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尾魚是石斑魚嗎?
石斑魚 學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別名:石斑、鲙魚。
石斑魚屬鰭科、石斑魚屬,是暖水性近海底層名貴魚類。肉質肥美鮮嫩,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贊譽,活魚運銷港澳市場,被奉為上等佳肴,供不應求。其價格昂貴,經濟價值高。分布於福建沿海的石斑魚有12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且較為常見的種類有赤點石斑魚、鮭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等。赤點石斑魚和雲紋石斑魚。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壹種。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魚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巖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壹般不成群。棲息水層隨水溫變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於水深10-30米處,盛夏季節也會在水深2-3米處出現;秋冬季當水溫下降時,則遊向40-80米較深水域。適溫範圍為15-34℃,最適水溫為22-28℃。適鹽範圍廣,可在鹽度10‰以上海域生存。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
石斑魚為雄雌同體,具有性轉換特征,首次性成熟時全系雌性,次年再轉換成雄性,因此,雄性明顯於雌性。壹周齡性可成熟,懷卵量隨魚體大小而異,如青石斑魚懷卵量約15-20萬粒,分批產卵,產浮性卵,圓形,具油球。孵化後,幼魚就在沿岸索餌生長。石斑魚生長迅速,如鮭點石斑魚,壹年可長到250-300克,二齡魚體重可達500-600克,三齡魚體重達800-900克;赤點石斑魚和青石斑魚,壹齡魚體重達200-250克,二齡魚體重400-500克,三齡魚體重達700-800克。
福建省釣石斑魚歷史悠久,據記載,平潭縣釣鲙魚業始於清朝,已有300年歷史。每年4-11月為釣鲙魚汛期,5-10月為旺汛,有“立夏鲙魚滿巖下”之說。延繩釣與手釣為釣捕石斑魚的主要捕撈工具。1993年產量達1900多噸,主產區平潭縣與連江縣的產量超過全省的壹半。目前,石斑魚養殖有網箱、築堤和池養三種形式,已成為福建省沿海的創匯漁業。養殖苗種大部分來自天然海區捕撈的小規格魚種。近幾年,青石斑魚已開始批量人工育苗,為大規模發展石斑魚養殖開辟廣闊前景。
叉尾鮰 壹、生物學特性
(壹)形態和分類學特征:斑點叉尾鮰俗名溝鯰、河鯰、美洲鯰,在分類學上屬於硬骨魚綱、鯉形總目、鯰形目、鮰科。廣泛分布於北美洲的淡水和鹹水水域中,其體形前部較寬肥,後部較細長。有須4對,胸鰭胸位,腹鰭腹位,有脂鰭,背鰭鰭式 D.3、7。兩側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銀白色。幼魚體兩側有明顯而不規則的黑色斑點,成魚的斑點則逐漸變得不明顯或消失。
(二)生活習性:斑點叉尾鮰屬底層魚類。幼魚階段活動較弱,喜集群在池水邊緣攝食、活動,隨魚體長大逐漸轉向水體中下層活動。斑點叉尾鮰為溫水性魚類,適溫範圍0-38℃,最適生長溫度18-34℃。正常生長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PH值5-8.5之間均可生存,而以6.3-7.5為最適範圍,鹽度適宜範圍為0.2-8.5‰。
(三)食性:幼魚主要攝食個體較小的水生生物,如輪蟲、枝角類、水生昆蟲等;成魚則以浮遊動物、各種蠅類、搖蚊幼蟲、軟體動物、大型水生植物、植物種子和小雜魚為主食。在人工飼養下,各生長階段均喜食人工飼料。斑點叉尾鮰日夜均攝食,且有集群攝食的習性,主要以底層攝食為主,但幼魚有時也遊到水面攝食。
(四)生長:斑點叉尾鮰屬大型魚類,最大個體可達20千克以上,當年魚體長可達13-19.5厘米,2齡魚可達26-32厘米,3齡魚為35-45厘米,雄魚的生長速度快於雌魚。
(五)生殖:斑點叉尾鮰雌雄性比約1:1,其標準性成熟年齡為3齡,體重1-4.5千克,從生產角度講,親魚以4-5齡,體重2.5-3.5千克者為好。體重4.5千克的親魚可產卵約30000粒。產卵季節在湖北地區為5月底至7月底,廣東等南方地區為5月初至7月初,產卵水溫為20-30℃,在水溫23-25℃,孵化時間約6-7天。剛孵化的仔魚體長約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