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有什麽金方?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多見於青壯年。任何部位皮膚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易受光照及摩擦損傷部位,如顏面部、頸部、軀幹部和四肢等。口唇、陰唇、龜頭及包皮內側黏膜亦可累及。大部分白色斑對稱分布、亦有部分患者白斑沿神經節段分布。皮損為局限性色素脫失斑,乳白色,自指甲至錢幣大小,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白斑處毛發也可變白。在進展期,脫色斑向正常皮膚移行,發展較快,並有同形反應,即壓力、摩擦、外傷後可形成繼發白癜風。病程慢性遷延,可持續終身,亦有自行緩解的病例。
(壹)內治方方壹驗方壹來源《奇難雜癥》組成白花蛇15克,蟬蛻12克,僵蠶18克,露蜂房12克,當歸12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8克。
功效活血祛風,理氣化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驗方二來源《奇難雜癥》組成熟地黃30克,淮山18克,女貞子18克,牡丹皮15克,茯苓18克,首烏30克,僵蠶18克,白蒺藜16克,蟬蛻12克。
功效養血祛風,滋陰補腎。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驗方三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功勞葉、檳榔各15克,白蒺藜、補骨脂各12克,生甘草4.5克。
功效補腎清熱,消積殺蟲。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驗方四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黨參、白芷、蒼術各10克,何首烏、雞血藤、夜交藤、丹參各15克,紅花、路路通、麻黃各6克,全蠍1~2個。
功效養血祛風,通經活絡。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驗方五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新鮮馬齒莧50克。
功效清熱解毒,烏發散血。
制法將鮮馬齒莧洗凈,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煎煮,每劑煎二次,藥液混合。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驗方六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當歸、防風、補骨脂、赤芍、紅花、陳皮、川芎各10克,雞血藤、黃芪、黑豆皮各15克,白蒺藜30克。
功效清熱祛風,活血養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備註服20劑後將上藥***為細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方七驗方七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當歸9克,川芎9克,牡丹皮9克,桂枝9克,烏梢蛇9克,白鮮皮9克,地膚子9克,豨薟草9克,赤芍15克。
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驗方八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當歸9克,川芎6克,赤芍9克,白芍15克,紅花5克,何首烏15克,拘杞10克,生地黃15克,黃芪20克,白芷7克,白蒺藜7克,桂枝6克。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九烏金煎來源吉林中醫藥,1988:(2)
組成黑豆衣120~180克,羌活6~12克,獨活、荊芥各12克,蜂蜜30克,酒少許。
功效補腎榮膚,祛風勝濕。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消斑湯來源山西中醫,1988:4(2)
組成桔梗、郁金、獨活、防風、桃仁各10克,何首烏、黑芝麻、旱蓮草、蒼耳子各18克,紅花60克,苦參15克,白附子6克,蒼術12克,黃芪20克。
功效祛風除濕,益氣固表,活血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壹白癜風消飲壹來源中西醫結合雜誌,1988:8(8)
組成柴胡、白芷、川芎、桔梗各9~12克,丹參、首烏各10~15克,郁金、桃仁、防風、荊芥、龍膽草、補骨脂、白術、陳皮各6~10克,當歸12~25克。
功效疏肝活血,健脾除濕,祛風清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二白癜風消飲二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柴胡9~12克,白芍9~12克,川芎9~12克,桔梗9~12克,郁金6~10克,桃仁6~10克,紅花6~10克,防風6~10克,荊芥6~10克,龍膽草6~10克,補骨脂6~10克,白術6~10克,陳皮6~10克,當歸12~25克。
功效活血祛瘀,消風潤膚。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三祛白消斑湯來源湖南中醫雜誌,1989:5(5)
組成當歸、川芎、赤芍、白芍、紅花、何首烏、枸杞子、生地黃、黃芪、白芷、白蒺藜、桂枝、防風。
功效活血養血,祛風益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四玄機湯來源《奇效良方集成》組成草河車、浮萍、丹參各50克、川芎15克,紫草、劉寄奴、牡丹皮、威靈仙各15克,琥珀、地龍、土鱉蟲各10克。
功效補血活血,通絡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小兒酌減,孕婦忌服。1個月為1療程。
方十五通竅活血湯加減來源實用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4(10)
組成川芎、赤芍、紅花、老蔥白、鮮姜、防風、蒼耳子各9克,桃仁12克,紅棗(去核)7枚,桔梗、黃芪各15克,麝香(沖服)0.1克(若無麝香可用白芷20克代替),黃酒120克,桂枝5克,浮萍15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風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六壹貫煎加味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女貞子、覆盆子、防風、當歸、川楝子、枸杞子各10克,沙參、麥門冬各15克,生地黃30克。
功效滋補肝腎,養血祛風。
制法上藥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七七零八方加減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當歸、白芍、紫草、姜黃、茜草各10克,黑芝麻、白鮮皮、何首烏各12克。
功效調和氣血,驅風通絡。
制法上藥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十八消風飲來源《民間治病小絕招》組成粉牡丹皮10克,廣郁金10克,草紅花10克,炒白蒺藜10克,紫草10克,黑豆10克,制何首烏15克,生石決明15克,生地榆15克。
功效活血祛風,養血祛癜。
制法上藥***入砂鍋內,加清水1升,浸泡30分鐘,上火煎煮30分鐘,濾渣取汁,二煎加水適量,煎煮20分種,濾液混合。
用法分3次溫服,每日1劑。
備註同時用蛇皮50~100克剪碎,放瓦上煆為炭,研細末,醋調如糊,外塗患處,1日3次。
方十九涼血地黃湯加減來源中醫雜誌,1993:34(3)
組成生地黃30克,赤芍、丹參、當歸尾、川芎、桃仁泥、黃芩、地榆、荊芥、防風、豨薟草、白鮮皮、地膚子、烏梢蛇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涼血活血,清熱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二仙湯合四物湯加味來源中醫雜誌,1993:34(3)
組成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當歸、赤芍、白芍、山萸肉、仙茅、枸杞子、仙靈脾、川芎、桂枝、白蒺藜、白鮮皮、防風、炙地龍、桃仁泥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滋補肝腎,補益氣血。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壹蘇木著色湯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蘇木10克,茺蔚子10克,蟬蛻10克,赤芍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烏20克,大棗6枚。
功效補益精血,養肝安神,烏須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每10劑間隔2~3日。
備註應用上方時,白斑局部配合日光浴,每次20~30分鐘,每日2~3次,或使白斑多接觸日光,但避免暴曬。
方二十二雙藤桂枝湯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雞血藤15克,首烏藤30克,生黃芪1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桂枝5克,防風10克,蒼術10克,紫蘇梗10克,旱蓮草15克,生甘草6克。
功效調和氣血,疏散風邪。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三柴胡疏肝湯合桃紅飲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生蒲黃10克,五靈脂10克,丹參10克,紅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香附10克,炒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5克,枳殼10克,柴胡5克。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四六味地黃丸合四物湯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潼蒺藜、女貞子、生地黃、熟地黃、何首烏、黑芝麻、白蒺藜各15克,覆盆子、枸杞子、赤芍、白芍、當歸、川芎各10克。
功效滋補肝腎,養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五右歸飲加減來源《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組成制附子10~15克,肉桂1克,幹姜10克,黨參15克,桑寄生15克,丹參15克,白蒺藜15克,補骨脂10克,當歸10克,何首烏15克,豨薟草15克。
功效溫補脾腎,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六消癜丹來源湖南中醫雜誌,1995:11(6)
組成赤芍10克,丹參30克,當歸10克,川芎12克,防風12克,麻黃10克,鉤藤12克,柴胡12克,桃仁12克,紅花8克,僵蠶8克,蟬蛻10克,蒼耳子20克,紫草20克,甘草4克。
功效疏風宣肺,疏肝活血,通經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十七阿膠熟地丸來源湖北中醫雜誌,1985:(6)
組成阿膠、熟地黃、當歸各600克,胡麻仁450克,川芎、赤芍、苦參各350克,肉桂、威靈仙各250克,防風300克,附子150克,薄荷200克。
功效滋養肝腎,溫陽益氣,祛風通絡。
制法上方制成蜜丸。
用法1次15克,日3次,淡鹽湯送服。
(二)外治方 方壹驗方壹來源《太平聖惠方》組成桑柴灰2鬥。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
制法將桑柴灰於大甑內蒸灰氣溜。
用法取釜中湯淋汁熱洗。
方二驗方二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馬齒莧20克(鮮品加倍),紅糖10克,醋7毫升。
功效清熱解毒,烏發散血。
制法上藥混合後煮沸,過濾,置有色瓶內備用。或將鮮馬齒莧洗凈,切碎,搗爛,擰出汁液,瓶裝。
用法以棉簽蘸液塗患部,每日1~2次(最好在睡前塗1次)。配合患部日光浴,從每天10分鐘開始,逐日增加至每天1~2小時。
方三驗方三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雄黃、硫黃、密陀僧、朱砂各240克,雌黃60克,白芨360克,白附子600克,冰片36克。
功效祛風通絡,殺蟲消斑。
制法***研細末。
用法以生黃瓜蘸此藥粉塗擦白斑。
方四驗方四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白附子、硫黃等量。
功效祛風通絡。
制法研末。
用法姜汁調勻外搽。
方五驗方五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枯礬、防風各等量。
功效祛風利濕,清熱解毒。
制法***為細面備用。
用法以鮮黃瓜片蘸藥面擦患處。
方六驗方六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雄黃、硫黃、黃丹、密陀僧、生南星等份。
功效祛風殺蟲,消斑祛瘀。
制法上藥***研細末。
用法取壹生姜剖開,以其剖面蘸藥粉擦患處,擦後患處變黑,次日再擦,至黑退便愈。
備註治療中忌食魚腥和酒類。
方七驗方七來源《久病難癥必效單方》組成硫黃、密陀僧、輕粉各3克,麝香0.015克。
功效溫經散寒,殺蟲通絡。
制法***研成細末,用清水加姜汁數滴調勻。
用法外搽患處,每日4~6次。
方八驗方八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肉桂30克,補骨脂90克。
功效溫陽散寒,活血通絡。
制法以水酒各半混勻後浸藥1周。
用法外搽患處。
方九驗方九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菟絲子25克(碎),50%酒精75毫升。
功效滋補肝腎,活血消斑。
制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處。
方十驗方十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生山梔子25克,50%酒精75毫升。
功效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制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處。
方十壹驗方十壹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姜黃300克,黑礬300克,密陀僧90克,雄黃30克,補骨脂150克,輕粉30克,75%乙醇5000毫升。
功效祛風殺蟲,收斂消斑。
制法先將前五味藥浸泡於乙醇中,置七天後,濾除藥渣,加入輕粉即成酊劑。
用法用藥前用切片生姜用力塗擦患處,以皮膚發紅為度,再用新毛筆蘸此酊劑塗患處。每日2次,直至病愈。
方十二驗方十二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無花果葉,燒酒各適量。
功效解毒行氣,活血化瘀。
制法無花果葉細切浸酒7天。
用法以酒擦患處,每日3次。
方十三驗方十三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露蜂房、淩霄花、踟躅花各30克,附子、川烏頭、防風各60克。
功效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制法上藥研細末,用豬脂1500克煎煉,看藥焦黃,去渣。
用法外搽患處。
方十四驗方十四來源《是齋百壹選方》組成草烏15克,巴豆3克。
功效驅風除濕,通絡散瘀。
制法草烏、巴豆,並切細上用米醋和濕,以布裹。
用法浴罷擦之,頻浴為佳。
方十五驗方十五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細辛6克,雄黃,白芷各8克。
功效溫經散寒,殺蟲通絡。
制法研細末。
用法醋調搽。
方十六驗方十六來源《久病難癥必效單方》組成細辛6克,白芷3克,雄黃3克。
功效溫經散寒,殺蟲通絡。
制法將上藥研末後放陳醋攪拌均勻。
用法塗擦患部,每日1~2次。
方十七驗方十七來源《頭面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組成硫黃、密陀僧、膩粉、乳香、白僵蠶、杏仁各30克。
功效收斂殺蟲,祛風散結。
制法各研細末,和研勻,酥油調膏。
用法外搽患處。方十八白癜康來源北京中醫,1993:(2)
組成黃芪、何首烏、白鮮皮各30克,姜黃、丹參、自然銅、補骨脂各15克,白蒺藜、防風各10克。
功效益氣補血,活血祛風。
用法水煎外洗,1日3~4次,3個月為1療程。
方十九密陀僧散來源《外科正宗》組成硫黃、雄黃、蛇床子各6克,石黃、密陀僧各3克,輕粉1.5克。
功效祛風,殺蟲,止癢。
制法上藥***為細面。
用法直接外撲或用醋調搽患處,日1~3次。
方二十消斑酊來源《難證奇方妙用》組成烏梅60克,補骨脂30克,毛姜10克。
功效清熱收斂,殺蟲通絡。
制法將上藥放入80%~85%酒精(按照藥物1份,酒精3份比例配制)內浸泡兩周後濾去渣。
用法使用時用棉球或紗布蘸藥塗患處,每日次數不限,每次1~5分鐘,擦時用力要勻,覺患處皮膚發熱為度。連續塗搽數日,直至白斑消除為止。
方二十壹前胡防風補骨脂方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前胡20克,防風10克,補骨脂30克,75%酒精100克。
功效溫陽祛斑,活血祛風。
制法以上前三味研為細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過濾取汁,備用。
用法用棉簽蘸藥液塗擦患處,每次5~1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二荊芥川椒補骨脂方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紫荊芥皮15克,川椒15克,補骨脂15克,75%酒精100克。
功效發表祛風,理血殺蟲。
制法以上前三味研為細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過濾取汁,備用。
用法用棉簽蘸藥液塗擦患處,每次5~1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三補骨脂酊來源《古今名方》組成補骨脂120克,旱蓮草60克。
功效調和氣血,活血通絡。
制法上藥研碎放入75%酒精500毫升內,浸泡7天,過濾去渣,瓶裝備用。
用法用棉球蘸藥塗於患處。並摩擦5~10分鐘。
方二十四博落回姜醋方來源《皮膚病百種療法》組成博落回30克,陳醋90克,老生姜適量。
功效解毒殺蟲通絡。
制法以上前壹味切碎,裝入瓶中,加入陳醋浸泡10天,備用。
用法先將老生姜切開,用斷面擦患處皮膚至微紅,再用棉簽蘸藥塗擦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