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減肥食譜 - 散文||惡香入魂

散文||惡香入魂

文/丹水泉

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傳承,福州的美食和技藝形成了獨特的地方。由於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影響,福州人擅長烹飪海鮮。除了註重食材的固有味道,還強調優雅和嫩滑,擅長用蝦油調味提鮮。我也比較喜歡糖醋,不管山珍海味,最喜歡用難吃的。所以,如果說鹹蝦油是福州味道的關鍵,那麽醇香的紅酒糟才配得上福州味道。

福州人什麽季節吃什麽吃什麽喝什麽,用什麽調料,這是已經確立的。炸蛤蜊和炸螺螄好像是盛夏的那個點。酸菜魚也必須隨風沈浮,只有臘八後開塘的大鰱魚才能成為春節待客的重點。

在福州,壹片普普通通的爛筍片,可能與清末福州林、陳、黃、鄭四家的弄堂故事有關。在汀江民安村,壹位老人的推車賣著涼粉和果凍,在很多出國打拼的福州人心中,這是不可替代的。離萬裏不遠,也要帶幾罐去外國。對他們來說,醬裏的老酒和酒糟的味道,夾雜著蟑螂的鮮味,那是他們家鄉福州的味道。水部做的發酵小腸,會讓幾個在福州長大的朋友津津樂道。文儒九號的名菜油鱔,脆而嫩。此外,鰻魚產於臨海的長樂梅花、張崗村,骨軟肉嫩,常成為政商宴請的必備菜肴。閩菜中幾乎所有的宴席都少不了清淡難吃的螺螄和醉雞,還有酸甜可口的荔枝肉,成為福建文化的經典象征。

這些主菜都是以姓氏和職位出名的。再說,樸實無華的爛湯羊雜火鍋,壹壺自釀的陳年紅酒,會給寒風中的人們帶來多少暖冬的白日夢。青城寺外剛出爐的光餅和紅酒糟五花肉片夾在裏面。我以為這是世界上肉夾饃的楚喬。

對於福州人來說,紅色的酒糟不僅是味蕾獨有的記憶,也預示著冬天的到來。福州人有在家釀青酒的習俗。冬季至日前後,氣溫轉涼,是釀酒的最佳時間。經過50天的發酵,春節時可以拿出來招待親朋好友。所以青酒也叫春酒。

閩東的上等糯米和紅曲米釀制的青紅酒,晶瑩剔透,酒體豐滿,回味悠長,酒味很濃。周良工《肖敏集》有玉帶春、西施紅、狀元紅、畢夏酒。指的是福州的青酒。郁達夫在福州牯嶺喝過青酒後,在《福建滴水》中對青酒贊不絕口:“酒的顏色紅如桃汁;浮在表面的不好的東西,壹個接壹個,更像是美人臉上的胭脂之美。.....嘗了幾口,覺得這種用紅酒糟釀造的甜酒真的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鮮甜,有香檳的味道,沒有紹興的味道。”

新酒開的時候,要把酒汁瀝幹。沈澱在壇底的酒糟顏色深紅,有壹種奇怪的混合味道。這種香味既有酒香,又有吊人胃口的香味,難以形容。福州人稱之為爛香。這種酒糟因色澤紅潤,被稱為紅酒糟。閩菜用的紅酒糟就是這種家釀青酒的沈澱精華。

紅酒糟色澤鮮艷,香味醇厚。用於制作菜肴,酒香四溢,回味無窮。在福州,有很多種不好的方法,比如糟醅、糟醅、炸糟、糟醅、醉糟等。用紅糧做壹頓飯,就像給壹道菜塗上鮮艷的胭脂,壹眼就足以刺激人的食欲。是福建壹絕。這些不同的烹飪手法具有防腐、去腥、增香、增色、開胃、健脾的作用,構成了福州菜的獨特風味。而這種飲食文化也影響著周邊城市,甚至在臺灣美食的陰影下,依然不乏福建的韻味。

帶著福州原產地來到臺灣省的紅酒糟,是最接近臺灣省客家人制作的福州原貌的。他們稱紅醅肉為“糟母肉”,多在農歷十二月下旬制作,以祭神祭祖。是客家人的傳統年菜。客家的紅酒糟必須是熟肉,先塗上鹽,再用紅酒糟腌制壹周,然後裹上粉炸。除了濃郁的酒香,它還增加了壹點油炸香脆的味道。還有壹種特色小吃叫做紅酒肉丸。糖醋糯米粉裹上用紅酒粒腌制的五花肉丁和切碎的冬筍、香菇。在熱油鍋裏炸至金黃色,然後泡在湯裏吃。口感軟糯有彈性,酸甜可口,微鹹。它也是臺灣飲食男女的最愛。

民以食為天,懂得吃才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吃遍全國,每個民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技巧。上世紀80年代初,由福建烹飪大師強木根、強曲曲主持的壹道清淡難吃的香螺,不僅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國宴廳,還招待了美國裏根總統和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我還獲得了金杯和全國烹飪比賽的大獎。炸鰻魚和荔枝肉也走出國門,傳播到東南亞、美洲、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世界各地。如今,全國各地的地方菜都成了人們吃膩了大菜之後的回歸自然。錢山走過之後,有了某種坦率。

立春,去過壹次以爛香為主題的春酒,真的很刺激,聚春園的大廚在做菜。聽說光是食材就準備了好多天。現在回想起來,嫩滑的黃花魚彌足珍貴,但醉鴨片才是最精彩的冷鮮肉。據店主介紹,買回來的鴨子要用酒糟餵壹周。去骨的胸腿肉洗凈晾幹後,要用茅臺酒略腌,雙面油炸,冷卻後用好的壞油浸泡入味。成品外觀呈紅色,皮脆肉緊,融合了酒香和鴨肉的醇香。蘇東坡壹定是吃了它才有了“紅酒酸成鴨,酒後甜”這句詩。

不愧是聚春園的廚藝。三絲混爛雞已經表現出刀功的精妙和身體不好的本質。山雞紅燒起來也很好吃,雙酥爆炒更是鮮亮。醉香蕉甲蟲,烤紫菜,壞鴨胗,雜拌海蜇,四道涼菜,顏色妙不可言。量不多,但是很細,不能嚼,只好細細品味。如果喜歡,還可以蘸點略帶紫色的醬料,不起眼的涼菜瞬間變成壹道色香味俱全的風景。朗朗上口的文字之美我就不多說了。好像當時每個吃貨都誇他們。哪怕是竹鏟的家常菜海鮮,也是煮出來的,就像《壞鏟頌》裏記載的,“金刀切入霜天,越襯春纖越細。捧出“紅酒第壹想溜,小薺無言饕餮,人稱“聞梅”。

著名的“壞羊”據說在臺灣省很有名,但福州的家族式管理其實更精細。羊肉是直接從福清高山買的。蘿蔔壹塊塊的鐵架,還有生菜壹塊塊,白的是白的,綠的是綠的,羊肉紅的是發酵的,大砂鍋熱氣騰騰的端上桌,身後不遠處的音箱漫不經心的走著閩劇《園中夢》的唱段,仿佛壹下子把春宴推到了清末民國的景深。更何況還有北峰臨陽寺的臘梅清供,微微清香,不知不覺讓人覺得這福建古宅裏的砂鍋雅俗共賞,悠然通達。

我在春華餐廳品嘗過強陶珍師傅的產品,但那天並沒有什麽特別之處。只因為刀法精湛,炒的火候,所以才好吃。然而,廚師的技藝卻隱藏在極簡的蔬菜中,壹道雞油燉冬筍、茭白,就展現出了可怕的玄機;壹方水土,另壹方似乎是飲食中最顯眼的線索。

壹款春酒,如此精彩,主要靠閩菜大師的功力和優質正宗的食材。但因為價格高,只能“忽高忽低”。我覺得好的飲食文化除了沈澱,還要養成。妳壹定要抱著別人不懂妳也不是真懂的態度去研究文化,才不會導致文化傳承的衰落。由此,聯想到福州美食。雖然海鮮美食是福州的強項,但也有很多知名的原料易得的家常菜,如荔枝肉、醉排骨、淡鱔等。文化這出戲只要唱到位,把他們推向全國並不難。

不幸的是,今天福州的大街小巷都是廣東菜和四川菜。看著年輕人說著蝦油味的普通話,吃著剁椒魚頭和麻辣火鍋好。經常向福州餐飲業的朋友抱怨,很難吃到真正好的福州菜。和“佛跳墻”壹樣,老福州人平日裏吃不吃大概都要打個問號,而春節過年家家必點的爛魚爛肉也不必壹味追求糖醋,加點辣。——至少讓福建的爛香來得更熱烈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