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網圍養蟹模式有哪些操作要點?

網圍養蟹模式有哪些操作要點?

網圍養蟹模式操作要點為:

(1)網圍區的選擇

湖泊網圍養蟹應具備以下條件:壹是湖泊開闊,水質良好,水流緩慢通暢。二是水位適宜,常年水位1~1.5米,水位落差小。三是湖底平坦,底質為黏土,硬泥,淤泥有機質少。四是水草茂密,天然餌料資源豐富,敵害生物少。五是不影響蓄水、排洪、船只航行,環境安靜,交通便利。

(2)網圍建造

用網目為1~1.2厘米的聚乙烯網片作圍網,用毛竹作樁。圍繞圈定的養殖區打樁、掛網、每1~1.5米1個樁,網的底部用石籠和地錨固定,使網腳與底泥緊貼,並沈入底泥內,網的上部高出水面1~1.5米,頂部再裝0.5~0.7米向內傾斜的倒網,以防止蟹從網上爬出。壹般網圍面積為30畝左右為宜,最大不超過100畝,通常在養殖區外再建壹道網圍區,以確保安全。也有以竹箔代替網片形成箔網。竹箔每根竹片插入泥中比較堅實,不易被河蟹咬斷,淤泥較厚的湖泊,抗倒伏效果好,但使用年限短,制作費工時。而網圍制作方便,但抗倒伏差。

(3)種植水草,保護水草資源

湖泊和網圍內水草的多少,不僅直接影響河蟹的數量、規格和品質,而且關系到網圍養蟹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為保護湖泊的水草資源,壹方面務必保護好圍網外的水草,做到合理開發利用,另壹方面,必須在網圍內種植水草。其方法是用網片將網圍壹分為二,先用壹半水面放養蟹種,另壹半水面種植水草。目前生產上大多種植伊樂藻,金魚藻、輪葉黑藻和苦草。水草的栽培方法同池塘養蟹。待水草長成後,將水草的壹端用濕泥包裹成團,拋入另壹半未放養蟹種的網圍內,待其長至50厘米左右,撤去分隔網片,使河蟹進入水草區即可。

(4)蟹種放養

長江流域飼養成蟹,必須選購長江水系蟹種,避免“遼蟹”“甌蟹”。避免購買性成熟的蟹種,購買時時註意蟹種質量要求無病無傷,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殼較薄,臍較薄,緊貼身體,蟹種購來後,用萬分之壹的新潔而滅或30克/升的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以防治病害的發生,提高成活率,有條件的最好用當地的蟹苗自己培育蟹種,蟹種以3月水溫在10℃左右放養最好,此時氣溫低,運輸成活率高,放養規格為80~200只/千克的越冬蟹種。通常每畝水面放養200~400只蟹種,網圍養蟹壹般都采用魚蟹混養,魚種放養仍按常規進行,但放養結構上應減少壹部分草食性魚類,增放壹部分鯽和鰱、鱅,以緩解魚蟹的食餌競爭。

(5)加強飼養管理

①增投餌料:圍網養蟹僅僅依靠天然飼料不能滿足河蟹生長發育需要,因而應註意飼料的補充,對養殖區域內的水草、螺類等進行適當保護,保持生態平衡,避免掠奪式利用。投餵的小魚蝦、螺蚌肉、動物下腳料、谷類和餅類等要新鮮,嚴禁腐敗變質。要根據水溫、天氣天然餌料的多少及河蟹攝食情況等,靈活掌握投飼量,壹般日投餵量為河蟹總重的3%~5%。應多點投餵,以保證都能吃到飼料。

②移殖水草:水草不僅是河蟹的優質餌料,而且還給河蟹蛻殼提供隱蔽環境,並具有改善水質的作用,因而水草對河蟹養殖必不可少,若養殖區域內水草較少,應註意移殖,水草面積可占水域面積20%~30%。

③註意水質管理:圍網養蟹的水質管理,主要是註意清除汙物、腐爛的水草等,並要註意禁止排放汙水,禁止在水中漚麻,平時要註意清掃圍網,防止網眼堵塞影響水體交換。另外,由於圍網養殖在淺水區進行,有時會出現水草過於旺盛,密集,影響水體交換的現象,此時應註意清除過多的水草,若清除難度較大,可每隔20~30米開設壹條寬2米左右的通道,以保證水體交換暢通。

④加強病害防治:夏季高溫季節,蟹易得病,每15~20天可在蟹較集中的區域潑灑生石灰15~20克/米3防病,平時註意觀察,發現疾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

⑤嚴防逃逸:圍網設置壹定要牢固,壹般應采用雙層圍網,每隔3~5米用木樁固定牢固,底部用直徑15厘米的石籠踩入淤泥,上部要加蓋網或塑膜以防河蟹逃出,養殖季節註意檢查,看網有無破損,木樁是否牢固,石籠是否移位,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特別是暴風雨過後及養殖的後期,要特別當心,多註意檢查,嚴防河蟹逃逸。

(6)適時捕撈

湖泊網圍養蟹,由於環境條件優越,生長比池塘快,性成熟也比池塘早,因此其生殖洄遊開始也早,在長江中下遊,壹般9月中旬全部變成綠蟹,因此,通常在9月下旬開始捕撈,捕撈工具主要有蟹籪、人工蟹穴、地籠網和絲網等,捕出後的成蟹應放入暫養池暫養1~2個月後,再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