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前交叉韌帶(ACL)損傷是怎麽回事?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壹般出現在體育運動中,橄欖球、籃球、足球、滑雪等項目尤其多見。除了膝關節與他人碰撞致傷外,78%的ACL損傷為非接觸性,常發生於落地、急停及暴力扭轉等動作。足球運動中,移位防守以及奔跑中踢球相對危險;籃球運動中,側跳轉身以及單腿落地相對危險;在滑雪運動中滑雪板前端受阻時,膝關節外翻旋轉,是較為典型的ACL非接觸性損傷機制。
急性損傷者多有膝關節腫脹,主要為關節積血所致,壹般可在傷後數分鐘至3小時內發生。急性膝關節損傷(排除骨折者),出現膝關節積血者70%存在ACL損傷。
ACL損傷合並半月板撕裂的發生率在60%左右,隨著ACL損傷後病程的延長,半月板損傷比率和嚴重程度相應增加,壹些半月板在剛剛損傷時可以縫合,但是隨著撕裂瓣反復磨損、變性或撕裂瓣本身再撕裂,會導致半月板部分切除或者切除的比例上升。有時半月板發生“桶柄樣撕裂”(也叫“提籃損傷”),其撕裂瓣移位至髁間窩下方,使膝關節出現交鎖癥狀,患者主訴關節“卡住”,關節彈性固定於某壹角度或表現為伸直、過屈受限。若合並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可在損傷的側副韌帶處出現腫痛。內側副韌帶損傷又多表現為股骨內上髁(內側副韌帶的附著點)的表面腫脹、壓痛或(和)脛骨結節內側的壓痛。
二、ACL損傷的基礎知識:病因預防、癥狀及相關檢查
1.病因及預防
壹般外傷性疾患很少講病因,原因很簡單:病因就是外傷!但是,運動醫學的理念不能僅僅聚焦在ACL損傷後的治療,還應該著眼其損傷的預防。在生物學技術、材料技術與臨床手術完美結合之前,重建的韌帶都不可能宛如天然!所以,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之壹還是盡量從損傷機制入手。因為讓運動員擁有壹根正常的ACL遠比給他重建壹個要有意義的多!
從ACL致傷過程可以看出,ACL非接觸性損傷時有下列因素:
① 單腿落地,全足著地固定住脛骨。
② 膝關節小角度屈曲。
③ 膝關節發生外翻。
④ 股四頭肌發力時,腘繩肌(主要是股二頭肌)未發生有效對抗,致使脛骨過度前移。
因此,ACL非接觸性損傷的預防措施:
① 訓練運動員在落地時必須有足夠的前足支撐時間,大於40ms,這樣脛骨會在“可能致傷時間內”隨股骨移動,避免過度旋轉和過度前移。
② 訓練運動員相對大屈膝角度著地,並控制外翻。
③ 訓練運動員的腘繩肌(主要是股二頭肌)力量,使之與股四頭肌有效對抗。
當然,ACL損傷的預防仍然是壹個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課題,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
2.臨床癥狀
臨床癥狀分為三類:
①ACL的專有損傷癥狀,這壹點在下面詳細講述。
②合並半月板、軟骨或者其它韌帶損傷時,可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彈響、交鎖或者相應韌帶的特有表現(請見“壹、ACL損傷概述”)。
③膝關節非正常狀態表現,大部分患者可有膝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尤其表現為股四頭肌的萎縮。
ACL損傷的急性期癥狀:
①膝關節疼痛,位於關節內部,患者可因膝關節劇烈疼痛而不敢活動,部分患者疼痛輕微可行走甚至可繼續小量運動。
②膝關節腫脹,壹般發生於膝關節扭傷的數分鐘至3小時內。
③膝關節伸直受限,ACL斷裂後韌帶殘端翻轉至髁間窩前方產生炎癥刺激。部分患者因半月板損傷可致伸直或屈曲受限。合並內側副韌帶損傷有時也表現為伸直受限。
④膝關節不穩,部分患者在傷時感覺到膝關節內錯動壹下(有的會聞及伴隨響聲),傷後1-2周左右在恢復行走時即開始感覺膝關節有晃動感。
⑤膝關節活動度受限,多因創傷性滑膜炎導致膝關節腫脹和疼痛引起。
ACL損傷超過6周屬陳舊性,陳舊性ACL斷裂多有不穩癥狀,不穩表現為下列3種程度:
①嚴重不穩:ACL合並膝關節肌肉代償差導致,表現為日常生活中行走或慢跑時即可感覺到膝關節有錯動感,這種錯動感壹般表現為膝關節的股骨和脛骨的左右錯動。
②中度不穩:ACL斷裂合並肌肉適度代償,表現為不敢加速快跑,快跑時不敢急停、急轉。
③輕度不穩:ACL斷裂合並肌肉較好代償,表現為可從事壹般的運動,患者可以跑動,帶球,但是比賽中的壹些動作如跳起單足落地、以患側下肢支撐用健側足射門等動作不能完成,或者完成時需要壹個反應時間(運動能力下降)。
不論患者表現為哪種不穩,膝關節在運動或生活中易反復扭傷也是ACL斷裂的標誌性臨床表現。
3.臨床檢查
①體格檢查,也稱之為查體。
壹般有三個手法:
屈膝90°前抽屜試驗(anterior drawer test, ADT)。患者平躺,屈膝90°,雙足底平放於床面,檢查者坐在患者足面,向前拉脛骨,如有移位則提示ACL損傷。需要註意的是,查體前應該先觀察脛骨結節是否塌陷,先查後抽屜試驗以防漏診後交叉韌帶損傷。
Lachman試驗。患者平躺,屈膝20°-30°,檢查者以左手握住右膝大腿遠端,右手握住右膝小腿近端,將小腿向前平拉,如有松弛則提示ACL損傷。此試驗強調抵抗感(endpoint),即向前提拉小腿近端時,正常的ACL會阻止脛骨過度前移,此時右手會感覺小腿突然被拽住。ACL完全斷裂患者自然沒有抵抗感,部分斷裂患者或者韌帶斷端有粘連時可能會感覺到抵抗,但弱,與正常抵抗感不同。
軸移試驗(pivot shift test,PST)。檢查者使小腿內旋外翻,附加軸向應力,將膝關節由伸直向屈曲活動。ACL斷裂的患者在膝關節伸直時脛骨相對於股骨在正常位置;輕度屈曲時,脛骨向前半脫位(此時不易察覺);繼續屈曲至30°左右,脛骨復位,貌似股骨“向前半脫位”(此時易觀察)。作者認為,ACL損傷最有效的查體是Lachman試驗,對於不典型的患者,可在屈膝20°-30°甚至到40°檢查,體會抵抗感和松弛程度。部分患者可出現ADT假陰性。至於PST,壹方面陰性率較高(患者稍有緊張即不便檢查);另壹方面是小負荷模擬損傷動作,部分患者會有不適,壹般為術後評價效果的檢測手段。
②X片檢查。對於膝關節扭傷合並腫脹或不適的患者,臨床醫生壹般會建議做X線檢查。當然,絕大部分ACL損傷的患者的膝關節X片會表現為正常。部分合並有外側關節囊脛骨端撕脫骨折的患者可以看到Segond骨折,此骨折是ACL損傷的特有征象。
③核磁***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ACL斷裂的診斷不難,有經驗的運動創傷專科醫生僅靠查體即可診斷絕大部分此類損傷。如果醫生考慮ACL斷裂,壹般會建議患者行MRI檢查。ACL損傷的MRI征象有兩種:⑴直接征象。MRI片上可以見到ACL實質部或者近上止點處撕裂。⑵間接征象。股骨外髁及外側脛骨平臺後緣骨挫傷(請見“非接觸性ACL損傷機制”)。
MRI檢查的目的在於:
1.確診ACL損傷,為手術治療提供診斷證據。部分陳舊ACL損傷,因其上止點粘連於髁間窩側壁等部位,有時會給醫生查體造成假象,容易誤診為未斷或部分斷裂,MRI檢查有助於明確這種情況。
2.有無關節軟骨、半月板等其它膝關節結構的損傷,在手術之前做好充分準備。
必須說明的是,不同級別的MRI的成像效果不同,不同拍攝者的成像水平有差異,不同水平的放射科醫生閱片結果不壹,所以建議患者到門診就診或者在網上咨詢時直接提供MRI而不是報告。
三、ACL損傷的主要治療方法
ACL斷裂壹般需要手術治療,即關節鏡下ACL重建術。目前的主流技術仍然是用自體腘繩肌腱作移植物行關節鏡下ACL重建,技術成熟,臨床效果可靠。重建手術所用自體腘繩肌腱是大腿內側的兩根肌腱: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肌腱取全長、全段),手術醫生用壹個長約3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取腱。重建ACL需要在脛骨和股骨上鉆制骨道,然後將肌腱移植入關節腔及兩端的骨道以代替ACL,肌腱在骨道的兩端用內固定裝置固定。這種固定裝置根據手術的需要采用,壹般為可吸收釘和金屬釘聯合固定。內固定是否要取出主要取決於內固定的部位有無異物反應,術後內固定部位沒有疼痛等可不必再次手術取出。術後患者壹般休息3-4周可根據醫生建議重返辦公室工作。康復程序順利的患者,術後1月拄拐行走,2月脫拐,3月去夾板正常行走,4-5月慢跑,術後半年壹般的體育運動和快跑,術後10-12月對抗性的體育運動。
部分患者會關心單束和雙束臨床效果的差別,這壹點在臨床上仍然存在爭議,原來堅持單束的現在還在堅持,原來主張雙束的現在分為兩類:壹類仍然在孜孜以求,壹類回歸單束技術。在能夠說服的臨床證據出現之前,我院目前只做單束重建。
四、ACL重建手術指征及時機
年輕患者確診ACL損傷後,具備下列任何壹項均需接受ACL重建手術:①膝關節反復扭傷。
②有膝關節不穩感(請見“ACL損傷的臨床癥狀”之關於不穩的分級)。
③合並膝關節半月板或其它重要穩定結構損傷。④有明確膝關節軟骨損傷需要修復者。
不需要韌帶重建手術治療的病人:
①無上述手術指征,且無關節不穩。
②韌帶斷裂多年,軟骨損傷非常嚴重,要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其它治療措施。
重建手術時機:
①單純ACL斷裂患者,急性期過後,關節基本消腫、關節活動度基本正常後即可接受手術。如果暫時不能手術,在急性期後應該去掉制動性支具,恢復正常行走,勤練肌力,以防肌肉萎縮。
②合並可縫合的半月板損傷或需要修復的軟骨損傷(醫生判斷),急性期過後盡早手術,以爭取半月板或軟骨的修復機會,最好不要超過3個月。
③第二點中,如果有交鎖癥狀,爭取在3周內手術,以防止術後關節功能鍛煉困難。
④合並有需要縫合的內、外側副韌帶損傷,最好在2周內手術,過了急性期,上述韌帶基本無法縫合,額外重建的效果不如縫合,且創傷、花費都要更大。
五、ACL損傷的特殊病例
1.或許可以保守治療的病例
值得註意的是,相當少的壹部分患者ACL斷裂後因肌肉代償等種種因素,臨床上沒有不穩的癥狀。臨床醫生面對此類患者時,須慎重選擇ACL重建手術。另外,筆者門診有4例患者急性ACL損傷表現為滑膜內撕裂,MRI上表現為韌帶整體腫脹,但斷端對位尚可,試行保守治療。這4例患者在保守後半年左右重返運動,膝關節穩定性好,其中接受了MRI檢查的患者ACL形態基本正常。只是病例較少,不能說明全部。傷後保守治療6周左右,患者即可屈膝至正常,此時通過查體等可判斷韌帶有無愈合,若無愈合傾向,可選擇手術治療,不耽誤手術時機。保守治療期間有夾板保護,患膝也不會發生繼發損傷。
2.青少年ACL重建
部分青少年骨骺未閉,手術中鉆制骨道穿過骺板在理論上可能會影響骨的生長。但是,如果青少年ACL斷裂不手術,等到生長發育期完成後再手術,膝關節會不可避免的發生退變,還會導致半月板撕裂等並發癥,等待時間越長的,這種並發癥越嚴重。
實際上,下列情況行ACL重建據文獻報道不會影響生長發育:
①Tanner分期在3期以上。
②脛骨舌狀骨骺後方及股骨遠端有部分閉合者。
③移植物直徑在7mm及以下。
重建時應註意:
①重建所用骨塊(骨腱骨病例)最好放置在骨骺近端。
②門形釘不要橫跨骨骺。
③重建韌帶不可過緊固定。
當然,醫生和相關患者還是應該對此方面的生長發育影響有心理準備,報道的發生率低並不意味著絕無影響。
3. “沒有癥狀的患者”
部分患者因膝關節不穩癥狀不典型,即不穩分級中的3級,加之膝關節無明顯疼痛(壹般在急性期過後半年到1年以內,臨床上也有部分病例在10-16年以上才有癥狀),認為自己沒有必要治療。其實這是不對的。作者有幾個病例,ACL斷裂後可以進行壹般性運動,只是感覺運動功能有所下降,傷後數年行韌帶重建手術,發現髁間窩已經增生狹窄、骨贅形成,髕股關節軟骨損傷嚴重,半月板損傷後自行磨損成形(這是導致其癥狀不明顯的原因之壹)。此時重建的手術效果遠不如及時重建,而且極有可能喪失半月板縫合及軟骨修復的機會。
六、重建手術的相關問題
1.術前準備
ACL急性損傷,如果腫脹,應用厚棉墊對受傷的膝關節及近端、遠端10cm左右區域進行加壓包紮;部分明顯腫脹患者,應由醫生決定是否穿刺抽出部分積血後再加壓包紮。休息3-4天後,應積極進行功能練習,應該盡量在手術前將膝關節的伸直和屈膝功能練習到正常,否則,術後的膝關節活動度練習會相對困難。在確診ACL斷裂後等待手術床位期間,除了功能練習和肌力練習外,需要保護好膝關節(急性期戴夾板,急性期過後戴護膝),避免長時間的行走及體育運動,以免因膝關節不穩而產生繼發損傷。另外註意避免患上感冒、腹瀉等感染性疾患,保護好膝關節皮膚,防止蚊蟲叮咬及抓撓破損。
2.ACL手術費用
目前,住院費用壹般在25,000-35,000元人民幣左右,如果合並半月板縫合手術,因自費材料的原因,費用會有所增加。
3.ACL手術的風險
我們經常跟患者交代的就是術後感染風險。國外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為0.14~1.70%,我所回顧了3638例ACL重建患者,術後感染為16例,比率為0.44%。關節強直和粘連通常是由於術後康復不及時、不正確造成的,ACL重建術後第1天就要開始壓直練習,術後第4-7天就應該進行關節屈伸練習,伸屈有困難要及時就診,術後壹個月屈膝不足90°壹定要取得醫生的幫助。此外,要防止嚴重並發癥發生:如果傷後老是臥床不動,會發生嚴重的深靜脈血拴形成,導致生命危險。
4.ACL術後康復的註意事項
①術後常見癥狀
⑴後方疼痛
現在ACL重建的主流技術是用自體腘繩肌腱。術後的這種疼痛壹般為取腱時取腱器造成皮下組織、深筋膜等損傷引起,表現為大腿後方或者膝關節後方疼痛。此類疼痛壹般持續至術後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沒有此類疼痛。有時會有少量出血滲至皮下也會有刺激從而產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觀察,若看到大腿後方或者膝關節後方的皮下有淤血(可以用熱毛巾熱敷,每天2-3次,每次5分鐘),輕度壓痛,沒有明顯腫脹,就是正常現象。
⑵體溫升高
術後體溫輕度升高,在38℃以內,持續不過4天,壹般為術後吸收熱,屬正常情況。如果體溫超過38℃或體溫盡管在37.5℃左右但持續時間大於4天,要警惕術後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盡快就醫。
⑶關節腫脹
ACL重建術後膝關節壹般都會有腫脹,因軟骨等損傷的程度不同,腫脹的程度也不壹樣。較輕的患者在術後4-6周腫脹就會好轉,壹般在術後3個月內可以消腫,如果軟骨損傷較重,術後6-8個月甚至持續數年膝關節間歇性腫脹的患者也有。壹般建議3個月以上膝關節沒有消腫的患者要及時就醫。膝關節腫脹壹般為積液引起,若感覺膝關節腫脹很明顯、張力很大(有時會伴有體溫升高),應看門診,由手術醫生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壓包紮等。3個月以內的輕度腫脹,若正在進行膝關節屈膝等角度康復,可加強冰敷(詳見後述)。若膝關節活動度已經恢復,可以外用關節洗藥、口服扶他林等進行消炎,同時加強膝關節肌力練習(詳見後述)。
⑷內踝瘀血
重建ACL取腱處或者骨道口會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則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會沿著皮下與深筋膜之間的間隙向下流之內踝處停留,慢慢滲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現,按之有輕度疼痛。這種現象壹般在術後7-10天出現,持續3-4周。有時淤血也會在脛骨前方或者表現為脛骨前方的腫脹等,可局部熱敷(前述熱毛巾法)、加強踝泵練習,促進其吸收。
⑸皮膚麻木
這種麻木的特殊區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側或者小腿內側,其它區域麻木需就醫。此類皮膚麻木的原因為取腘繩肌腱時隱神經損傷,有臨床研究認為取腱時用斜切口可以減少隱神經的損傷,但仍不能有效避免。這種麻木不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影響,但是會引起輕度不適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術後3個月-6個月恢復,恢復初期可有局部皮膚的蟲咬感或者發癢的感覺,不必擔心;有的要延續到術後1年左右才可恢復。
⑹行走不利
所謂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時有“瘸”的現象。壹般多見於術後膝關節伸直受限,術後早期有些患者往往註重於屈膝練習,伸直往往差3-5°,這樣患者在行走時患膝會“拖後腿”,造成瘸的現象。這種情況應該到門診找手術醫生,由醫生除外其它導致膝關節伸直受限的原因後及時加強伸直練習,不能耽誤。還有兩種情況:壹是患膝關節周圍肌肉萎縮,解決方法是加強力量練習。二是合並軟骨修復、半月板縫合等手術,負重行走較壹般重建手術延後,解決方法是適當增加行走時間,找雙下肢平衡的感覺。
行走不利的另外壹個常見現象是膝關節屈伸時靈活度不夠,這種情形壹般在術後6-8周左右膝關節活動度接近正常後表現尤其明顯,與患者此時的期望值較高有關。正常的靈活度不夠壹般在活動後會有好轉,術後5個月左右時,膝關節的靈活度壹般會完全恢復正常。
②康復時的常見問題及註意事項
⑴支具佩帶
夾板(支具)的使用壹般需嚴格按照康復要求進行,第壹個月24小時佩帶,第二個月晚上睡覺時可拆下,第三個月出門行走時需佩帶。有些膝關節肌肉力量較好的患者,應由醫生決定是否提前結束夾板的使用。夾板的主要作用是維持膝關節的穩定,保護重建韌帶,避免使其受到過度牽拉;當然,保護過度了,膝關節肌肉就會萎縮,這兩者之間的權衡須與醫生商討。
佩帶支具的常見問題是“下墜”。解決的經驗來自患者:用壹折疊毛巾包繞內踝上方壹周,然後將最下方的尼龍搭扣在毛巾上裹緊,依次從下往上系緊尼龍搭扣。
⑵屈膝練習
屈膝時會產生疼痛,因人而異。嚴格按照康復程序練習的患者,壹般不會有問題。同時行半月板縫合、內側副韌帶等膝關節其它穩定結構修復手術的患者,屈膝會有壹些困難,疼痛的程度稍重,要有毅力。需要註意的是,屈膝練習時,從伸直到既定屈膝角度不要太快,壹般進行時間為10-20分鐘,到了既定角度,要停留5-10分鐘,停留時即可開始冰敷。伸直後,可用手揉捏膝關節上、內、外肌肉,感知其僵硬程度並與對側做對比,若有僵硬,可自行按摩使之放松。
部分患者不適應壹日壹練,可由醫生視情況采取每兩日壹屈膝甚至每三日壹屈膝的情況。壹般來說,屈膝過度導致膝關節肌肉及關節囊嚴重腫脹或者發硬的情況下,壹定要杜絕暴力推拿,最好休息2-3天並及時就醫。
屈膝練習最重要的就是放松,有的患者放松很好,屈膝就會很順利,屈膝時疼痛輕微,屈膝完畢疼痛即止。有的患者比較緊張,主要是怕痛,屈膝就會有困難。後壹類患者如果較長時間都不能學會放松,導致屈膝進程過緩,主要表現為每次屈膝時都會“很痛”,屈膝之後膝關節的疼痛時間大於5分鐘,需及時求助手術醫生。前壹類患者也不要操之過急,屈膝進程太快,尤其是術後6周左右時,易使重建韌帶發生松弛。需要註意的是,術後6周時,部分患者自我感覺很好,能夠戴著支具或者不佩戴支具進行慢跑或快跑等,很是危險。
⑶學會冰敷
冰敷與屈膝進程密切相關。屈膝時及屈膝後均要冰敷。
準備冰袋:超市購物的大塑料袋,內裝水600ml-800ml,置入冰塊,冰塊與水的比例約1:1,上述冰水混合物的量可根據膝關節大小自行調整。紮緊袋口,盡量排除口袋內空氣,這樣冰袋容易貼服。
冰敷部位:膝關節前方、內外側。屈膝練習時疼痛的部位壹定要納入冰敷。
註意事項:冰袋與皮膚之間用壹毛巾相隔;術後不久的患者,傷口有敷料覆蓋,冰敷時須將敷料拆除壹部分,保留2-3層紗布(代替前述“毛巾”)即可,紗布與冰袋之間可放置壹層保鮮膜防水;每次冰敷持續20分鐘左右,頭次冰敷可能要持續25-30分鐘,這樣會感覺到整個關節內部都“涼透”;皮膚冰痛持續5分鐘要停止冰敷,防止凍傷;兩次冰敷間隔40-60分鐘,壹次屈膝練習後冰敷3-6次;根據次日膝關節腫脹的程度調整冰敷的次數,逐漸掌握適應自己的冰敷次數,屈膝練習期間以膝關節輕度腫脹(可在復查時讓醫生協助判斷)或者不腫為宜。
⑷靜蹲練習
靜蹲不僅可以練習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正確的靜蹲姿勢及時長對腰椎、頸椎等都有好處。正確的靜蹲姿勢康復方案中有,這裏所要強調的是:靜蹲之前壹般要經歷壹段時間直擡腿練習,註意增加直擡腿的時間和負荷(在小腿上加重物),作者推薦直擡腿將患膝肌肉力量達到正常的80%以上再進行靜蹲練習。
靜蹲時,後背不能倚在墻上,不能讓墻分擔體重!膝關節屈曲角度不要太大,除了少數肌肉力量較強的患者,壹般膝關節屈曲不要超過60°。靜蹲時,腰挺直、頭後伸,除了膝關節肌肉緊張外,身體其余部分均須放松。練習後,膝關節前方、內側肌肉疼痛是練習姿勢正確的有效證據。請註意,靜蹲後膝關節內疼痛加重是異常表現,會對膝關節造成損傷,加重髕股關節軟骨病變。凡出現這種情況,要註意改變方式:壹是患膝肌肉力量改善不夠,要加強直擡腿練習。二是靜蹲時未避開痛點。靜蹲的時間必須要節節提高,不能停滯不前,這樣肌力才會順利增長。練習時可用種種娛樂方法來轉移疲勞,比如說看電視、電影,聽音樂、聽有聲小說等等。
⑸關節內響
膝關節活動度練習順利後期,開始正常行走了。有壹些患者會發現膝關節內會有響聲,有些響聲較小,只能感覺到,有壹些患者響聲較大,為明確的彈響。響聲的原因很多,半月板切除、脂肪墊區瘢痕化、肌肉萎縮都是ACL重建術後常見的彈響原因。這些,通過肌肉力量練習及關節活動適應性訓練都可以糾正,大部分患者發現彈響的時間為術後1個月左右,術後6個月左右就可漸趨消失。較少壹部分患者關節內瘢痕不易軟化,若在術後1年仍有彈響並影響關節正常活動,建議與手術醫生溝通考慮進行二次關節鏡切除瘢痕。
需要說明的是,髕股關節軟骨損傷等是導致膝關節彈響的病理性臨床癥狀。這在手術記錄當中可以查閱,此類患者壹般會伴有膝前區的疼痛、酸脹等不適,上下樓尤其明顯。有這些臨床表現的患者須經常與醫生溝通,及時獲得征對髕骨軟化癥的治療措施。
(6)肌肉攣縮
術後6周左右,少數患者在作主動屈膝時會聞及大腿後方的響聲,隨之發現該部位“包塊”或者“凹陷”。此為半腱肌的肌腱被取後,肌肉主動收縮時缺乏遠端肌腱對抗,半腱肌本身與周圍肌肉等結構粘連不夠牢靠或者肌肉本身相對強壯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