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養生大全網 - 健康養生 - 如何幹預青少年的健康行為

如何幹預青少年的健康行為

人民網北京5月24日電23日上午,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劉華清呼籲全社會關註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他指出,兒童的心理疾病在成年後不會好轉。如果不及時幹預和治療,即使成年後依然存在。

劉華清指出,心理健康是兒童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壹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健康的心理應該是認知合理、情緒穩定、行為得體、人際和諧、適應變化的良好狀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團中央國際聯絡部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約有3000萬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存在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世界上患有精神障礙的兒童人數將繼續大幅度增加。

患有多動癥的孩子或因缺乏親子陪伴

據了解,目前兒童青少年面臨的主要心理行為問題有:情緒問題、行為問題、應對方式和主觀幸福感缺失,嚴重時還會出現心理障礙和多動癥等疾病。

劉華清認為,青少年心理不穩定,認知結構不完整,身體成熟與心理發展不同步,叛逆與依賴社會、家庭的沖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都會使他們的焦慮感更重。同時,兒童青少年由於自我意識脆弱、人生閱歷淺、抗挫折能力低,更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

另外,有的孩子上課註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做作業慢,拖拖拉拉,漫不經心。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註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兒童病房主任曹慶久表示,兒童青少年註意缺陷多動障礙患病率較高,約占5%,主要是自控能力差造成的。對於這類孩子,必須進行積極的行為幹預。如果對學習和生活的影響比較明顯,就要做壹些藥物幹預。

“兒童多動癥可能與嬰兒期缺乏親子陪伴有關。”劉華清說,早期兒童精神分析理論可以指導家庭育兒實踐。分析註意力分散和多動兒童的生活史,尤其是在他們的早期生活中,許多人都經歷過分離和遺棄。

劉華清介紹,有些忙碌的父母把繈褓中的孩子送到爺爺奶奶那裏撫養,五六歲再回到父母身邊上學。這其實很容易引起註意力和多動癥。孩子以多動、註意力集中等不良行為吸引親人的註意和關註,但當親人以虐待、批評、暴力對待他們時,他們會出現更大的問題。劉華清建議,父母應該和0-6歲的孩子生活在壹起,和孩子保持自然的接觸,避免孩子在青春期出現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沈迷遊戲和上網需要精神病學的專業幫助。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腦和手機遊戲越來越豐富,導致很多兒童青少年沈迷網絡和遊戲,這也是很多家長關註的焦點。

劉華清認為,過度沈迷網絡或遊戲會嚴重影響正常生活。有些孩子壹旦不讓玩遊戲,甚至會出現不適、心慌、氣短、夜不成眠、飲食不佳等癥狀。,需要精神病學的專業幫助。

“很多孩子沈迷遊戲或者沈迷網絡,都是因為自己家庭關系出了問題。”劉華清說,家長要主動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和關系,對孩子有適度的期望,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引導孩子。如果發現有嚴重的心理問題,應盡快轉到專業醫院進行治療和診斷。劉華清介紹,2013年底在回龍觀醫院成立了兒童青少年心內科病房,可以通過繪畫、舞蹈等不同方式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

此外,影響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學校、社會等。預防和減少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生,必須采取家庭、學校和社會相結合的綜合措施。

劉華清建議,學校要積極引導少年兒童保持健康積極的精神狀態。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各項教育活動中,潤物細無聲,組織引導孩子們參加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他們全面發展。通過各種活動,加強中小學生思想感情的交流和溝通,努力營造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同時,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通過個別咨詢、團體咨詢、電話咨詢、網絡咨詢、豐富多彩的班級集體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行為訓練等形式,為中小學生提供及時、有效、優質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

從社會層面來說,要利用和規範大眾傳媒,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減少不良社會風氣向學校蔓延,避免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成長。積極利用各種媒體豐富少年兒童的生活,增長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尹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