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正月十五有哪些習俗?

正月十五有哪些習俗?

1,元宵節吃“元宵”。

在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國壹個悠久的習俗。元宵叫“湯圓”,成分不壹樣。

起初,元宵節的時令小吃不是元宵。南朝時是用肉和動物油熬制的豆粥或米粥。在唐代,它是壹種蠶形面食和烤餅。直到宋代才出現了用糯米粉和果糖做的元宵,不過那時候不叫元宵,叫浮餃或者湯圓。

後來,因為這種食物是元宵節時專門吃的,所以叫元宵。

其實湯圓和元宵的區別只是大小和有沒有餡而已!南方人用糯米做成龍眼大小的圓球,稱為湯圓。

北方人吃更大的餃子,餡大的餃子叫元宵,商人也稱之為“元寶”,也象征著繁榮昌盛。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是同壹個意思,代表的是團圓和美好,日子越來越紅火。

俗語有雲,和為貴。家庭和睦和家庭團聚是壹個完整家庭的重要因素。所以元宵節壹定要和家人壹起吃“元宵”。

2、上元祈福

上元祈福(拜天帝)。壹月十五日是上元節,也是天帝的生日。按照民間的說法,這壹天是三界公共生活,所有的人家和寺廟都在淩晨舉行盛大的儀式來慶祝它。祭祀儀式就像在農歷九月初九慶祝天堂的生活。需要讀三界公經來祈求好運。

3、元宵節“送燈籠”

元宵節又叫燈籠節,燈籠與燈籠諧音。所以,打招呼的燈籠有求孩子多添花的意思。春節歌謠包括:十四燈、十五燈、十六燈,可見打燈籠已經成為元宵節不可或缺的活動。

唐朝以後,花燈不僅種類繁多,千變萬化,而且成為壹種流行活動。宋代是燈籠的全盛時期,燈籠形似玻璃球,也用五色蠟紙、菩提葉、羊皮、龜甲等制作。它們華麗而精致。

4.元宵節舞龍舞獅

龍是吉祥的神話動物,是民族的圖騰和象征。元宵節期間,全國各地都有龍燈。

早期的龍燈大約有七八英尺長。紗線被綁在竹筒上做成龍形燈籠。在龍頭和龍身內部點燃數十支蠟燭,然後綁在木棍上。十幾個壯漢把他們擡走了。表演時,龍頭追著龍珠,姿態優美地翩翩起舞,俗稱“制龍”。

5.元宵節解開燈籠上的謎語

除了燈籠,元宵節最受歡迎的活動是猜燈謎。燈謎是把壹個謎語貼在壹盞燈上,這樣人們就可以壹邊欣賞燈,壹邊猜謎語。

答案集中在單詞的意思上,比如壹個單詞,壹首詩,壹個物體或者壹個名字。因為謎語很難猜,就像老虎很難被射中壹樣,它們也被稱為燈虎(也叫胡雯)。

燈謎是中國獨創的民間藝術。由春秋時期的隱句構成,漢魏時期才稱之為謎語(漢武帝時東方朔擅長隱語,曾在武帝前與武帝寵信的郭舍人說隱語,深得武帝信任)。

南宋以後,人們才在燈籠上寫謎語。元宵節,人們猜春燈謎,有人引用燈謎的所謂射法,稱為射燈謎。從那以後,每到元宵節,全國各地都要猜燈謎。

6、元宵節走百病

又叫“遊萬病”、“祛百病”、“走橋”,是壹種消災祈福的活動。元宵之夜,女人相約壹起出遊,看到橋就要跨過去,以為這樣可以治病延年。

7、元宵節老鼠接老鼠

追鼠節在農歷正月十五舉行。

蠶農在正月十五煮壹大鍋黏糊糊的粥,有的在上面蓋壹層肉,把粥盛在碗裏,放在老鼠出沒的天花板、墻角、嘴邊,壹邊說著什麽,壹邊詛咒老鼠又來吃蠶寶寶了。傳說這樣做,今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了。

8.元宵喜迎子姑

英子谷,或拜董師娘。子姑又叫齊(七)姑,在北方叫廁所姑、坑姑。古老的民間習俗是在正月十五祭祀廁神子固,並供奉龍船、蠶和蠶。

在迎接子姑的夜晚,人們用稻草和布頭綁上子姑的畫像,晚上在廁所裏用豬圈迎接。它真實地反映了善良、忠誠、同情弱者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9.元宵節踩高蹺

高蹺俱樂部壹般是群眾自發串聯組織起來的。正月十壹、十二,人們開始上街,意思是告訴人們今年很多民間花會都要掛個號。正月十五,我正式上街,直到十八大結束。

10,元宵節祭祀門戶

古代有“七祭”,是其中的兩個。祭祀的方法是在門上方插上楊樹枝,在盛有豆粥的碗中插上壹雙筷子,或者直接在門前擺上酒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