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壹下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4月革命黨人在廣州舉行的起義,又稱廣州起義、廣州三·二九之役。
1910年11月孫中山、黃興、趙聲等革命黨人在馬來半島的檳榔嶼召開庇能會議,決定再次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黃興擔任總指揮,在越華路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余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
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後,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派來彈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
擴展資料
黃興所率壹部行至雙門底後,與溫帶雄所率計劃進攻水師行合的巡防營相遇。溫部為入城方便,沒有纏帶白巾,方聲洞見無記號,便開槍射擊,溫帶雄應聲倒下。對方立即發槍還擊,方聲洞犧牲。戰至最後,只剩黃興壹人,才避入壹家小店改裝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廣州起義先鋒原定為800人,但實際隨黃興參加戰鬥的只有100多人。因為另三路沒有發動,致使廣州城中部分革命黨人未能參加起義;因為在香港的300余名先鋒因事起倉促,來不及趕到廣州。
起義失敗後,廣州城內遍布烈士遺骸。革命黨人潘達微與城內各家善堂協商,收斂烈士遺骨72具,葬於某善堂提供的紅花崗地,後來又將這裏改名為黃花崗,這就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