態的,不是壹種很拒絕外面世界的東西,而是壹種自我向上的精神自辯……
彭定安:文化現在是很熱門的壹個關鍵詞,但是真正關註文化,真正傾心文化的人是不多的。張建新同誌不斷地畫畫,文學藝術說到底還是時代的產品,張建新選擇畫梅不是偶然的,是和時代相關的。剛才看到了兩個短文,看到他特別喜歡梅花,對梅花有壹種寄托,所以不是偶然的,他是壹種寄托。這個時候畫梅花是和社會對話,我喜歡的是梅,我表現的是梅,任憑妳是金錢妳是權力,妳是聲色犬馬,張建新畫梅,這就是壹種價值……
五、2013臺歷扇面欣賞
六、部分作品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