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敬事房是怎樣管理皇帝性生活的?
敬事房 壹般人認為,皇帝權傾九州,貴不可及,應當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其實不然,就連房事這般隱秘之事,也未必可以隨心所欲。 在明朝有個專門管理皇帝性生活的機構,叫做敬事房。敬事房隸屬內務府,其最重要的職責乃是管房事,所謂“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按其職責分工,皇帝與後、妃的房事都歸敬事房太監管理、記錄。 據史載,帝、後每行房壹次,敬事房總管太監都得記下年月日時,以備日後懷孕時核對驗證。皇帝與妃嬪行房,程序則復雜壹點。每日晚餐完畢,總管太監就奉上壹個大銀盤,裏面盛了幾十塊綠牌子(註:據考證,此牌正名叫賫牌,只因常在晚膳後呈進,亦稱為膳牌),每塊牌子上都寫著壹個妃子的姓名。皇帝若沒有性致,便說聲“去”,就意味著皇帝想獨自休息;有點意思,則找到心儀之妃名字,把這塊牌子翻過來,背面朝上,再放進盤裏。敬事房總管記住這個牌子,出來後將牌子交給專門負責背妃子進寢宮(此太監稱為馱妃太監)並壹直送到龍床上的太監。屆時,皇帝想睡覺則先上床,將被子蓋到踝關節處,腳露在外面;那馱妃太監待選中的妃子沐浴罷,並在自己房中脫個精光,隨即幫其裹上大披風,壹直背到寢宮,再扯去披風,將妃子放在床上。妃子則從暴露在外的“龍腳”這頭匍匐鉆進大被,然後“與帝交焉”。此太監和總管退出房外,守候窗外,敬候事畢。為防止皇帝中“馬上風”而死,時間稍長,總管就得在外高唱:“是時候了。”若皇帝興致高,裝聾作啞,則再喊壹次。“如是者三”,皇帝就不能再拖延,必須得“止乎禮”,招呼太監進房。太監進去後,妃子面對皇帝,倒著爬出被子。太監再次用披風裹著她,背到門外。總管隨後進來,問:“留不留?”皇帝說留,就拿出小本本,記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若說不留,總管就出來,找準妃子腰股之間某處穴位,微微揉之,“則龍精盡流出矣”,實施人工避孕。避孕倘不成功,就得補做人流手術,因為本子上沒有記錄的房事,做了也是白做。畢竟,是否能夠生下孩子,對妃而言至關重要,關乎她將來是否能夠母憑子貴的問題。 盡管看起來,這是個不太合乎“人道”的存檔制度,但卻能有效限制“子孫淫豫之行”。這個制度始於明朝何時,已經無法考究。清朝之所以也還是延續了這個制度,說明了明清各位皇帝都看到了這個制度對鑒別皇帝子女是否確鑿出自皇帝血脈,以便確保皇位繼承人屬正統血緣大有好處,才會接受和維持的。 其實,就皇帝本意講,他們未必就喜歡這種約束,尤其是不喜歡敬事房太監對皇帝性生活的管理。只是為了遵守“祖制”,為了保障統治才不得已執行罷了。 從表面上看,皇帝的性生活取決於皇帝的選擇與喜好,但敬事房太監在牌子擺放、準備工作、運送妃子、掌握時間、房事記錄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故各位妃子對敬事房太監都不敢得罪,生怕他們從中作梗,搞小動作,萬壹有意刁難,諸多環節都是可能鉆空子做手腳的,那樣她們就會吃啞巴虧。所以,妃子會巴結這些太監,常給他們些好處。 此外,有史料稱,在後宮中皇後權威很大,皇帝不能隨心所欲到妃子的住處,需事先有皇後的文件通知妃子,並且這個文件上要有皇後的印信才算有效。否則,即便是皇帝到了妃子門口,也不能進入妃子房間。換句話說,皇後對皇帝與妃子的交往是有否決權的。對此,筆者有些質疑,但沒有確切證據反駁,只能采信這種說法。 史料還稱,明朝在壹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此項制度執行甚嚴。故號稱明朝中興之主的明孝宗,因為未納皇妃,許多貴族和大臣都極力勸諫,希望他能仿照古制,多設立幾個個皇妃,以使子孫孳衍繁盛。當時,孝宗雖然同意,但最後因囿於皇後的限制而未能納妃。所以歷代皇陵中,都葬著許多皇妃,而只有孝宗陵中葬著夫妻兩人。這種事是絕無僅有的,明代學者在敘述此事時有褒有貶。 何以權力至高無上的皇帝在性生活問題上,會被敬事房太監所約束,被皇後權威所限制?今天,我們看來似乎有點不可思議。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就不難理解了。畢竟,皇帝很要“面子”。違反古訓、違背“祖制”的壹味宣淫,不僅皇後會大鬧宮闈,就連大臣們也會在性生活問題上諫言規勸,糾纏不休,那是相當丟臉和難堪的。所以,盡管不少皇帝是荒淫無度,但真正願意背負壹個“淫”名的人還是很少的。 只不過,皇帝們並不會“坐以待斃”,也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壹套,他們不能隨意更動制度,就想方設法規避管理。比如明武宗建豹房,其他皇帝偷偷摸摸以微服外出冶遊獵艷,甚至幹脆在後宮服用春藥大肆宣淫等等。 如此看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再好,管理再嚴,執行不好都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