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大棚怎麽建設
考慮到大棚面積有200畝,在種植管理上需要不少人工,可以考慮直接建設成智能溫室大棚。
溫室大棚,作為反季節作物種植的必備建築物,廣泛應用於經濟附加值高的作物種植中。如今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山東壽光等地區的溫室大棚已經實現了智能化,鳥槍換炮,成為了智能溫室。智能溫室大棚因其結構輕便,造價相對較低、建設周期短、應用範圍廣泛等原因,農業種植、育種育苗、科研實驗等方面都有其身影,用於現代化農業園區、特色農業小鎮、休閑觀光產業園的建造。
壹、設計規劃為了提升設計方案的落地可執行性,通常由設計方和使用方***同來完成。設計方壹般是有設計資質的專業機構,根據使用方的應用目的、建設場地環境、當地氣象歷史數據、建設預算、地質情況、土壤成分、後期管理使用人員等需求,因地制宜。
溫室設計
關於整體布局、采用類型、跨度、間隔和開間尺寸等數據方面的設計,應考慮到結構、機械、覆蓋與支撐材料、通風、增溫、內外排水,以及環境控制系統,也就是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等多種因素,結合當地的地理氣候條件、種植作物類型,根據結構框架設計特點歸納:
①、結構布局。由於國內特殊的地理環境,通常南北棟建築的太陽直射光更佳,平均日總量透過率最高。宜采用主向陽面的屋面,其光照總量要比采用對稱向北屋面大大增加。同時為埋件結構件需求,應低於室外地面0.5米。
②、覆蓋材料。玻璃作為非晶非金屬的材料,透光率高,用於建設溫室大棚,其透光率衰減少,定期維護清理,使用周期長,是較為理想的溫室覆蓋材料。
③、通風問題。為了通風以及與外界進行熱交換,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確定溫室開窗的朝向。以當地季風的風向為依據,選擇在溫室的對應方向留下天窗,即某地風向為東南,天窗位置應在溫室的北側。
④、遮陽系統。由於玻璃溫室的特殊性,其遮陽系統多采用遮陽網之類的設備,在頂面上需留下安裝遮陽網等設備的接口,同時最好與頂面天窗有0.1米的距離,便於遮陽的同時還能開啟天窗通風。
⑤、溫控功能。溫控的實現根據季節不同,夏季以降溫為主要需求,可采用高壓噴霧等方式降溫問題。冬季實現增溫的裝備類型較多,如熱風機、采暖機、保溫簾等。根據應用的便捷性,需留下對應安裝應用的位置。
⑥、灌溉排水。由於各種農作物生長階段的需水量有壹定差異,且使用方存在輪換種植多種作物的可能性,並沒有具體規律可循。因此智能溫室大棚的灌溉問題宜采用噴灌方式,可接入水肥壹體機。
二、建設階段完成場地平整、獨立基礎、圈梁、擋水墻、水簾用蓄水池等土建建設。進行下壹步安裝工作,有主體骨架的安裝、系統安裝、現場裝配覆蓋材料安裝等。宜由專業的安裝建設隊伍進行安裝,同時需要現場和業主溝通交流好細節問題。
大棚建設
三、系統安裝
這壹部分指的是移動苗床、種植支架、種植槽、基質袋、配電安裝等,以及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相關硬件設備的安裝與調試。
智能溫室設施
重點說明下智能溫室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主要硬件設備有:空氣溫濕度傳感器、土壤溫濕度傳感器、土壤PH值傳感器、土壤電導率傳感器、二氧化碳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等采集類終端,智能電磁閥等控制終端和、智能開關櫃等設備。采集終端設備除土壤采集設備外,多采用壁掛式安裝,用螺絲固定在監測點即可;土壤類采集設備需要插入到種植土壤中;智能控制櫃是手動管理玻璃溫室的設備,宜安裝在顯眼且距地面有壹定距離的位置。各類設備的數量至少需要壹個,根據玻璃溫室的面積以及劃分的種植區域多少,數量隨之增加。
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硬件設備
安裝完成後,依次將各采集、控制、控制櫃等設備接入到管理雲平臺上,將對應的采集終端與控制終端壹壹綁定,舉例:空氣溫濕度傳感器與天窗系統的電機、采暖機、通風機等溫控設備綁定,並設定運行邏輯,即當傳感器采集到室內空氣過高時,開啟天窗、通風機,室溫降到某壹數值時關閉天窗等設備,若溫度再降到某壹數值時則開啟采暖機等增溫設備,具體數值根據種植作物生長所需而定。同理,光照度傳感器與人工補光燈、遮陽系統、土壤溫濕度、土壤PH值等采集土壤數據的傳感器與控制水肥壹體機的智能閥門等。
設備安裝
關於智能溫室大棚在雲平臺上設定的邏輯管理規則,可以隨時隨地在手機、電腦端上進行修改,即時生效。同時可根據傳感器的采集數據、智能閥門的電池/電壓/信號等數據,設置自動報警,壹旦達到報警條件,雲平臺自動向綁定接收信息的管理者,推送短信、微信、雲平臺信息、撥打電話等方式示警。
智能溫室控制雲平臺
總的來說,建設玻璃溫室的框架難度並不大,與傳統溫室的建設區別不大,而實現溫室智能化管理的重點在於對智能溫室控制系統的應用,根據種植經驗,指導雲平臺管理策略與方案,才能發揮出現現代化智能溫室的最大功效,實現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
智能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