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做什麽,春分做什麽,春分民俗活動
1,送春牛
春分馬上就到了,到時候就會有壹幅春牛挨家挨戶送的畫面。畫面用紅紙或黃紙印上壹年四季的農歷節氣,還印有農民的耕田圖案,稱為“春牛圖”。發圖的都是民謠歌手,主要說春耕、吉祥之類不逆農時的話。每去壹家,他們就更加情緒化,看到什麽就說什麽,直到主人高興了,給錢。雖然說出來的話很隨意,但是每壹句都押韻優美。俗稱“春”,春人稱為“春官”。
2、貼麻雀嘴
根據習俗,農民在春分這天放假。家家都要吃湯圓,要煮十幾二十幾三十個不用包的湯圓,用細細的竹叉放在田邊的戶外田埂上,叫粘麻雀嘴,免得破壞莊稼。
3.春節
在二月的春分,人們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節。掃墓前要在祠堂裏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宰殺豬羊,請鼓手演奏,禮生念祭文,引三頌。春分掃墓開始,先掃先人和遠祖的墳,全家、全村都要大規模出動,隊伍往往達到數百甚至數千人。開基祖墳和遠祖祖墳掃墓後,再分房給每個房間的祖墳掃墓,最後各家給私家掃墓。在大多數客家地區,春季祭祖和掃墓從春分或更早開始,最遲必須在清明節結束。
4.崇拜上帝
春分前後的民間節日有2月15日張凱的生日:王聲,又名“陳”是唐代勇士陳元光,為漳州立下功勛,死後成為漳州的守護神。2月19日是觀音菩薩的生日,每到生日,很多信眾都會去觀音廟朝拜。2月25日三山王祭祀日:三山王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名山、金山等山神。早年潮州客家移民淳為守護神,所以信眾以客家人為主。
5、陣亡將士紀念日
在周朝,有壹種在春分崇拜太陽的儀式。禮記:“祭壇。”孔《英達疏》:“又叫春分”。日壇位於朝陽門外東南日壇路以東,又稱朝日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在春分時祭祀大明神(太陽)的地方。朝日設定在春分的開始。每年甲、丙、戊、庚、任,皇帝親自祭祀,其余年份由官員祭祀。
6、豎蛋
它的玩法真的很簡單有趣:選擇壹個剛剛出生四五天的光滑對稱的新鮮雞蛋,輕輕的把它立起來放在桌子上。雖然有很多失敗者,但也有很多成功者。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間,所以有句話說,春分到了,蛋就漂亮了。立起來的蛋非常漂亮。
7、吃春季蔬菜
在過去,四溢有壹個未被打破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有句順口溜說:“春湯臟,洗肝腸。全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這成了壹種習俗。從壹年的春天開始,人們仍然在家裏祈求平安和健康。
8、放風箏
春分也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在春分的時候。甚至成年人也參與其中。風箏分為王耔風箏、鰱魚風箏、糜蛾風箏、雷公蟲風箏和月兒光風箏。最大的風箏有兩米高,最小的有兩三英尺。市面上有風箏,很多都比別人的小,適合小孩子玩,但是大部分還是自己貼的,大壹點的,還要互相較勁,看哪個飛得高。
9、賞牛
在江南,賞牛、祭鳥的習俗很流行。春分到了,牛就要開始壹年的勞作了,給它們餵湯圓就是獎勵;祭祀百鳥,壹是感謝它們提醒農時,二是希望鳥兒不要啄食五谷,祈求豐收。
10,贊華飲品
簪花是漢族婦女的壹種頭飾。它作為首飾戴在女性的頭上,增添了生氣勃勃、活潑的生活氣息,所以很美。除了花,還有絹花,羅,玲,緞子,絲綢和珍珠花。在古代,每逢喜慶的日子,數百名朝廷官員都會在毛巾和帽子上佩戴簪花。簪花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有兩三千年的歷史了。周舫的《戴花仕女圖》生動地再現了唐代婦女戴五彩花的情景。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的現代木版年畫都有帶花婦女的形象。現代新娘經常在頭發上戴著花,但不僅僅是花,還有絹花。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點。二十四節氣之壹,每年公歷3月20日左右,此時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春分那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南半球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已有3000年歷史。
二十四節氣:“二月中旬,半分,即90天的壹半,故稱分。秋天是同義詞。”《春秋故事·陰陽進出》說:“春分,陰陽亦半相,故晝夜既寒又夏。”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