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某種植物的知識(有關文學,不主打生物學:-D)
我來……果然……唉。 昨暮胭脂今日雪 林檎花有若幹個別稱:花紅、來禽、蜜果、冷金丹、月臨花、文林郎果……文林郎果這壹別稱另有壹番來歷——唐代李謹尋得壹種花,分紅、金、水、蜜、黑五色的林檎獻於高宗。高宗甚喜,賜封李謹為文林郎,此花木被命名文林郎果。林檎花名雅致,人們知之甚少,若提到其俗稱“沙果”,則婦孺皆知。 林檎花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其果味似蘋果,可生食,或加工制成果幹、丹皮,也可釀造果酒,花期在春夏之交。“人間風日不貸春,昨暮胭脂今日雪”。此花的花蕾為紅色,綻放後由紅變白,古人有“笑擬春無力,妝濃酒漸醺”的詩句贊嘆。 唐代詩人元稹的《月臨花》,辭藻豐富,描繪細膩,生動形象,意境朦朧。詩曰:“淩風飏飏花,透影朦朧月。巫峽隔波雲,姑峰漏霞雪。鏡勻嬌面粉,燈泛高籠纈。夜久清露多,啼珠墜還結。”這首詩是詩人在夜深人靜之時,透過朦朧月色,觀賞林檎花的感受。 首聯“淩風飏飏花,透影朦朧月。”林檎花盛開,在月夜裏淩風搖飏,朦朧的月光映照花叢,花影撒在大地上。這“月移花影”的景象使得詩人心花怒放。 頷聯“巫峽隔波雲,姑峰漏霞雪。”遣詞造句生動形象,將朦朧月光下的林檎花描繪得惟妙惟肖,似白猶紅、若紅還白的淡淡色彩,既像長江波光中映襯的那薄霧繚繞的巫山彩雲,又像是從姑峰上漏泄出來的霞光反射到白雪皚皚的山嶺,這淡雅的花色更令詩人神思飛揚。 頸聯“鏡勻嬌面粉,燈泛高籠纈。”詩人心情愉悅,用擬人的手法將林檎花人格化。此花之嬌美,似麗人對鏡敷粉;花之艷麗,若麗人的雙頰,像泛光的紗罩那樣柔潤。此時,花與人的情感相交相融。 尾聯“夜久清露多,啼珠墜還結。”夜闌人靜,霧露增多,林檎花上凝結的露珠晶瑩圓潤,不時滴落又不時凝結,多像美人流下的淚珠啊!她在深夜淒婉、哀怨,又與前面所營造的朦朧意境相吻相合。 林檎花美而潔。詩人似是借這首詩揭露封建社會紅顏薄命的現實,故清代趙翼在《甌北詩話》中如此評說:“眼前景,口頭語,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南宋婉約派詞人史達祖有首《留春令》,詞中所詠的林檎花乃是群芳中極富魅力的美人。詞曰:“秀肌豐靨,韻多香足,綠勻紅註。剪取東風入金盤,斷不買臨邛賦。宮錦機中春富裕,勸玉環休妒。等得明朝酒消時,是閑淡雍容處。” “秀肌豐靨,韻多香足,綠勻紅註。”上片開頭三句給讀者的第壹印象是壹位外形秀麗而有氣質的美人,她體態窈窕,笑靨甜美,身著合體的翠裝,亭亭玉立,令人失魄。“剪取東風入金盤,斷不買臨邛賦”壹句,詞人借用了漢武帝金屋藏嬌的典故。阿嬌遭人嫉妒而失寵,她想要武帝回心轉意,不惜重金請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寫了壹篇情意綿綿的《臨邛賦》。但枉費心機,未能打動武帝。然而詞人筆下的這位美人靠自己獨具的國色天姿和麗質神韻,征服了睨視壹世的帝王,讓他“龍頭倒轉”、“神不守舍”。詞中亦花亦人,亦形亦神,亦意亦事, 於是詞人情不自禁地用“東風”借代林檎花貯存於金盤,讓它消魂的美艷和高貴的器皿相匹配。 “宮錦機中春富裕,勸玉環休妒。”下片又用了兩個典故:壹是前秦壹位刺史之妻蘇蕙出於對遠行夫君的思念,將壹首回文詩織進“琁璣圖”,表達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在詞人眼裏,林檎花猶似感情豐富的美人,雖然白居易筆下的楊貴妃對唐玄宗癡情不二,卻不如林檎花這位理想中的美人,故勸楊貴妃休要嫉妒,以防“腸斷”。結尾“等得明朝酒消時,是閑淡雍容處”兩句,詞人將此花的花蕾形容為酒醉正酣的美人,盛開後花色由紅變白略帶紅暈,就像美人醉酒後還未全醒的狀態。可見林檎花現蕾美而盛開更美。 上面賞析的壹詩壹詞,作者雖不是同壹朝代,卻有相似的經歷。詩人元稹是唐貞元年間進士,自嘆才高命蹇,因直言敢諫,劾奏貪官汙吏而被陷害,遭“以棰傷面”之羞,後暴病而亡,終年五十二歲。南宋詞人史達祖曾為權相韓侂胄堂吏,頗受寵信,後被革職,詞人遭黥面之辱,死於貧困。至於詩中是否有暗影,詞裏是否有隱情,都在咀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