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山檳榔的功效與作用
山檳榔
(《雲南中草藥》)
異名山蘿蔔、化積藥(《雲南中草藥》),地葫蘆(《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雞腳參的根。
植物形態雞腳參
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根粗壯,外皮黃褐色,須根多數。莖直立,黃褐色,被長柔毛及混生的具腺短柔毛。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5~13厘米,寬2.2~6.5厘米,基部楔形,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柔毛。輪傘花序有花6朵,排列成單壹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小,卵圓形,長4~5毫米;花萼紫紅色,寬筒狀,長7~8毫米,上唇大,圓形,邊緣下延,下唇4齒分離;花冠淺紅色至紫色,長1.8~1.9厘米,花冠簡直,上唇4淺裂,下唇全緣,內凹;雄蕊4,2長2短;花柱頂端棒狀。小堅果球形。
生於曠野、山地林下或草坡上。分布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地。
采集夏、秋采挖。洗凈曬幹。
性味《雲南中草藥》:"辛甘,平。"
功用主治①《雲南中草藥》:"祛風除濕,鎮痛化積,接骨生肌。治脈管炎,食積,蛔蟲病,骨折,風濕痛。"
②《貴州藥植目錄》:"清肺潤燥,益陰斂汗。治虛弱頭暈,虛汗,咳嗽。"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包患處。
提醒您:山檳榔 此中草藥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