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大米”究竟是怎麽回事
鎘大米:
鎘是壹種重金屬,在冶金、塑料、電子等行業總中非常重要。它會通過廢水排入環境中,水會灌溉給農作物。
在幾十年前,日本人就註意到了鎘以及慢性鎘中毒導致的“痛痛病”。數據顯示,在日本神通川和梯川流域,大米的鎘含量最高達到過 1.06 毫克/千克。
這也就解釋了曾經轟動壹時的“日本毒大米”事件。
其實,我們平常吃的大米,不用太擔心。因為國家對於大米的種植環境,以及鎘的含量都是有嚴格監管的。
只是對於“鎘大米”產區的人們(比如不幸的日本人)來說,是要格外註意,而且還要註意其它食物和飲用水中也還可能含有鎘。
2
砷超標:
有句話,大家應該記下:
「安全的大米」不是「絕對不含砷」,而只能是含量低於某個安全限。
這是因為自然界的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壹些砷,而水稻只要在生長就會吸收砷,那麽大米裏含有砷也就很難避免了。
但好在,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天攝入不超過 2 微克每公斤體重的砷,對健康的影響就小到可以忽略。
而根據這個限量,國家對大米中的砷含量做了嚴格的限定管理。
3
鉛超標:
鉛確實是壹種危害很大的重金屬。但從現有資料來看,大米中的鉛超標的幾率很小。
2013 年曾有位學者發表了美國進口大米的研究報告,稱進口到美國的大米中含鉛量高達 6~12 毫克/公斤,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大米含鉛量最高。這個消息令公眾嘩然。
但之後臺灣農業部門和北京市食安監控機構進行了相應監測:結果均未超標,多數遠低於標準限值。
2014 年的《整體環境科學》還發表了壹篇很大規模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市場樣品中只有 0.6% 的樣品超過了 0.2 毫克/公斤的標準。
可見,美國化學年會報告的那些數據是不靠譜的。相關的說大米鉛超標的新聞,多數也只是以訛傳訛了。
4
人造大米:
還有壹種完全不同的“人造大米”,其實是壹種營養強化大米。
它是把大米等糧食原料磨成粉,加入大米原本缺乏的壹些微量營養元素,再重新加工成米粒形狀的食物原料。
只要加工過程不出問題,這種大米就不會有安全性問題,而營養還比普通大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