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小時候抓過蟬嗎?
是的,用膠水。
我是東北人。我的家鄉沒有蟬。我第壹次看到蟬是在我十六歲在南方當兵的時候。
當兵第二年,因為訓練時腿部和膝關節軟骨損傷,在團醫院住了近兩個月。團部醫院病人不多,長時間也就四五個,而且我住院時間最長,和團部的護士醫生都很熟。
我最熟悉的壹個小護士是河北張家口的。她和我同歲。因為年齡相仿,她上夜班的時候,就會來找我和她壹起抓蟬。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蟬是什麽。她告訴我,它們是夜裏從洞裏爬出來的蟬幼蟲,很快就變成了蟬。在它們變成蟬之前,被抓到後可以油炸吃掉。
團醫院後面是壹大片空地,有很多梧桐樹。晚上幾乎沒人來這裏。我的主要作用是陪伴她,給她勇氣。我左手拄著拐杖,右手拿著手電筒。她拿著壹個裝了壹半鹽水的大塑料瓶。我負責用手電照地上的樹幹,她負責接住。
半夜只有我們兩個在梧桐樹下找知了,偶爾樹下會出現壹只大老鼠。這時候女生總會緊張的拉著我的胳膊,我總會說:“沒事,是老鼠。”其實我此刻比她還緊張,因為我第壹次離壹個女生這麽近,我的心怦怦直跳,期待著再來壹只老鼠。所以時間過得很快。從晚上十點開始,我坐了兩個小時的夜半。抓了壹大瓶後,我們悄悄回來了。我回病房,她回值班室。這種事情當然不能被人知道。男女不準談戀愛,像我們這樣大半夜壹起抓蟬,醫院領導知道了會批評的。畢竟只有幾個男的女的,誰知道妳大半夜在幹嘛,還好從來沒人發現。我陪她抓了六次蟬。可能那時候我們年紀都不是很大,但還是很單純,心裏也沒有太多想法。當然,我們什麽都不知道。每次我們和她壹起抓蟬。
白天,我很少和她說話。有時候早上她壹個人量體溫的時候,我們會在我病房說幾句話。有時候她會給我帶來壹個故事。
時間過得很快,我的腿也快好了。最後壹次抓蟬的時候,我告訴她:“醫生說過兩天就可以出院了。”她說:“妳走的時候我給妳點東西。”
出院那天早上,她來到我的病房,給了我壹本汪國真的詩集。這本書很舊了,所以我想讓她經常看,所以我把我的鋼筆給了她。她笑著對我說:“下次我受傷了,妳陪我去抓蟬。”我說:“當然,也許我很快就會來這裏。”
當我回到公司翻閱這本詩集時,我在書中發現了壹張照片。女孩穿著綠色軍裝,留著短發,微笑著站在團醫院的花壇旁。在照片的後面,寫著她的名字和“忘記我”幾個字。在醫院住了兩個多月,她知道了我的名字,但我壹直沒問她叫什麽名字。在我當兵的最後壹年,偶然去了團部,去醫院打聽她的情況。我聽其他護士說她去了軍校。
多年來,我壹直非常珍惜這本詩集。可能因為她,多年後我喜歡上了詩歌。
今晚,
月光明亮,
遠處的妳,
站在梧桐樹下,
聽著蟬的鳴叫,
妳還記得有壹次,
在月光下與妳肩並肩,
壹起抓蟬少年。
蟬在我們當地叫蟬。小時候學過唐代詩人余士南的壹首關於蟬的詩:垂首飲露,聲會疏。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靠秋風。從那以後,我們幾個青梅竹馬的朋友對抓蟬產生了興趣,想去抓壹抓,看看會怎麽樣。
越是三伏天,蟬的叫聲越大。大人們中午都在睡覺,我們卻在流汗。抓蟬的方法有三種:壹是留意蟬在樹上的位置,然後悄悄爬樹,趁其不備用手捂住。用這種方法,抓到它很刺激;如果妳伸出手,飛走了,妳就很苦惱,很沮喪。第二種方法是在竹竿上端固定壹個有開口的紗網,人站在樹下遮擋。這種方法效果不錯,但是在竹竿從樹上到地面的這段時間裏,蟬很容易漏網,總給人壹種丟了的遺憾。第三種方法是用馬尾的毛打個活結固定在竹竿頂上,人站在樹下遮蟬。蟬的毛很細,不容易發現。只要雙手有力,桿子不隨便抖,就能準確抓到壹個。
抓到蟬後,可以根據它會不會唱歌來辨別雌雄。然後讓母蟬飛起來,把公蟬的翅膀剪下來玩,玩累了就讓貓享受。
慢慢長大後,從書上得知蟬化了三年蛹才出地面,在樹上的鳴叫時間大概是壹年。蟬的生活經歷如此艱辛,以至於我們再也不忍心去想各種辦法抓蟬了。
我有。快樂的童年。學校暑假壹結束,我們就叫上朋友壹起去捉蟬。不管天氣多熱,用網兜綁在長棍上就能抓到。看套數,就把蟬烤了吃了。蟬的後半部分全是瘦肉。那時候沒有零食吃,感覺很香。如果是現在的孩子,還有誰會吃那個?吃完蟬,我們去池塘洗個澡涼快涼快。想想吧。我真的很懷念那些日子。
小時候嗜蟬,吃蟬肉。但是那時候不知道怎麽吃蟬。現在夏天蟬很少了。主要是很多南方人晚上去找蟬吃。蟬六七年才出地,壹出來就被抓。它們還沒有交配繁殖下壹代。蟬的數量能少嗎?三種蟬比以前多了,因為人不捉蟬。這就是我們學到的。這是通過粘貼和覆蓋。貼就是把皮貼在球桿頭上,燒焦了或者擦傷了。粘住的蟬翅膀受損,不能飛。馬尾辮上的尾毛做罩子,蟬可以飛起來不受傷。如果我不帶這些工具,發現樹幹上有蟬,我會去抓高大的楊樹或者柳樹,用手去抓。這次成功了不到壹半,真的鍛煉了身體。最好能抓到符合的蟬,成功率80%以上。
我已經抓住它了。我還記得小時候家門前池塘邊的壹排槐樹。每到夏天,陽光透過樹葉散落在地上的斑駁光影照射進來。我站在樹下,聽蟬唱歌。我發現它伴隨著蟬的歌唱。我看著它時而振翅,時而悄悄拿起手上的網兜朝它撲過去。我讓它在網兜裏掙紮,然後放開,然後再抓。我太高興了。這大概就是童年的樂趣吧!
小時候聽蟬叫是很愜意的,但大多是聽到高枝上的蟬叫。很難抓住他們,所以我放棄了這個想法。只是偶爾蟬會飛進家裏,變成‘甕中捉鱉’。
捕捉
蟬也叫蟬、蚱蜢,但在江蘇沿海地區,叫蚱蜢。螞蚱牛的聲音清脆悠揚,常常叫人歇壹歇。天氣越熱,他們哭得越開心。盛夏的中午,那種噪音很煩人,整個夏秋都是螞蚱唱歌的機會。童年時,因為缺衣少食,蚱蜢成了大多數孩子愛抓的昆蟲。抓螞蚱,玩夠了,放烤箱裏用火煮。小時候吃過很多螞蚱牛,還記得那種比烤蝦還香的味道。但是蚱蜢牛生活在高高的樹上,非常警覺。抓住他們並不容易。
抓螞蚱牛主要有兩種方法。
第壹種方法是找壹根長竹竿,在竹竿末端綁壹個鉛絲做的圓形支架。然後拿著竹竿,在村裏各種房子的屋檐下找蜘蛛網。找到後,將竹竿對著蜘蛛網轉動,使蜘蛛網纏繞在鉛絲支架上。但是壹兩個蜘蛛網也起不了多大作用,至少要纏上五六個。蜘蛛網應該是新鮮的,因為舊的蜘蛛網不粘。纏繞好蛛網後,就可以抓了。不需要找螞蚱牛,幾乎每棵大樹都有。蚱蜢壹叫,馬上就成了孩子們的獵物。我們會悄悄伸出竹竿,把鉛絲支架對準螞蚱蓋。被覆蓋的蚱蜢牛壹邊掙紮壹邊鳴叫,大部分都很容易屈服。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掙脫並逃跑了。
第二種方法是將雞蛋大小的面團放入紗布袋中,而不是鉛絲支架中,然後在水中輕輕摩擦。當面團中的澱粉被沖洗掉後,剩下的就是黃色的面筋。略幹的面筋很粘,纏在竹竿尖上抓螞蚱特別有效。只要面筋碰到螞蚱的任何壹個部位,螞蚱無論如何都逃不掉。但那時候有面粉的家庭並不多,朋友大多以蜘蛛網為主。看到媽媽做手工面,我總會偷偷捏壹塊藏起來。吃完面溜出家門,抓了壹下午的螞蚱。
進入初中後,我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壹點改善,也沒有時間和興趣去抓螞蚱了。然而,在我的家鄉很少見到蚱蜢。現在看得多的是壹只小螞蚱,人們稱之為“知了”。不知道我們小時候抓的大黑蚱蜢去哪了?反正不是被我們捕獲滅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