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解析,脾胃濕熱、肝膽濕熱有何不同!附食療方法
脾胃濕熱,亦稱中焦濕熱,是指濕熱郁結於脾胃,使脾運失常胃失納降所導致的病證。大多是因感濕邪或者飲食不當,過食肥甘,造成濕熱,蘊結於脾胃內導致的。其癥狀可見脘腹脹滿、體疲身乏、便溏尿黃、口苦身熱、易渴少飲,甚至面目皮膚橘黃,舌苔黃膩,脈濡數。其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利濕。
肝膽濕熱是指濕熱蘊結肝膽的病證,多為外感濕熱邪氣,或嗜酒,暴飲辛辣肥甘,濕邪內生,或脾胃運動異常,濕濁內生,郁而化熱,防遏肝膽疾病由脾胃運動異常,濕濁內蘊,郁熱轉化,抑制肝膽引起..其癥狀可分為肋骨疼痛、內感灼熱、腹脹厭食、口苦、大便幹燥、尿黃或赤、體黃或眼黃、舌大、舌苔黃油膩、脈串數等。其治療方法主要是清利肝膽濕熱為佳。
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存在壹些***同點,故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將兩者混淆,首先本文便先為大家介紹壹下兩者的***同點,如下所述:
1、病因相同,都多由感濕熱之邪或飲食不當如偏嗜肥甘厚膩,釀生濕熱所致。
2、有部分相同的脾胃癥狀如腹脹厭食、惡嘔、納呆。
3、望舌苔都可見舌紅苔黃膩濕熱之象,且口苦身熱。
4、小便泛黃,均可出現黃疸。
雖然兩者間有相似之處,但仍然是可以相互區別的,以下是兩者間的不同點:
1、雖然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都是濕熱郁結,但它們的偏重程度不同,脾胃濕熱濕比熱重,其中濕會導致四肢困倦、呆木、腹脹會比較明顯明顯,但熱表現相對較輕;肝膽濕熱,熱比濕更為嚴重,表現為體熱、口幹、口苦、大便幹結、尿短紅、黃表現較為明顯,但濕表現相對較輕。
2、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均有脾胃功能失調的癥狀,但是脾胃濕熱的脾胃功能失調之癥是濕熱蘊結脾胃,脾失健運胃失納降所致,在於脾胃虧虛,導致濕重,郁久化熱導致濕熱,故脾胃濕熱時,脾胃功能障礙較嚴重,其相關表現較明顯,如厭食、納呆等;而肝膽濕熱的脾胃功能失調之癥是濕熱郁結肝膽,累及脾胃所致,即兼有脾胃功能障礙,其相關表現較輕。
3、肝膽濕熱由於濕熱郁結肝膽、疏泄受阻、 肝氣郁滯、不通則痛而致脅肋部脹痛不適,且肝膽濕熱有濕熱下註的癥狀,如陰囊濕疹、潮濕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癥狀,但脾胃濕熱為脘悶腹痛癥狀,無肋脅脹痛和這些濕熱下註的癥狀。
現由於現代人的生活水平上升,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失調,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之癥在現代人中比較常見,雖然可以調理,但此病還是要多加註意,以預防為先,以下便介紹壹些預防及治療的措施: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戒煙戒酒,少吃燒烤等肥膏狗味之品,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吃辣,註意健脾養胃,疏肝宣肺。
2、養成 健康 的作息習慣,可以促進人體陰陽氣血調和,當然可能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無法做到,但可以相互協調,為自己量身制作壹個計劃。
3、適當的 體育 鍛煉,壹定的運動量,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
4、要有壹個積極快樂的心態,心情愉快能保持肝氣舒暢,防止氣機郁滯,從而化生濕熱。
5、當然已經有脾胃濕熱或者肝膽濕熱的患者,也不要著急。脾胃濕熱患者的建議平時服用山藥薏米赤小豆粥或者根據患者癥狀找中醫師處方選擇藿樸夏苓湯、三仁湯,肝膽濕熱的患者則建議口服龍膽瀉肝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