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棉條和衛生巾有什麽區別?衛生棉條有什麽優點?
1、兩者區別
(1)舒適性
我們用慣了的衛生巾往往存在不透氣,易側漏,不舒適等諸多問題。尤其在夏天,不敢穿軟薄材質的緊身褲以免發生尷尬,下身貼著厚厚的壹片衛生巾,糊著黏黏的經血,坐著躺著都會感到十分不適,更別提外出遊玩或健身運動時,還總要為“有沒有漏”而提心吊膽。而衛生棉條的使用感是非常舒適安心的,因為悶熱、黏膩、異味、側漏、不隱秘這壹系列麻煩都可以得到解決,以至於很多用戶都表示她們使用時甚至會忘記自己正在經期。
(2)安全性(衛生性)
由於上壹條提到的不透氣、黏膩等原因,衛生巾是非常容易滋生細菌的。根據實驗,普通衛生巾連續使用2小時後,表層細菌總數可達每平方厘米107個,隨著時間延長,細菌的數量將以幾何倍數遞增。而衛生棉條的使用要求是不超過8小時,可見其對於壹定指標內抑菌的時間跨度應是較有信心的。棉條置於體內不斷吸收經血,相比衛生巾的流出後再吸收的方式要幹凈清爽許多,能減少體外細菌的滋生和侵入,避免交叉感染。
(3)方便性
衛生巾相對體積大,旅遊時出門,以防萬壹總是要超額備好壹整天的用量,三四片衛生巾塞在包裏,要是再加壹片厚厚的夜用,實在有些占地方,如果背包內沒有空間足夠的隔層來裝納,很容易不留心在外人面前打開包,就露出紮眼的衛生巾,不免尷尬。比較之下,衛生棉條的體積就小多了,非常方便攜帶,即使不另外置於隔層中,也多能塞在包中邊角或底部,不會引人註目。
2、溫馨提示
知道了衛生棉條的這些好處,但也不能毫無頭緒地隨便亂用,如果有些姑娘依然不太敢嘗試棉條,但已經對國內各種牌子衛生巾的諸多缺點感到絕望,想要嘗試國外品牌的,小編推薦壹款always超薄系列的衛生巾,它號稱“丟進洗衣機都不會散架”,質感韌密,吸收力強。
3、使用衛生巾註意事項
1、生活中常見兩種錯誤的做法:壹是使用了吸收力強、保護功能好的衛生巾,就以為長時間使用同壹片衛生巾也沒有關系。二是在量少的時候忘記更換。養生之道網提醒大家不要等到濕透再換,就是濕的很少,間隔壹段時間也得更換,因為血是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微生物最好的培養基,如果長時間不更換,衛生巾上的微生物就會越來越多,愈發容易引起婦科炎癥。切勿重復使用!不要笑,我們身邊真有這樣的奇葩,有的人省下姨媽巾的錢就為了省錢給老公買煙,妳484傻啊!
2、散裝衛生巾切勿與人民幣、鑰匙等***放在口袋和手包中,最好有獨立的密閉包裝。
3、衛生巾壹定要清潔存放,應該放置在通風幹燥的地方,不能放在衛生間。衛生間多潮濕、不見陽光,容易滋生細菌和真菌,汙染衛生巾。
4、選購透氣好、邊界柔滑的衛生巾。如果透氣不好,會陰會過於濕熱,誘發病菌的繁殖。如果邊界粗糙,可能因為局部反復摩擦引起會陰皮膚的損傷、瘙癢。
5、壹次性購買不要太多,因為衛生巾不宜放在家裏久藏。
6、盡量選擇小包裝,或者采用多次封口的拉鏈密封口或密封條。
7、不要選購既往引起過皮膚過敏或局部不適的衛生巾。
8、選擇在保質期內的衛生巾。
9、衛生巾拆包後盡量壹次用完,如果沒有用完,拆包後的衛生巾應放置在潔凈的環境裏、密閉的包裝或容器裏。最好采用多次封口的拉鏈密封口或密封條。
10、在更換衛生巾前最好先洗手。因為用手將衛生巾拆封、打開、撫平、粘貼的過程,會將病菌帶到衛生巾上。衛生巾直接接觸女性外陰皮膚,而經期又是女性抵抗力較低的時期,且宮頸口打開,容易細菌逆行,稍不註意就會增大患婦科病的幾率
11、存放過了保質期的衛生巾不要使用。不要使用可能已汙染的衛生巾及護墊,受潮、發黴、細菌感染的堅決不能再用!
12、使用衛生巾前勿錯誤消毒。錯誤的加熱,可能會引起衛生巾裏的材質變形、變性,導致新的問題。不恰當的加熱,還有可能會導致衛生巾裏的微生物異常增生。再者,生活環境中本來就存在壹定濃度的微生物,例如衣物上、家具表面、馬桶座上都有微生物的蹤影。只要微生物未超標,壹般不至於引起疾病,只要衛生巾質量合格,其微生物濃度就在安全的範圍之內,無需自己再行消毒。
13、衛生巾和衛生護墊不宜時時用。有些女性朋友喜歡天天使用衛生護墊,即便在沒有月經的時候也是如此,她們認為這樣可以吸走女性私處分泌物,會更加健康衛生,其實不然。如果局部封閉得太嚴實,長期潮、濕、熱,特別容易滋生病菌,造成各種健康問題。
14、非經期穿純棉內褲、天天換洗,並且保證無論經期非經期,都避免穿過緊、不透氣的褲子,並避免久坐、定時走動,促進會陰局部空氣流通。
15、如果使用衛生護墊的話,別忘了選擇透氣性好的產品。使用衛生棉條,在衣著上不會受影響,行動、運動上也比較方便,所以較多的歐美女性使用。
16、選擇有質量保障的衛生巾。不合格產品可能會有質量問題,最常見的微生物超標、添加劑超標、吸水倍率不達標。微生物超標會增加婦科炎癥的風險,添加劑超標可能會導致過敏,吸水倍率不夠,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增加會陰濕疹、炎癥的發生。因此,應盡量在大商場選擇信譽有保證廠家的產品,同時仔細檢查外包裝上的衛生許可證號、防偽標誌、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