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為什麽吃餃子?
冬至要吃餃子這個習俗,其實從東漢末年就已經開始了。
在東漢末年有壹個醫生叫做張仲景,在當時是非常有名的,他的醫術十分的高超,被稱之為醫聖。但是那個時候到處都在打仗,百姓過得都很不好,瘟疫四起,老百姓都看不起病。其實張仲景當時是在長沙當官的,但是他看到這樣的景象非常不忍心,就辭官回到家鄉,想要幫助家鄉的老百姓治病。
張仲景回鄉的時候正好是冬天,他在回鄉的途中在壹條河邊,看到了很多百姓,每個人都被餓得面黃肌瘦,而且好多人因為寒冷,耳朵都已經凍壞了。張仲景壹回到家裏就有很多人來求醫,雖然有不少名人官員求醫,但是他還是想著那些耳朵凍壞了的百姓。
所以他讓他的土地就在附近的空地上支起了壹個棚子,在這裏架上了壹個大鍋,想要給這些窮人施藥治療凍傷。籌備了壹段時間,終於在冬至這壹天可以正式開始了,它給這些窮人贈送治療凍瘡的藥湯。
藥湯的煮法其實很簡單,說是藥其實更像是食補,首先把羊肉和辣椒以及壹些驅寒的中藥材都放在鍋裏煮,等到羊肉煮爛以後,就把藥材和羊肉壹起撈出來,切成肉碎。然後用面皮把肉碎包起來,捏成壹個耳朵的樣子,繼續下鍋煮熟以後就送給窮人吃。
這些人吃了以後就會感覺身上特別的暖和,耳朵也發熱,凍傷慢慢的就好了。這種食物當時叫做餃耳,後來慢慢的就變成了餃子。大家都記得張仲景的恩情,但是後來張仲景年來以後去世了,後來每到冬至的時候,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會在這壹天吃餃子。吃餃子以後就不會凍耳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