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眼裏出西施是什麽意思?
有壹千個不同的情人,就會有壹千個不同的“西施”。正像女作家夏綠蒂在她的小說《簡·愛》中所說的:“美與不美,全在看的人的眼睛”。我國宋代詩人黃庭堅有詩曰:“西施逐人眼,稱心斯為得”也是這個意思。極端壹點的例子,就是莎士比亞在喜劇《仲夏夜之夢》中所描寫的:“情人和瘋子壹樣癲狂,他從壹個埃及人的臉上能看到海倫的美”。總之,在不同情人的眼裏,會看到不同的“西施”。情人眼裏的西施,是無法制定統壹的美的標準的,只能是主觀的各有所賞,各見其美,這充分說明了:性愛中的美與美感是有其特殊性的。
“情人”的眼裏為什麽會出“西施”?我認為只有從“情人”這樣的審美者的特殊的主觀世界中去探索才能洞悉揭穿其奧秘。
第壹,是由於情人的主觀感情的能動作用。
作為審美者的情人,對其所喜愛迷戀的對象,主觀感受上總會覺得是美的。這可以說是壹個愛情審美的規律,因為情人對其喜愛迷戀的對象,總難免帶有強烈的主觀感情色彩。這是由於愛情的神奇力量和微妙作用所造成。“情人眼裏出西施”,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主觀感情的產物。列夫·托爾斯泰有句名言:“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也可說明,有時美感是由愛的輻射作用而產生的。情人眼中的“西施”,是把所愛的客觀對象藝術化了,是把客體經過主觀加工了的美的形象。“西施”是指的審美的經驗事實,而不是純客觀事實。愛情的審美,頗有壹點“當局則迷”的味道。當妳愛壹個姑娘,愛得強烈、傾倒、心醉、入迷,以至於到了神魂顛倒的地步,也就意味著妳被她的美所吸引征服,她在審美事實上已成為妳眼中的“西施”了。
從情人主觀感情對審美的影響,說明了愛情的審美不是機械被動的,而是主觀能動的,不是消極的物理反映,而是積極的心理反映。如果天下只有壹個吳越的浣紗西施,使人曠古難逢,那就太令人遺憾了。情人眼中的西施,該是各種各樣的,許許多多的,美女的模式不會是壹個兩個,情人的眼光也不會是單壹雷同。在情人的審美中,客觀的美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情人對其特別關註鐘愛的對象,會產生特殊的美感,本來是尋常血肉做的女子,卻成了情人心目中的超凡仙女。
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的生動實例:某男青年,人品極好,才貌雙全,各種條件,無壹不佳。家長對他所愛的女方極為不滿,認為形貌不美,不相般配,說女方個頭矮小,膚色不白,眼睛不大,頭發不黑等等。他卻為之辯解說,我偏喜歡她的這些地方,喜歡她的嬌小,像朵黑色牡丹,小眼更加迷人,秀發縷縷泛金。這真是典型的“情人眼裏出西施”了。是美是醜,各人眼光不同,只要情人感到是“西施”就好,至於別人會怎樣看卻無關緊要。
第二,是由於情人的個性偏愛。
常言說得好:挑選愛人是無法統壹標準的。再沒有比在愛情的審美活動中更能顯示自己的個性偏愛了。對情人的美,各有各的追求,各有各的迷戀。環肥燕瘦,各有其美,妳喜愛豐滿壹點的,我卻欣賞苗條壹些的,那麽,就讓我們各自去尋覓自己的“西施”吧!春蘭秋菊,各有其妍,妳喜愛文靜的性格之美,我卻欣賞瀟灑的風度之美,那麽,妳去幽谷,我去籬邊,讓我們分別去求得自己的陶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