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養殖產業鏈:成長之路期貨市場陪伴了20多年
從初次相識到深度融合是市場選擇的必然結果。
2000年以來,國內民營飼料企業發展迅速,逐漸成為飼料養殖業的主力軍。與國企相比,民企在生產經營和衍生品利用上更加敏捷。他們有的在自己的探索中逐漸找到期貨和現金融合的最佳方式,有的在上遊大油廠基差交易的推動下,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如今,期貨市場已經成為飼料行業降低成本、防禦風險的主要渠道。
禾豐牧業是壹家立足東北的飼料養殖企業。其第壹次接觸期貨市場是在2000年左右,當時國內期貨市場剛剛起步。禾豐牧業副總裁孫1997掉進公司,做采購業務盡職調查20多年。他向《期貨日報》記者回憶,當時公司對期貨的認識還只是初級階段,也就是簡單的投資類型,伊稀利用杠桿通過期貨市場做小做廣。禾豐牧業的市場調研之路也由此開啟,於是他們交了壹部分“學費”,積累了經驗。2010左右,在高管層的支持下,他們開始嘗試升級期貨操作,逐漸從投資型轉為戰術型。
從按自己意願交易的公司,到根據上下遊行業的購銷情況進行玉米和豆粕的對沖操作。在孫的親身經歷中,飼料產業鏈企業對期貨的認知和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並日趨成熟。
“在北方的飼料企業中,我們接觸和使用期貨比較早。南方飼料產業鏈上的企業集體對期貨的認知度和接受度更高。”孫對說:記者還了解到,目前華南十大飼料企業中,大部分都參與了稀貨貿易。“壹方面,大企業開始做,小企業自然會趕上。另壹方面,上遊大型油廠通過基差交易的實施,深刻影響著飼料養殖業的風險管理意識和手段。如今,期貨已經成為產業鏈企業不可分割的基礎工具。”
在市場發展大潮中逐漸了解期貨力量的飼料產業鏈企業還包括1998成立的雙胞胎。和禾豐牧業壹樣,雙胞胎以前都是直接從貿易商那裏買原料。他們當月需要多少玉米和豆粕,就去市場買,不考慮長遠做什麽。“2004年前後,我們目睹了中油廠的大洗牌,對行業影響很大。原因是采購時沒有使用期貨套期保值,導致國內大部分油廠關閉,跨國油企紛紛陷入中國市場,改變了國內油廠原有的格局。”雙糧系總經理張啟榮說,看到油廠經歷的情況,作為下遊企業,他很震驚,開始對期貨市場有了初步了解。“十幾年來,從雙胞胎的發展歷程和實際應用來看,期貨是飼料企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油廠經歷的階段,飼料企業也在經歷或未來將處於邊緣。如果現在不學會使用期貨工具,不做套期保值,未來飼料企業的發展將處於很大問題的邊緣。”
張啟榮回憶,雙胞胎是2005年左右開始涉足期貨市場的,壹開始也是投機交易。隨著期貨服務實體功能在實踐中的逐步實現,期貨越來越被視為風險對沖的工具。“尤其是近幾年,企業不是在比拼現貨采購的技巧,未來采購將處於中長期布局挑戰的邊緣。在全球壹體化的時代,應該更多的考慮三個月或者半年後的采購。做好的幾率更大,做不好的風險也大。這就需要利用期貨市場,利用期貨作為采購的輔助手段。作為避險工具。”
如果說飼料行業是在目睹上遊行業的慘痛教訓時才知道期貨,風險管理意識是在大油廠的潛移默化下逐漸成熟的,那麽豆粕、玉米等飼料品種的操作經驗,則在短時間內極大地幫助了下遊蛋雞理解和接受了雞蛋期貨的饋贈。據沈丹總經理李慶義介紹,沈丹以前是壹家養豬的國企。後來企業改制,沈丹依托湖北的地緣優勢做雞蛋養殖,迅速發展成為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的雞蛋加工養殖企業。在沈丹乃至蛋品行業,李慶毅是較早接觸期貨的企業經理。“2002年前後,飼料相關品種中,只有個人做壹些期貨交易,沒有公司層面的。因為我每天和現貨打交道,發現只要期貨漲,現貨就漲,豆粕和玉米明顯,所以價格低的時候我就買壹點。”
有了這些經驗,沈丹集團在雞蛋期貨上市之初就積極參與市場。李慶壹說,“在雞蛋期貨上,沈丹參與的比較早。早在雞蛋期貨上市前的調研階段,大商所的專家就多次到湖北和沈丹考察。每次參加,我不僅參與討論,還參與制定相關規則。”李青毅自豪地說,2013,雞蛋期貨上市的首席是壹個奇跡,他在現場見證了這個有意義的時刻。“雞蛋期貨是沈丹期貨市場的發展方向。經過計算,我們可以確定什麽時候得到雞;同時,沈丹還利用期貨市場鎖定可接受的雞蛋價格,方便在超市終端銷售時作為雞蛋價格優惠的依據。”
產業鏈越來越熟悉衍生工具的使用。
改革開放40年來,春風雨露滋養了飼料養殖產業鏈企業的不斷發展,其中期貨市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在孫看來,期貨市場在禾豐牧業發展應對產業變革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壹方面,它通過價格發明的功能為企業的采購和銷售提供價格指導。“我們最多只能預測最近壹兩個月的價格,期貨市場可以看到1年後的遠期價格,讓企業對未來的走勢有壹個基本的判斷。”這也促進了行業生產經營的準備工作。“根據期貨價格可以確定當月的進貨數量,采購進度更有計劃性。”
另壹方面,隨著行業對期貨工具應用的不斷完善,期貨不僅是抵禦風險的重要工具,也是很多行業降本增效的手段。孫舉例說:“飼料企業有采購需求,是天生的多頭。正常情況下只能買壹個月的現貨,最多兩個月。當貨物被退回時,妳必須支付妳應該支付的金額。期貨市場給了我們更多的選擇時間,我們可以從很遠的地方進貨。我們與供應商協商,由* * *在期貨市場運作,所需資金將比直接購買現貨少得多。”
傳統套期,企業買基差點價格,鎖定價格成本。但這是壹份遠期合同。如果期貨漲了,“點價”對企業來說是對的,但只是浮盈。為了規避後期價格下跌的風險,企業通常可以賣出期貨,鎖定點價格利潤。孫表示,如果企業采購基差為100元,期貨價格為3000元/噸,則采購成本為3100元/噸。如果第二天期貨價格上漲到3100元/噸,企業可以在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從而鎖定100元/噸的利潤。
對於禾豐牧業來說,經過多年在期貨和衍生品方面的投資和探索,他們已經建立了相對成熟的交易理念,敬業的開發者,嚴格的規章制度。除了傳統的套期保值和逐月套利,還將基差交易與期貨、期權操作巧妙結合,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對於基差交易,孫認為,雖然基差交易模式已經成為油廠的完美保障,風險已經轉移到下遊企業,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基差交易也給飼料企業帶來了機遇。在他看來,沒有依據,就沒有選擇價格的權利。關鍵是如何更好地利用基礎為企業生產經營服務。“既然基價是壹種先進的交易方式,就要好好利用。禾豐牧業五六年前開始做基差貿易,現在這種模式在豆粕采購中占比較高。油廠也不斷利用基差改善服務,利用期貨市場幫助飼料企業套期保值。”
2017第壹個商品期權工具——豆粕期權上市後,禾豐牧業開始嘗試基差交易與期權交易相結合,更好的鎖定采購成本。“今年3月,期貨市場價格在3060元/噸左右時,通過油廠提供的期權組合策略,我們現貨價格的平均成本只有2990元/噸左右,並且由於期權組合合理,沒有額外的成本。通過這壹策略,我們間接為公司節約了70元/噸的采購成本。”孫對說:
他說:“在傳統的現貨交易中,供需雙方始終處於競爭狀態。基差期貨交易推出以來,我們雙方都可以在交易中從期貨市場獲利,實現雙贏。”
禾豐牧業從早期試水期貨,到率先嘗試期權工具,壹直走在行業前列。2017年5月,大豆2號新合約正式上市。2065438年2月,禾豐牧業旗下沈陽禾豐膨化飼料有限公司試圖套現大豆2號第壹單..當時合豐集團遼寧采購中心高級采購經理李明軍表示,目前的現金調撥是根據倉庫儲存大豆的實際質量來協商采購價格,可以規避前期運輸過程中大豆質量變化的風險,解決外貿物流和匯率的風險。未來公司還將參與大豆2號期貨交割,希望翼期現金交割成為穩定的大豆采購渠道。
現在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要采取原材料采購、利潤鎖定等對沖策略。除了加大資金投入,我們還成立了研究團隊,培養自己的研究和交易人才。在禾豐牧業看來,未來將根據企業戰略的需要,對包括制度、資金、研發、風控、激勵等在內的現金體系進行改革,有針對性地進行投資,使期貨和衍生品的操作與現貨操作深度結合。
產業規模化和衍生品系統化相輔相成。
對於現在正在研究期整合十多種方式的飼料養殖企業來說,合約規則的每壹次優化也促進了其參與期貨市場。在李慶毅看來,最難忘的是2017年開始實行的每月每日送蛋、送車新制度。“由於新制度更符合雞蛋作為鮮活農產品保質期短、即賣即賣的特點,增加了市場可交割量,大大提高了工業企業參與期貨套期保值的積極性。目前期貨交割已經成為周邊蛋雞很好的賣蛋渠道。”李慶毅指出,“尤其是2017年初,雞蛋現貨價格持續下跌,行業虧損嚴重。雞蛋期貨為蛋雞養殖業提供了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難關。”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貼近現貨實際,充分發揮期貨市場服務行業的功能,大商所充分利用雞蛋合約,創新推出了月度日交割和整車交割制度。與壹份合約只有壹個交割日期的壹次性交割方式不同,在每日交割方式下,賣方客戶可以在交割月份的第壹個交易日至最後壹個交易日的前壹個交易日自願申報交割,壹份合約的最大交割日期增加到18。同時,在現有標準倉單交割的基礎上,增加了托盤交割,賣方可以在交易所指定的托盤交割地點將貨物裝載到買方的托盤上,既契合了雞蛋的現貨交易,又減少了倉儲損耗等費用。
新制度實施後,由於交割成本的降低和交割便利性的提高,現貨套利更加順暢,期貨市場運行質量進壹步提高。雞蛋期貨市場不僅規模大幅增加,而且流動性顯著提高,期貨與現金的相關性增強。此外,雞蛋期貨已成為中國最活躍的非159合約農產品期貨。
“在不久的將來,無論是飼料行業還是養殖業,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孫告訴《期貨日報》記者,除了主營飼料產業,禾豐牧業還在積極布局養殖業。“作為飼料企業,我們也需要提前做好相關布局,促進企業規模化、集團化發展。”20多年的工作經驗,孫見證了飼料行業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在他看來,未來飼料行業的整合將會加快,尤其是在江南,尤其是廣東。“飼料企業必須通過規模降低生產成本和費用,提高效率,才能更有競爭力。中小企業的生存會越來越艱難,大企業的優勢會更集中,飼料行業的方向會更專業化、更大化。”
不僅飼料行業未來會呈現規模化發展趨勢,在李慶義看來,蛋雞養殖業也是如此。“前十幾年,養雞基本上是四年壹個周期,也就是每四年就會經歷壹次行業大虧損。”李慶義說,當時中小型養雞戶多,抗風險能力差。當形勢不好時,他們會因為虧損而退出市場。活下來的雞農在市場歷練中逐漸成長,學會並開始使用風險管理工具,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忍耐力和資金儲備,等待春天的到來。小戶退出,大戶越做越大,這是蛋雞養殖業的發展趨勢。
飼料養殖產業鏈企業的這種規模化、集團化發展趨勢,為其更好地利用衍生品工具奠定了基礎。孫認為,在這樣的產業發展背景下,衍生工具在企業實際運營中的應用頻率會更高,成熟與當下的結合會更緊密。“期貨市場不斷優化合約規則,更好地服務行業;對於行業來說,也要研究期貨的規則,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產業和期貨壹起走,壹起努力,融合的速度會更快,效率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