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什麽作用?
第壹,拓展認知
認知是每壹本繪本都會具備的最基本的特征。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其作用更為突出。這類繪本往往畫面簡單,色彩鮮艷,文字較少,有時文字會以兒歌的形式出現。
“饑餓的小蛇”可以幫助小班兒童生動地記住和想象各種水果的顏色和形狀。《饑餓的毛毛蟲》也是壹本非常適合中小學生的繪本。食物和動物是牢牢吸引幼兒的兩個吸引因素。畫面簡單卻生動,同時融入了數學經驗,語言簡單易學,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生動地理解毛毛蟲變成蝴蝶這種看似奇怪的生物現象。
還有壹些適合中大班的認知繪本,比如《兒童科學繪本——第壹輯》?《人體》,這是日本學習和研究學會編寫的科學讀本。該系列從骨骼、心臟、哭鬧等七個方面進行擬人化場景分析。圖文並茂,讓原本枯燥的科普教育變得生動有趣,在了解人體知識的同時,激發孩子進壹步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也許妳會說,比繪本這種媒介更能擴大孩子的認知。動畫片和各種認知書籍,包括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觀察和引導,可以實現孩子對未知世界的認知。但相對於其他媒體,繪本還是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壹是比漫畫更有針對性和有益性(現在的家長普遍反映優秀漫畫太少);其次,比沒有情節的認知類書籍更生動;再次,比家長的說教更貼近孩子本身。第二,情感體驗
情緒是個體心理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建立、維持和改變個體與外界關系的功能。這種功能被廣泛認為是壹種能力,即情感能力。主要包括情緒理解和情緒調節兩個方面。
(壹)情感理解
國外有研究發現,兒童的情緒理解在幼兒期發展很快。他們開始積極參與家庭生活中的社交,更重要的是,他們開始從家庭走向幼兒園。這時,他們將面臨壹項重要的社會任務——適應幼兒園生活,學會與家庭以外的成員交流。因此,研究兒童情緒理解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理解,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這是訓練孩子自控能力的重要前提。
因為情緒是內在的心理活動,往往不容易被孩子識別,家長和老師也很難引導。而繪本可以借助書中的人物和情節,喚起孩子的* * *性,讓孩子把自己和生活中的人物進行比較,進而了解各種情緒的成因和發展。
《兒童情緒認知》這本繪本是英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莎拉寫的。曼迪娜聯合幼兒教育專家、童書作家、插畫師進行創作。該系列叢書以問答的形式,通過簡單的形象和簡單的童言童語,幫助孩子了解快樂、悲傷、憤怒、驕傲、嫉妒、關心等個人情緒的表現特點、優缺點。這套書可以讓孩子充分認識不同的情緒,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情緒變化,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更好地與人交流。
(2)情緒調節
說到情緒調節,大家都會覺得是壹件很難的事情,何況是幼兒。《我不想生氣》是新西蘭引進的“中國第壹套兒童情緒管理繪本”之壹。這個系列的目的是讓孩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減輕壓力,釋放自己,同情他人,願意傾聽”。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妳生氣的時候是什麽樣的?”“妳為什麽生氣?”“如何讓自己不生氣?”壹系列問題引導孩子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模仿繪本中生動的語言進行表達,幫助孩子嘗試認識、體驗、接受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付諸行動,從而建立平和健康的情緒和自信。
第二,社交能力的培養
(壹)自理能力
進入小班後,自理能力的培養成為孩子入園後的首要任務。要求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自己玩遊戲,自己刷牙,自己完成很多任務;對兒童來說,需要理解他們在這些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挫折。主題多樣的繪本恰恰可以在幫助孩子學習各種主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孩子不僅可以體驗書中主角的經歷,對自己產生認同和喜愛,還可以鼓勵孩子有更多嘗試新事物的勇氣,進壹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理能力。
《兩個娃娃》是壹本非常適合小班兒童閱讀的書。通過對比兩只小狗的用餐情況,可以培養孩子觀察事物的能力,幫助孩子理解良好用餐習慣的重要性。
(2)感受親情和友情。
情感是繪本的壹個突出特點,也是吸引孩子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繪本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它能幫助妳的孩子愛上閱讀,而這種愛,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理解閱讀,還能學到愛本身。這是壹種大愛,愛自己,愛別人,愛生活,愛世界。
這種奇妙的情感體驗也得益於繪本的“留有余地”。繪本和漫畫的區別主要在於繪本中的畫面之間的聯系,不像漫畫或漫畫那樣緊湊、連續、完整,而是給孩子留下了很大的空間,讓孩子在其中自由暢遊、想象,讓這種感覺能夠長久延續。
逃跑的兔子總能讓孩子們感受到壹種平和寧靜的快樂。因為幾乎每個年幼的孩子都曾經幻想過像遊戲裏的巴尼壹樣離開家,用這種方式來考驗媽媽的愛,而這只小兔子的經歷,就像他們自己的遊戲壹樣,給他們帶來了奇妙的安全感。描述家庭關系的還有《猜猜我有多愛妳》、《小熊和最好的爸爸》、《我的爸爸》、《我的家是動物園》等。
《小藍小黃》描述了兩種顏色因為友誼而變成另壹種顏色,讓孩子在感受友誼的同時,也能理解顏色之間的關系。還記得《用愛送妳回家》裏長頸鹿想回家的時候,喜寶留下的眼淚嗎?是的,我多麽希望好朋友能永遠在壹起!
(3)勇敢
孩子畢竟是孩子,生活中總有壹些事情會讓他們感到害怕和擔心。“如果我失去嗅覺”:“哦,我的上帝,我把我的嗅覺留在醫生那裏了。我想馬上去那裏拿回來,但是我媽說今天太晚了,但是明天去太晚了。沒有嗅嗅我就睡不著。”爸爸媽媽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是多麽依戀玩具,但我相信,通過小英雄驚心動魄的想象冒險,我們壹定能體會到孩子心中的焦慮和擔心...這個故事涉及到心理學上所說的“分離焦慮”,即孩子們與他們所依戀的對象分離時的冷漠和恐懼。這種焦慮壹定程度上會發生在每個孩子身上,尤其是小班入園的時候。如果這些焦慮得不到解決,往往會轉化為精神疾病。這個時候,我們唯壹能做的就是緊緊的抱著孩子,告訴他:我們壹起去找嗅嗅吧!……
同類繪本有:我好擔心,鱷魚怕牙醫,湯姆迷路,鱷魚愛上長頸鹿等。當我們陪孩子讀這些繪本的時候,孩子會感受到勇氣,也許妳能從他們身上找到妳需要的勇氣。
(四)合作意識
合作是孩子未來發展、適應社會、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缺乏和其他孩子壹起生活的經驗,很少體會到合作行為帶來的愉悅和成功。他們往往缺乏合作意識,缺乏合作能力,不會談判,不會分工和溝通,學習或生活過程中的矛盾往往通過抱怨或攻擊性行為來解決。這是家長和老師的壹個大問題。現在,我們可以用《月亮的味道》這樣的繪本,讓孩子知道合作的方法和意義。月亮是什麽味道?它是甜的還是鹹的?我很想嘗壹嘗。動物在晚上看月亮的時候總是這麽想,但是無論它們怎麽伸長脖子、手和腿,都夠不到月亮。我該怎麽辦?大家壹起疊加,最後吃月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技能,合作可以讓這種力量更大。
(五)責任感
壹個人壹旦處於壹定的社會關系中,處於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狀態中,就必然要承擔壹定的使命、責任和任務。兒童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壹個特殊年齡,也承擔著自己特殊的責任和使命。個人責任的發展是通過群體生活中的社會價值觀和行為規範的內化而形成的。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使他們養成對自己的行為認真負責的精神,對他們將來獨立走向社會,與人相處,培養健全完善的人格都有積極的意義。繪本可以豐富孩子,豐富我們,喚起大家的責任感。讓我們來看看繪本《花媽》這顆快樂的種子是如何傳播的。花婆婆陸小姐發現了這麽漂亮的花,就把種子收起來,買了,撒在路邊。到了第二年的春秋兩季,到處都是美麗的花朵,孩子們學會了摘花和播種。這種在這種平凡或不平凡的生活中的野心,是值得贊美和歌頌的。
(6)其他
如果有壹天,孩子問:“我從哪裏來?”或者“人為什麽會死?”會不會無所適從?孩子壹天天長大,對生活和身體的變化會異常敏感。與其讓他們自己摸索,總是摸不到真相的邊緣,不如讓我們以輕松的心態告訴他們,從壹個充滿畫面的快樂故事開始。於是就誕生了壹些特別有針對性的繪本,比如《生命教育:壹片葉子掉了》、《精彩人生》、《爺爺沒穿西裝》、《獾的禮物》等。性教育:“媽媽,孩子從哪裏來的”“小威往前沖”等等。這些繪本的出現,讓死亡教育和性教育不再困難和神秘。
總之,繪本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如果繪本的用途太多,孩子閱讀時就很難有輕松愉快的氛圍,繪本原本的樂趣也就被遺忘了,違背了繪本作者的初衷。
另外,其實繪本對孩子心理的作用很難是單壹的、定性的。越是優秀的繪本,妳越無法定義它對孩子心理發展的作用,往往妳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挖掘出妳需要的內涵。如果能以輕松平靜的心態與孩子分享,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元。對壹個孩子來說,讀繪本對幸福生活有用;對於壹個成年人來說,看繪本可以豐富生活;對於群體來說,壹起看繪本對和諧社會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