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什麽自制"涮羊肉鍋底"

什麽自制"涮羊肉鍋底"

黃燜,孜然,清燉都很好吃。

孜然羊肉:

用料:適量新鮮羊肉,孜然粒或孜然粉,鹽適量,油

制作方法:

1、將羊肉切片(或薄塊)

2、上油鍋,待油熱加入羊肉片,大火不停翻炒

3、待肉開始變色時加入孜然及鹽,不斷翻炒

4、待鍋中肉自己流出的汁收幹時,盛出上盤趁熱吃

註意:

1)切記不可用凍過的羊肉,最好用帶肥肉的羊肉

2)切記要不停翻炒

3)肉自己會出汁,壹定要等汁收幹

4)鹽不可多放,孜然則可多放壹些

還有,

/user_webpage/webpages/commuser/web1_4627.html

這裏面有好多啊,試試看吧。

〔烹制方法〕字數限制,在註冊個名字接著貼。

1.將羊羔肉洗凈,剁成4 厘米見方的塊,加醬油10 克

、鹽2 克、料酒10 克攪勻。將蔥切段,姜拍松。

2.鍋中加植物油500 克

,燒至八成熱,放入羊羔炸至深紅色時撈出,將肉入在砂鍋中,加水淹

沒羊羔肉,放入醬油40 克

、砂仁、山奈、鹽4 克、料酒20 克、蔥段、生姜,用大火燒開,小火燜

爛,撈去蔥、姜、砂仁、山奈,加胡椒面⑽毒?⒂檬?矸酃竄停?芟閿圖?

成。

〔工藝關鍵〕

羊羔肉燜前油炸,砂仁、山奈必不可少,加水不要過多,成菜質地軟嫩,

色澤明亮,香氣撲鼻。

〔風味特點〕

“靖遠燜羊羔”是甘肅名菜之壹。甘肅靖遠縣地處黃河之濱,水草茂盛,

灘羊肉毛兼用為優良品種。其羊羔體大,肉嫩味鮮,肥而不膩,滋補效高,

是農歷2~3 月時令佳品,亦是饋贈親友的禮物。

黃燜羊羔餅

〔主料輔料〕

羊羔肉1500 克

植物油500 克

醬油50 克

(約耗50 克)

料酒30 克

生姜3 克

味精0.3 克

蔥40 克

胡椒面0.2 克

紅辣椒2 個

死面薄餅10 張

〔烹制方法〕

1.將羊羔肉剁成4 厘米見方的塊,加醬油15 克

拌勻稍腌;鍋中加油500 克,燒八成熱時,放入羊羔肉炸凝固撈出。將

蔥切成段,生姜切成末。

2.炒鍋中加水500 克

,放入羊羔肉、醬油、料酒、胡椒面、鹽、蔥段、辣椒、姜末,燒開並

加蓋炯爛;將薄餅壹張放肉上面加蓋,凝固後再放壹張,如此將10 張面餅放

完,面餅中間用筷子紮幾個孔,再炯幾分鐘,把餅取出,肉中加味精、香油,

盛在盤中,蓋上餅後上桌。

〔工藝關鍵〕

1.若無羊羔肉,用羊腱子、羊腰肉皆可,燜制時間延長。

2.10 張餅放完,用筷子紮孔,紮透為好,使餅入味;兼可放氣。

〔風味特點〕

1.甘肅河西走廊,畜牧業發達。河西羊羔品優體大,肉質嫩,不膩不膻,

是素享盛名的美味佳肴,又是冬令進補和饋贈親友的珍貴禮物。吃羊羔肉,

壯陽補氣,開胃健力,禦寒法風,預防感冒,又是治療婦女產後氣血不足,

腰背酸痛的良藥。

2.“黃燜羊羔餅”是甘肅張掖地區的傳統名肴,主副合壹,味道濃香,

特色十足。

烤羊腿

〔主料輔料〕

羊後腿1 只

芹菜200 克

番前醬1000 克

番茄250 克

精鹽30 克

花椒水1000 克

桂皮5 克

八角10 克

草果2 個

姜20 克

蔥頭500 克

羊肉湯500 克

〔烹制方法〕

1.將羊腿沖洗幹凈,用鐵釬子均勻地遍戳小孔,置容器裏,加精鹽、花

椒水腌4~6 小時。

2.烤盤內加桂皮、八角、草果、姜、番茄醬和羊湯,再放人腌過的羊腿,

在羊腿上放蔥頭、番茄、芹菜。待烤箱升溫至180~200℃左右,將烤盤推進

烤箱內,每小時翻動壹次,約3~4 小時,湯汁烤幹,羊腿爛熟,取出裝盤,

以香菜點綴即成。

〔工藝關鍵〕

每小時翻動壹次,將烤盤裏湯汁澆在羊肉上,反復3~4 次,不但入味,

且色澤油潤。

〔風味特點〕

“烤羊腿”是蒙族名菜,流傳廣遠,西北各地,皆有制作。此菜以羊腿

為主料,經腌制再加調料烘烤而成。成菜羊腿形整,顏色紅潤,酥爛醇香,

滋味鮮美,回味悠長。

西夏石烤羊

〔主料輔料〕

去骨羊肉3000 克

丁香3.5 克

胡麻油300 克

桂皮2.5 克

花椒粉7.5 克

料酒25 克

胡椒粉2.5 克

食鹽12 克

〔烹制方法〕

1.祁連山石板壹塊,厚約2 厘米,削平,用木炭或木柴燒熱,擦油。

2.將肉洗凈,片成薄片,貼在烤熱的石板上,用瓦盆扣蓋上面。

3.將各種調料研成碎末,加食鹽和料酒攪拌均勻。當羊肉每烤7-10 分鐘

時,起盆將調料撒到肉上,至烤熟呈金黃色時,盛盤乘熱食用。

〔工藝關鍵〕

1.羊肉宜選“上腦”,大小“三叉肉”或“磨檔”肉,剔凈筋膜,片成

大薄片,要求厚薄均勻,長短刷齊,對亮觀看,隱約見人為妙。

2.石板必須先燒至滾燙,然後再貼羊肉片,烤的時間不能過長,以10

分鐘之內為難,以保持羊肉的鮮嫩。

〔風味特點〕

1.西夏亦稱“大夏,”其先祖為黨項羌,姓拓撥氏,唐王朝賜姓李,宋

王朝賜姓趙,傳至元吳,舉兵造反,稱帝,國號夏,史稱西夏,據有十四州,

都城興慶(即今寧夏縣)。自吳至,凡12 主,196 年,起自公元1032 年,

訖止1227 年。西夏人原為遊牧民族,喜食牛羊肉。當時,河西走廊廣闊的草

原上,牛羊成群;祁連山麓和戈壁灘上遍布石羊、黃羊。“石烤羊”是用河

西羊肉在當地產的青石板上烤灸而食,鮮嫩酥香,風味獨特,是西夏的傳統

民族佳肴,流傳至今。

2.在中國烹任史上,上古之時用火熟食,以“石烹法”為最古。“石烹

法”的時代當在陶器出現之前,即石器時代。那時,人們用石器做成簡單的

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也包括“石上燔谷”,是以火燒石而熟食的原始

烹飪方法。《古史考》雲:神農時,民食谷,釋米加燒石上而食之。據有關

史料稱,石烹法有二:壹是將燒熱之石塊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水沸再使食

物熟之。二是將石燒熱,食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西夏石烤羊”就是用

第二種方法。這種隔石而烤烙的方法傳熱較均勻,風味獨特。五千年前的石

烹遺風,至今猶存,來西北觀光者無不爭食。

胡羊肉

〔主料輔料〕

羊胸脯肉800 克

食鹽5 克

水發木耳15 克

生姜15 克

黃花15 克

蔥節25 克

水澱粉1o 克

香菜15 克

花椒5 克

小茴香5 克

蒜苗15 克

姜片5 克

山奈5 克

香油15 克

草果1 枚

味精l 克

醬油15 克

花椒粉5 克

〔烹制方法〕

1.將羊肉漂洗幹凈,整塊投入鍋中,用旺火煮約半小時,打凈血沫,然

後改微火。將花椒、小茴香、姜皮、山奈、草果用紗布打包,用水沖去塵土,

投入鍋內,視肉煮至九成熟,撈出晾涼。

2.將煮熟的羊肉切成7 厘米長,0.3 厘米厚的長條,擺放在大湯碗內,

再放上蔥節、姜片,加入適量原湯,調上花椒粉、食鹽、味精,上籠蒸約40~

50 分鐘,肉爛而調料入味,下籠翻扣在凹盤內。

3.炒勺置火上,將凹盤內的湯潷入炒勺內,投入木耳、黃花,調上醬油,

用澱粉勾芡,淋香油,撒香菜、蒜苗絲,澆在羊肉上即可。

〔工藝關鍵〕

1.註意刀工,羊肉條要長短壹致,厚薄均勻,放碼整齊,不得松散。

2.此菜用“二流芡”.要求芡汁既與主料交融,又呈流態,食之利口。

〔風味特點〕

1.“胡羊肉”為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菜。相傳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曾食過

胡羊肉,而古絲綢之路上的中外商人和旅行家,在那悠揚的駝鈴聲中,就以

食胡羊肉為快。北魏賈思勰寫的“胡炮羊肉”,則是用壹歲羔羊,“生縷切,

著渾鼓鹽,孽蔥白、姜椒、革拔,令調適凈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肉於

肚中,以白滿為限,縫合作浪中,坑火燒,使亦,卻滅火內,肚著坑中,還

以滅火覆之於上,更燃火坑,壹面米頃便熟,香美異常,非煮灸之例。”這

種方法名日“胡”,實則無異於周代“八珍”之壹的“炮牂”。至清代,袁

枚《隨園食單》中所載“燒羊肉”,是“羊肉切大塊,重2.5~3.5 公斤者,

鐵叉火上燒之”這是明灸。今之“胡羊肉”是先大塊煮,然後蒸,配黑木耳、

黃花和其它佐料,已是古菜翻新。

2.南宋詩人陸遊吃過“胡羊肉”後,寫下著名詩句“東門彘肉更奇絕,

肥美不減胡羊酥”,稱贊胡羊肉酥軟濃香,宋仁宗品嘗後,嘆謂其“味果甘

脆”。因而時人重之,曰:“宜惹宋仁宗夜半之思也。

〔主料輔料〕

熟羊肋條肉1000 克

紅蘿蔔50 克

水發玉蘭片50 克

澱粉40 克

面粉15 克

植物油500 克

雞蛋清3 個

食鹽2 克

白糖50 克

醬油30 克

蔥末25 克

姜末2 克

醋25 克

香油25 克

蒜末10 克

〔烹制方法〕

1.將熟羊肉用坡刀片成1 厘米厚的片,放碗內,加入料酒、醬油、食鹽,

姜末、肉湯,上籠蒸爛取出,潷去湯待用。

2.將玉蘭片,紅蘿蔔均切成0.5 厘米厚的小丁,投入開水鍋內煮熟撈出。

3.將雞蛋清打發,加入澱粉、面粉,制成“高麗糊”。

4.取盤壹個,將“高麗糊”壹半倒入盤內攤開,放上羊肉,再用“高麗

糊”攤勻待用。

5.炒鍋置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四成熱時,將掛糊的羊肉推入油鍋,視

糊凝固時,起鍋潷油,再將羊肉入鍋內,用小火烙酥兩面。出鍋後,用刀改

成3 厘米大的菱形塊,按原形擺入盤內。

6.鍋內用植物油50 克

燒熱,用蔥段、姜末、蒜末熗鍋,放入白糖、醋,倒入用肉湯、澱粉、

醬油調成的芡汁,加玉蘭片、紅蘿蔔丁,視湯爆起後,加入味精,淋香油,

澆在羊肉上,此菜即成。

〔工藝關鍵〕

1.羊肉要蒸至軟爛為準,因為高麗糊外裹戒形,入口即化,風味尤佳。

2.打“高麗糊”的碗必須潔凈,抹幹生水。蛋清打至蛋白發硬,細如奶

油狀,再加澱粉、面粉拌勻即成。

3.本菜名曰“稀鹵”,宜用“二流芡”,稀而透明為佳。

〔風味特點〕

1.羊肉滋味鮮美,營養價值較高,自古為人所喜食。在周代的“八珍”

中,以羊肉為主料的就有“炮牂”和“搗珍”。在三牲六畜中,古時把羊列

於犬豕之前,反後於牛。在《左傳》中,還記載了為宋國宰相華元駕車的羊

斟因不曾分得羊肉吃而使華元被俘的故事。公元607 年,宋鄭兩國交戰,戰

前華元殺羊鼓勵軍官,羊斟因沒有分上羊肉而懷恨在心,他狠狠地說:“分

羊妳當家,交戰我做主了。”他單車獨放,陷入重圍,致使宋軍大敗,華元

被俘。

2.羊肉的烹制方法很多,據考,漢代已有用羊的不同部位的肉而烹制的

名饌了。長沙馬王堆壹號墓出上的“遺策”上,載有“肋”字。而北魏賈思

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的“作胡羹法”,所用主料就是“羊肋六斤,又肉

四斤”。這裏的“羊肋”即是羊的胸部兩側的肉,調之以“蔥壹斤,胡荽壹

兩,安石榴汁數合。”之後,羊肉按部位切割和烹制分得更細,清代的“全

羊席”,就是以部位分烹羊饌的總匯,據《隨園食單》所記,已有72 種之多。

3.“稀鹵羊肉”是選用肋條肉,先煮,後蒸,再炸,然後掛糊烙酥而成

菜。此菜的烹制方法可追溯至周代的“搗珍”和“漬”。南宋詩人陸遊的“東

廚羊美聊堪絕,北面鈴稀莫強愁”詩句,說的是密院羊肉很絕;“棧余羊絕

美,壓近酒微渾”則是說,好幾天吃不到肉了,途中見羊,口水直流,不醉

不休。由此可見,古代用“肋”烹制的羊饌風味極佳。

手抓羊肉〔主料輔料〕

羊腰窩肉1000 克

精鹽5 克

蔥段25 克

味精2 克

花椒2 克

麻油5 克

醋75 克

醬油65 克

辣椒油50 克

桂皮5 克

芫葵25 克

胡椒粉2 克

姜片15 克

黃酒5 克

大茴香25 克

[烹制方法]

1.將羊肉斬成約13 厘米長、2 厘米寬的條塊,洗凈。

2.將芫荽末、蒜末、胡椒粉、醋、鹽、醬油、味精、麻油、辣椒油等放

在碗內調成芡汁。

2.將鍋放火上,放入羊肉,加足水。先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後,撈出

洗凈,倒去水,換入適量清水,再放入羊肉,加大茴香、花椒、桂皮、蔥段、

姜片、酒、鹽,用大火燒開。然後蓋上鍋蓋,煮到肉爛。將肉撈出,盛在盤

裏,由食者用手抓著羊骨蘸料汁吃。

[工藝關鍵]

1.選料以羊腰窩肉為最佳,必須帶骨,成菜後不必改刀,由食者抓著骨

蘸料而食,才不失“手抓”風味。

2.羊肉宜小火慢煮,以軟爛為度,入口輕咀即化,始正宗風味。

[風味特點]

1.金風送爽之時,在遼闊的草原上,是羊肉最肥美的季節。應節令而食

“手抓羊肉”,壹般是現宰現燒,風味尤佳。

2.蒙古族、哈薩克

族等十多個民族,每逢年節、豐收和招待客人,都喜歡吃“手抓羊肉”,

或用來慶祝和敬客,當地的漢族人民,亦奉此品為傳統名菜,流傳西北、內

蒙古壹帶,如在陜北,也被列為名菜之壹,凡來大西北觀光者,無不以食此

為快。

3.本品肉食軟爛,酸辣鮮香,無膻氣,富營養。用手抓食,古風猶存。

凍羊膏

[主料輔料〕

羊肉500 克

豬皮150 克

香菜10 克

蔥20 克

姜10 克

精鹽3 克

料酒50 克

醬油25 克

醋13 克

胡椒0.5 克

白糖8 克

甘草5 克

花椒4 克

大茴香1 克

香油25 克

小茵香1 克

[烹制方法〕

1.將羊肉洗凈,剁成3 厘米塊,用清水沖洗掉血液,再用沸水氽透,瀝

幹水分。豬皮洗凈,蔥、姜、香萊擇洗幹凈,切成段和米分散。

2.將羊肉放置鍋內,加豬皮、蔥、姜段、甘草、大小茴香、花椒(用布

包好),放清水750 克

,先用大火燒沸,撇去浮沫,再加精鹽、白糖、料酒、胡椒,加蓋,改

用小火,燜煮熟透。

3.將羊肉澇出(揀去豬皮、蔥、姜、香料)放人搪瓷盤內,再將湯汁過

濾,倒人盤內以淹沒肉塊為度。冷凍凝固成膏。4.先將羊膏切成片,放人盤

內調和成汁,澆在盤上即成。

[工藝關鍵〕

在燜煮時,要不斷撇去浮沫,保持小開,不能翻浪,以免湯汁渾濁不清。

[風味特點〕

此為西北冷菜名肴,晶瑩滑潤,芳香適口,夏令應時,佐酒最佳。

最後送壹個大菜

烤全羊

[主料輔料]

羊羔1 只

香油l00 克

植物油1000 克

蝦醬100 克

白醬油200 克

面醬100 克

大蔥段250 克

花椒粉3 克

香菜100 克

胡椒粉2 克

白糖15 克

[烹制方法]

1.將羊宰殺後,使之伏在案上,從脊背把毛分向兩邊,用60℃的開水澆

入,把羊毛刮洗幹凈。然後投入80℃的熱水鍋中,浸燙壹下撈出,用白醬油

擦抹於皮面,再用花椒水、胡椒水抹於羊腹腔內。

2.用鐵叉將羊腹撐開,用兩個鐵鉤分別鉤住兩條後腿,將植物油分兩次

抹於羊的表皮。俟爐膛燒熱後,將羊掛入爐內,烤至金黃色,以熟為度。出

爐後裝入大盤內,上桌再片成薄片,隨薄餅、蔥段、蝦醬(燒香油拌勻)、

面醬(加白糖拌勻)、香菜而食。

[工藝關鍵〕

1.選料嚴格。羊羔宜在2 歲以下,重約15 公斤的當年羊羔為最佳。

2.烤羊是完全依靠爐內底火和爐內壁反射的高溫燜烤而成。蒙古族壹般

用野杏、桃、李、樺木和生長在沙漠中的紮格木等木炭作燃料。在烤的過程

中,要隨時從爐壁半腰的玻璃窗口或爐下口觀察,調整火力,保持文而不烈,

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風味特點〕

1.“烤全羊”是內蒙、新疆、甘肅、青海等地的傳統宴席名饌。蒙古族

則稱之為“吐魯幾卡瓦甫。”據考證,遠在10 萬年前河套地區的鄂爾多斯人

已經用火烤燒獵獲的野獸,可見烤全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2000

多年前周朝“八珍”之壹的“炮牂”就是烤羊。《禮記·內則》載:取羊宰

殺,挖去內臟,將紅棗塞於腹中,外用蘆葦裹住,再糊上壹層粘土,放在火

上烤。待外殼燒焦,即掰開。雙手濕水,趁熱摩凈外殼上的灰膜,用米粉開

漿粘在羊皮上,放入滅頂的油鍋中炸香。然後取出,切成長塊,配好香料,

轉放入小鼎中,置於大鍋水中燒,開水不要浸過小鼎。三日三夜用小火燉之

不停,最後取出上碟,用醬、醋之類佐料調味而食。其技藝之高,使人瞠目。

由此觀之,“烤全羊”與“炮牂”不無淵源關系。

2.本菜上品,金紅油亮,外焦裏嫩,又酥又香,油而不膩,隨薄餅、調

料、香菜而食,別有風味。

用料:適量新鮮羊肉,孜然粒或孜然粉,鹽適量,油

制作方法:

1、將羊肉切片(或薄塊)

2、上油鍋,待油熱加入羊肉片,大火不停翻炒

3、待肉開始變色時加入孜然及鹽,不斷翻炒

4、待鍋中肉自己流出的汁收幹時,盛出上盤趁熱吃

註意:

1)切記不可用凍過的羊肉,最好用帶肥肉的羊肉

2)切記要不停翻炒

3)肉自己會出汁,壹定要等汁收幹

4)鹽不可多放,孜然則可多放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