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們的中秋節都有什麽習俗?都是怎麽過的?
說中秋,我們必須要說有關中秋的文化和歷史傳承。文化只有存在於人民當中在不會失傳,才會越走越有氣息,才能讓文化的精神延續。中秋節,的別名也是很多我們就說幾個就好:月夕、八月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等,? 中秋節開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壹。今天我們就壹起看看中秋節那些我們熟悉但是有很陌生的習俗。以及作為是怎麽度過中秋節的。
習俗壹:十五的月亮十六圓,賞月在中秋節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因為月亮在中國文人的眼裏代表著家鄉,代表著思念得人。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還沒有那麽流行起來。然而到了唐代,中秋賞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在到了宋朝時,在了歷史沈澱的基礎之上,形成了以賞月的 習慣,正式定為中秋節。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
(宋)蘇軾: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訴說著自己的情懷。《太常引》(宋)辛棄疾 “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感慨想報效國家之心態,對國家的擔憂。
習俗二:既然是中秋節,吃月餅。據《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禦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用於表達自己的心意和對月餅的喜愛。蘇軾所做的《月餅》這樣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誇自己的月餅入口酥而可口。
習俗三: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總會想起壹些觸動自己心底的事。遠方的親人,遠在他鄉的孤獨。或許品壹小杯桂花酒,更能讓自己的心緒,慢慢的釋放。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