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傳(李定國百度百科)哪裏人
明末清初大西將領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明末農民起義大西軍將領,南明武將,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壹。字鴻遠、寧宇。陜西延安人,壹說榆林人。張獻忠義子,封為安西將軍。隆武二年(1646)張獻忠戰死後,與孫可望等率部聯明抗清。永歷六年(1652),入廣西,克桂林,乘勝北上,連克永州、衡陽,“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壹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遭孫可望嫉忌,退入廣西,再屯雲南。十年,密迎永歷帝入滇,封晉王。後孫可望降清,西南防務機密盡失,清軍大舉攻黔。他轉戰不利,退入緬甸。永歷十六年(1662),永歷帝被殺,他憂憤病作,於同年病亡。
李定國出身貧寒,十歲從張獻忠,定國能征善戰,喜讀《孫子兵法》、《資治通鑒》,素稱“萬人敵”、“小尉遲”;以寬慈著稱,攻破城池未嘗妄殺,遇士紳百姓必設法保全。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四人均為張獻忠義子。崇禎十七年(1644年),從張獻忠破成都,被封為安西將軍,地位僅次於孫可望。
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戰死,與孫可望率大西軍余部南走綦江,永歷元年(1647年)先入貴州,後借雲南沙定洲之亂進入雲南,當年與孫可望等壹同稱王,建立政權,可望稱平東王,定國稱安西王,劉文秀稱撫南王,艾能奇稱定北王;1648年,定國攻破佴革龍,擒殺沙定洲,平定雲南。定國在雲南組織農業生產,安定社會秩序,團結少數民族,建立西南抗清根據地。定國勸說可望:“吾輩本大明臣民,中國淪陷於外寇,則當嚴辨夷夏之界,以中國為重,今挈滇、黔、蜀‘歸就’明室,誠心輔佐”。永歷三年,孫、李遣使與南明永歷朝廷商洽***同抗清事宜。永歷四年,李定國被永歷帝封為西寧王。
永歷六年,迎永歷帝入貴州。大西軍北伐,李定國率東路軍東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復湖南大部;隨後南下廣西,直趨桂林,大敗清軍,取得桂林大捷,清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而死,大西軍收復廣西;然後北上大戰湖南衡州,十壹月二十四日陣斬清敬謹親王尼堪,取得衡陽大捷,盡復湖南。壹時天下震動,西南抗清戰局也被扭轉,使“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栗戰懼,有棄湘、粵、桂、贛、川、滇、黔七省與帝媾和之議”。黃宗羲稱:“逮夫李定國桂林、衡州之捷,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歷以來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敗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筆而問天也!”李定國在永歷朝廷的功績與名望越來越高,遭孫可望相嫉,造成兩人分裂,李定國為顧全大局,被迫退入廣西、雲南,繼續經營反清事業。
永歷八年,與鄭成功相約會師廣東新會,圖取廣州,但由於鄭軍屢誤約期,加之瘟疫流行,連戰連敗,沒能成功。永歷十年,李定國受封為晉王。
永歷十壹年,孫可望對李定國倒戈相向;然而由於孫可望不得人心,許多將領皆投向李定國陣營,孫可望大敗,敗退貴州。同年,孫可望投降清朝。李定國擊敗孫可望後仍堅持抗清,保衛桂王政權,但因西南軍事情報均被孫可望出賣,故屢遭失敗。
永歷十二年,吳三桂攻入雲南;次年,攻破昆明。李定國護送永歷帝退出昆明,並指揮明軍主力在磨盤山血戰中狠狠打擊了清軍。之後永歷帝逃往緬甸,李定國則獨自率軍返回猛臘,遣人往車裏借兵,後緬甸方面將永歷帝送還給吳三桂。這時定國營中人馬相繼病死,李定國亦病。
永歷十六年(1662年)六月二十七日李定國得知永歷帝被吳三桂絞死後,悲憤而死。臨終時遺命其子:“任死荒僥,勿降也!”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抗清將領之壹,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誌不渝;面對同壹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壹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李定國於川民有惠,死後川中多建“李晉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晉王”的英名與傳說也壹直流傳。
著名歷史學家顧誠在《南明史》中認為:“李定國的壹生應該充分予以肯定,封建史籍的作者壹般也給以贊許之詞,但他們所贊許的是李定國後半生的‘改邪歸正’,實際上李定國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在明清之際各方面的人物當中,他是光彩四耀的壹顆巨星,其他任何人都無從望其項背。”
李定國為什麽很少宣傳滿清對李定國的評價如何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壹,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誌不渝;面對同壹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壹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
明清之際各方面人物當中,李定國是明末是反抗壓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
李定國用兵如神,有小諸葛之稱。而且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時人記載”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後營,紉織為襯甲、快鞋之用,無棄遺者。或傳定國兵當以夜至,比曉則已過盡矣。故所至有功”。連清朝也不得不承認李定國有五伯之大仁大義、謙恭下士。
其人與百姓息息相通,在鎮守雲貴之時,愛民如子,當下雲南人仍然視定國為滇中的脊梁!(雲南人最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國--郭影秋語)定國的忠義節烈知道近現代依然被人們稱贊不絕,晚清革命黨人起義,蔡鍔等仍以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白壽彜在《中國通史》中稱贊道:“李定國是明末清初傑出的農民領袖和抗清英雄,他寧死不屈的氣節,聯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同反抗民族壓迫的動人事跡,三百多年來壹直為人們所稱頌。”
鄭成功和李定國誰才能有機會挽救明朝末年的局勢(客觀技術)
為李定國。
李定國為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壹,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誌不渝;面對同壹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
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壹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明清之際各方面人物當中,李定國是明末是反抗壓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
擴展資料:
李定國的相關情況:
1、李定國深感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平定廣東,便於六月主動致書鄭成功,邀他會攻廣州,但由於聯絡不便,鄭成功誤期,鄭、李第壹次聯合行動未能實現。
2、李定國不僅在廣東失利,在廣西的進展也不順利。七月十三日,他率兵兩萬進攻桂林,圍攻七晝夜未克,只得退回柳州,然而孫可望仍要置他於死地。
3、八月,派馮雙禮偷襲柳州。李定國早有準備,暗地伏兵於江口蘆荻中。當馮雙禮來攻,便以精銳抵擋。馮連忙退兵,伏兵四起,馮只得自投水中。李定國傳令勿殺,曉以大義,從此馮雙禮投順李定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李定國
古漢語中這幾個字什麽意思:除、坐、假、款、乞師
古漢語中這幾個字什麽意思?
除=任命官職、
坐=介詞,因,由於,為著、
假=借用,利用、
款=◎誠懇:~留。~曲(qū)(殷勤的心意)。~待。~洽(親切融洽)。~誠。~語(懇切談話)。
◎器物上刻的字,書畫、信件頭尾上的名字:落~(題寫名字)。題~。
◎式樣:~式。
◎法規條文裏分的項目:條~。第三條第壹~。
◎經費,錢財:~項。~額。公~。存~。匯~。
◎敲打,叩:~門。~打。~塞。~關而入。
◎至:“繞黃山而~牛首”。
◎留,招待:~客。
◎空:“~言不聽,奸乃不生”。
◎緩慢:~步。~~。
乞師=請求軍隊幫助。
李定國為什麽很少宣傳?
李定國很少宣傳的原因有三:
壹是歷史上有名的將領實在太多太多了,二是李定國最後復明結局是失敗的,三是功績的高度在內鬥上。功績對比從壹整個民族角度來說可能也許略低,比如鄭成功被宣揚的是抗擊荷蘭並且收復臺灣實現大壹統,但鄭成功的抗清事跡並沒有被大力宣傳。
因為滿清的存在,24史中沒有李定國的位置,在壹般主流歷史記錄中李定國確實沒法出名,但是在南明史中是有記載的,算是壹個補缺吧,只是南明史自身的知名度並不高。
人物評價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壹,作為農民義軍領袖的他稱“我(李定國)自為王,安用請”,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不聽孫可望的南征命令,棄小西天的勝利不顧而折返,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誌不渝。
面對同壹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壹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復合假消息更嚇到洪承疇絕望辭職,若非定國不通籌劃使得“孫可望之兵心懶矣”又導致叛徒(這壹級別的官員按明朝正常議政程序根本參與不到)泄密加上清軍已經開始搜山,幾令吳三桂及八旗全軍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