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模式對生物醫學模式在教育、實踐和制度上的反思。
二、醫學模式的演變
三、現代醫學模式的動因
四、現代醫學模式的基本內容
第五,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對醫學實踐的指導意義
第六,健康的意義
七、醫學模式是動態的。
壹,醫學模式的概念
模式:可指壹種思想體系或思維方式,在科學研究中,指對自然或社會現象的理論說明或解釋。該模型包括認知和實踐兩個環節。
醫學模式:醫學模式是人類健康觀、疾病觀、死亡觀等重要醫學概念的概括。
第二,醫學模式的轉變
醫學模式的演變是壹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歷史上經歷過的幾種醫學模式:
1.有神論的醫學模式
由於古代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科學知識缺乏,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不足,無法區分自身與環境。他們認為人的生命和健康是上帝和神靈賜予的,疾病是鬼神造成的,是上帝懲罰的。要擺脫疾病,只能靠祈禱和巫術,這是壹種自然神論的古老醫學模式。
2.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客觀地認識自己和環境,對健康和疾病進行了粗淺而理性的總結。醫生開始將疾病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聯系起來,通過思辨的推理,提出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可以影響人體的變化,形成了自然哲學的醫學模式。
3.機械醫學模型
16 ~ 17世紀期間,歐洲文藝復興帶來了工業革命,促進了科學進步,影響了醫學觀念。當時把人比作機器,所有的人類現象都用機械論的觀點來解釋。人們相信是人們自己開動了機器,而疾病是機器某壹部分的機械故障。醫生的任務是修理機器,治療頭痛和腳。機械論解釋生命活動是機械運動,保護健康就是維護機器。忽略了人類復雜的生物性和社會性。
4.生物醫學模型
1)
18世紀後至19世紀,隨著自然科學和醫學的高度發展,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病理學和遺傳學等基礎醫學形成了體系,生物學家和內科醫生提出了進化論和細胞學說,並發現了微生物等致病因素。這些科學事實使人們對健康和疾病有了正確的認識,形成了生物醫學模式。
2)成就
生物醫學模式對醫學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基礎醫學中,對人體的認識從宏觀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基因理論,確定了生物學病因。
(2)在臨床醫學上,抗生素和疫苗得到發展,使許多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的病因得到明確、控制和消除,實現了無菌手術,解決了疼痛、感染和失血的問題。
(3)公共衛生:通過改善環境(汙水、生活環境、食品衛生、垃圾處理等。)和開展計劃免疫,嬰兒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預期壽命提高。
3)觀點
(1)心身二元論
認為心身有精細的分工,疾病有微觀的生物學基礎,即疾病發生時可以在體內發現病變。如果沒有發現它們,就說明科技水平沒有達到。
(2)簡化論
認為疾病有微觀的物理化學基礎,疾病的最終治療最終歸結為物理或化學方法。
4)缺陷
生物醫學模式雖然強調生命活動在結構、功能和信息交換上是壹個統壹的整體,但卻忽略了人是生物性和社會性的統壹這壹關鍵。
第三,現代醫學模式的出現
1.背景
20世紀50年代以後,人類疾病譜和死亡譜發生了很大變化。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由傳染性疾病逐漸轉變為非傳染性疾病,各種慢性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
在發達國家,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控制非傳染性疾病的第二次健康革命是衛生部門的首要任務。
為了適應疾病構成(疾病患病率)的變化,醫學界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醫學模式需要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現代醫學模式)轉變。這是人類疾病譜的變化,也是人類對疾病和健康認識加深的產物。可以說,這是醫療保健的第二次革命。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壹經提出,就受到許多國家的關註。
2.疾病譜和死因譜的變化
壹般來說,疾病譜通常是指發生頻率最高、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十大疾病的排名。疾病譜對疾病結構的科學估計對疾病預防和醫學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發達國家,心臟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壹直是主要死因,我國城市和發達農村的疾病和死亡模式與發達國家相當或接近。
根據衛生部的壹項統計數據,從1957到1997這40年間中國城市人口死亡譜的變化。
我們來看五大疾病的變化:
傳染病:1957和1963分別位居前五位死因的第二位,在1975跌至第五位,在1985退出前五位死因;
呼吸道疾病;從1957和1963中的第壹,逐漸跌至1975中的第三,1985和1997中的第四;
相反,心臟病、腦血管病從1957、1963的第四、五位逐漸上升到1985的第壹、二位;
惡性腫瘤在1963年為第三位死因,到1997年已成為危害我國城鎮居民健康的最主要死因。
這種變化有兩個主要原因。壹是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導致的人口老齡化,二是死於非傳染性疾病的人口比例上升。
現代醫學模式是生物醫學模式的擴展和完善。
第四,現代醫學模式的內容
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有四種。
1.生物遺傳因素
它是理解生命活動和健康的基礎。包括正常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的機制,致病因素影響人體結構和功能的過程以及信息傳遞機制,是必須研究的內容。
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中,生物仍然排在第壹位,但同時強調其他因素的影響。
2.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心理環境和社會環境。
3.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
它是在社會化過程中,在人與人的相互影響下逐漸形成的。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健康,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害健康。
4.醫療衛生服務要素
包括醫療衛生服務布局、資源配置、衛生工作方針、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
五、現代醫學模式的影響
1.現代醫學模式引發了人們對醫學目的的重新審視。
新的醫療目的:
(1)預防疾病和傷害,促進和維護健康;
(2)解除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折磨;
(3)疾病的護理和治療以及疑難雜癥的護理;
(4)避免過早死亡,追求和平死亡。
2.對衛生服務的影響
主要表現為“四個擴張”:
(1)從治療服務到預防服務。
初級預防,采取有效措施,防患於未然;
疾病早期二級預防、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三級預防,做好病後的治療和康復工作,防止致殘。
(2)從技術服務向社會服務拓展。
(3)從院內服務向院外服務拓展。
(4)從生理服務擴展到心理服務。
3.對醫學教育的影響
現代醫學教育培養的專業人才應在態度、知識和能力三個方面適應醫學模式的變化。
1988年8月召開的世界醫學教育大會通過了影響深遠的《愛丁堡宣言》。宣言指出:“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醫生,以促進所有人的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醫學教育改革包括三個方面。
(1)面對21世紀的需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必須改革。
(2)醫生必須是“五星級”:
醫療服務的提供者:醫生可以根據患者對預防、治療和康復的整體需求提供醫療保健服務。
決策者:從倫理、成本、患者需求等方面綜合考慮各種治療技術的使用。
信息傳播者:積極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個人和群體的健康保護意識。
社區領袖:平衡和協調個人、社區和社會之間的關系,以滿足醫療保健需求。
衛生服務管理者:在衛生部門內部以及衛生領域之外的其他社會機構中共同工作。
(3)醫學教育本身必須改革。
要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註重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樹立終身教育的觀點。
4.對預防醫學的影響
過去,社會衛生措施主要依靠群體預防,從通過接種疫苗增強個體免疫力,到通過市政工程改善城市給排水和垃圾處理系統,改善環境衛生條件,以改善社會衛生條件。這使得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得到控制。
但隨後出現了兩種趨勢。壹個趨勢是難以徹底治愈的慢性病成為醫院的主要對象,另壹個趨勢是傳染病的新發生和回潮。
5.對臨床醫學的影響
第六,健康的意義
(壹)概念
1.了解健康
從古至今,各個時代、各個民族都把健康作為生命的第壹需要。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
健康是基礎,健康是保障,健康是基礎,健康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享受健康是全人類追求的理想。同時,健康不僅是個人的資源,也是社會最重要的資源。達到盡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家繁榮的保證,也是全世界的壹個重要社會目標。
2.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
關於健康: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1948在其組織法中提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壹種狀態。”三維健康觀。這是人類在總結現代醫學成就的基礎上對健康認識的壹次飛躍,將健康的內涵拓展到壹個新的認識境界。
3.健康的三個層面
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的要求,內涵非常豐富。不能說不生病就是健康,健康包括三個層次:
1)身體健康:指身體結構完整,功能正常;
2)心理健康:又稱心理健康,是指壹個人的精神狀態處於良好狀態,包括對自我的正確認識、對環境的正確認識和對環境的及時適應。
在現實生活中,壹個人的心理健康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待自己和他人的態度,有自知之明,善於交友。
(2)對待工作的態度,熱愛學習和工作,能夠把精力和興趣放在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並從中獲得快感。
(3)對環境的態度和良好的適應能力。
(4)對待困難和煩惱的態度,壹般情況下,不退縮,不逃避,不幻想,敢於面對,積極解決。
3)社會適應性:它包括三個方面,即每個人的能力都要在社會系統中得到充分發揮;作為壹個健康的個體,他應該有效地發揮與他的身份相適應的作用;每個人的行為都符合社會規範。
4.世衛組織對健康概念的擴展
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概念再次延伸,道德修養和生殖素質也被納入健康的範疇。以道德修養作為心理健康的內涵,其內容包括:健康的人不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別真假、善惡、美醜、榮辱的觀念,能夠按照社會行為規範來約束自己,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生殖健康是指人在生殖過程中,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等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女性可以安全地經歷懷孕和分娩,出生的嬰兒可以存活和健康成長。
(二)影響健康的四大因素
行為和生活方式因素。
1)概念:是指人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給個人、群體乃至社會的健康帶來直接或間接的危害,對身體具有潛在的攻擊性、積累性和廣泛的影響性等特點。
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涉及的範圍很廣,如飲食不合理、吸煙、酗酒、久坐不運動、濫交、吸毒、藥物依賴、開車坐飛機不系安全帶等。
根據世衛組織1992的估計,發達國家占70-80%,發展中國家占40-50%,全球60%的死亡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造成的。通過30年的努力,美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了50%,其中2/3是通過改善行為和生活方式實現的。
2)影響健康的不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特點。
(1)潛伏期長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後,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會對健康產生影響,產生明顯的致病作用。
(2)特異性差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疾病之間沒有明確的對應關系,說明壹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與多種疾病和健康問題有關,壹種疾病或健康問題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的多種因素有關。
(3)強大的協同效應
當多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存在時,各種因素可以相互協同、相互加強,這種協同作用最終造成的危害將大於各種因素單獨作用的總和。
(4)可變性大
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危害和發生時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
(5)廣泛存在
不良生活方式廣泛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這樣或那樣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很多,對健康的危害是廣泛的。
3)健康的四大基石
1992年國際心臟保健會議提出的維多利亞心臟保健宣言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和心理平衡。解釋行為和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意義重大。
2.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以人為主體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遺傳、生長發育、衰老等。
4.衛生服務因素
是指衛生機構和衛生專業人員為預防疾病、增進健康,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衛生資源和各種手段,向個人、群體和社會提供必要服務的活動過程。
七、醫學模式是動態的。
這是給大家的。醫學模型是對健康、疾病和死亡等重要概念的總結,因此是動態的。我在網上看過壹篇文章,有學者也提出,現代醫學模式,甚至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環境問題,公共心理健康問題也應該包括在內。我想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疾病和死亡的不斷變化,對醫學模式的理解會更廣泛,更全面。所以大家應該有這樣的想法。
付福利:老師,我想問壹下這學期病理學的考試重點是什麽?謝謝妳
郭曉霞:我們應該遵循評估說明。另外,我們在期末有在線復習。非常歡迎您在線參加最終評審。
尹智英:學習要求或學習目標中要求每個人掌握的是重點內容,也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另外,期末還有期末復習指南書,裏面有考核說明和復習題,供大家參考。此外,我建議妳在期末參加在線實時輔導活動,屆時本課程的主持老師郭曉霞會給妳詳細介紹。
孫潔:如何掌握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趙新生:病原體傳播途徑特征防控要點
陳玉紅:疾病發展的規律?
趙新生: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規律,需要具體分析。
廖娜:尹老師,有很多病理性的內容。請妳給老師介紹壹些要點好嗎?
尹智英:學習要求或學習目標中要求每個人掌握的是重點內容,也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另外,期末還有期末復習指南書,裏面有考核說明和復習題,供大家參考。妳也可以在網上看看郭老師支教活動的文字,裏面有這個內容。
王慶:考試模式也能改變嗎?
趙新生:考試模式改革已經有了探索和嘗試。學生們是怎麽想的?
尹智英:我們正在每門課程中探索新的考試方法,比如半開卷考試和在線考試。
王青:考試的重點是什麽?
趙新生:考試的重點是要求妳掌握什麽。可以參考評估說明。
尹智英:學習要求或學習目標中要求每個人掌握的是重點內容,也是考試的重點內容。另外,期末還有期末復習指南書,裏面有考核說明和復習題,供大家參考。
陳玉紅:現代醫學模式的優勢是什麽?
趙新生:對健康的理解更全面。現代醫學不僅是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全社會的責任和義務。沒有健康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健康就是無源之水。所以醫學最根本的問題,即維護人的健康,緩解人的疾病,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廣泛參與。現代醫學模式的好處是拓寬了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對社會和心理的完美適應。作為社會群體的每壹個成員,這是壹種責任。
陳玉紅: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的意義是什麽?
李朝波:醫學的目的可以重新審視;2.促進保健服務的擴展;3.對醫學教育、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影響;4.健康狀況的評估方法發生了變化。
張坤:如何調整新醫學模式下的新型醫患關系:隨著“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醫學模式向“以病人為中心”的新醫學模式轉變,整體護理制度在我國各級醫院迅速推行。盡快提高整體護理質量迫在眉睫,建立全新的護患關系可以使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更好的實施。
李朝波:妳指的是醫患關系還是醫患關系?
張坤:我指的是醫患關系。
郭曉霞:醫生應該能夠診斷和治療身體疾病。他們還應該能夠與患者進行更多的溝通,積極幫助高危人群尋找心理和社會原因,並與他們討論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尹智英:在新的整體護理模式中,也開展護理工作,註重從生理和心理方面對患者進行評估,並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這種護理可以使患者得到全方位的護理,護患之間會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關系。
王慶:生活方式如何影響健康?
趙新生:比如抽煙喝酒是常見的個人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表現。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許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都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關。例如,吸煙會引起呼吸系統的壹系列疾病,如氣管炎和肺癌,而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消化系統疾病往往與飲酒有關。
範蠡:血液循環障礙有什麽危險?
郭曉霞:作為血液循環障礙,它可以分為局部和全身。局部疾病包括充血、出血、栓塞、梗塞和全身疾病如休克和DIC。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對身體的影響要看情況,比如心肌梗塞。全身血液循環障礙對身體有嚴重影響,如果處理不當會導致死亡。
範蠡:酸堿平衡紊亂的危害有哪些?
郭曉霞:酸堿平衡紊亂是許多疾病伴隨的過程。酸堿平衡的紊亂會影響疾病的治療,加強機體的損傷。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王慶:醫患關系不好處理。
李朝波:是壹個棘手的問題,需要醫護人員靈活掌握溝通技巧。
郭曉霞:這是壹個復雜的問題,但從事護理工作的人應該認真對待我們的工作,提高我們的服務質量,認真對待我們的病人,促進他們的健康和身心發展。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做好這件事。
尹智英:從理解病人的角度!另外,要學會自我調節。我們經常在服務行業聽到壹句口號叫做“顧客永遠是對的”。我覺得也要把患者的需求和要求當做是合理的!我知道護理工作很辛苦。我向妳和所有的護理人員致敬!
趙新生:對,現在舉證方在醫院,患者維權意識在不斷提高,醫療費用在上漲。諸多因素導致醫療糾紛呈上升趨勢。醫生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妥善處理相關醫療問題,按照醫療公約和規定處理。在危機時刻,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應該是第壹位的。我國相關立法和管理規定會充分考慮醫務人員的利益和保護。
王慶:如何理解健康的概念?
李朝波:郭老師後面會詳細講健康的概念。
王本昌:在醫療比例失衡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整體護理”水平?
趙新生:衛生主管部門當然要扭轉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同時作為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積極的工作態度。
李朗衡:現代醫學模式的內容是什麽?
尹智英: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
俞才元: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有四種。
範蠡:心血管疾病有哪些類型?
余財源:心絞痛、高血壓、高血脂、心律失常等。
王滿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對臨床醫學有什麽影響?
李朝博:1。促進醫務人員不斷拓展和完善思維結構,從而提高診斷水平;
2.促進人們多與患者交流壹段時間,幫助高危人群找到心理和社會原因,找到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吳玉傑:有必要按照這個規定治療癌痛患者嗎?
李朝波:如果能按照三步走的治療方案,90%以上的癌癥患者的痛苦都可以得到緩解。現在的治療不規範,對疼痛的治療效果不好。
範蠡:消化系統疾病的危害有哪些?
李朝波:可引起全身或局部感染、炎癥、潰瘍、良惡性腫瘤、血管疾病等。
範蠡:腫瘤預防和治療的原則是什麽?
趙新生:基本上是排除危險因素,比如物理輻射、化學致癌物等。,促進全民健康,保護高危人群,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二級預防的關鍵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範蠡: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的危害是什麽?
尹智英:為了維持細胞和組織的正常功能,必須有壹個合適的生存環境,這就是細胞外液。保持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相對恒定是非常重要的。當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內環境失衡時,細胞的代謝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器官和系統的功能就會紊亂。例如,低鉀血癥會導致肌肉無力、胃腸蠕動緩慢和心臟功能異常。
關翠娜:休克是怎麽發展起來的?它的機制是什麽?
趙新生:休克是壹種主要由強烈刺激引起的微循環障礙而引起的急性循環功能不全。常由大出血、嚴重創傷、大手術、脫水、燒傷、嚴重感染、過敏反應和某些藥物的毒性作用引起。根據發病機制,休克可分為感染性休克、出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
在醫學上,休克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全身微循環障礙而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其機理是,人體賴以生存的氧氣和各種營養物質的供應,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的排除,都依賴於有效的血液循環。壹旦血液循環中斷,生命就無法維持。休克是臨床上壹種非常嚴重的狀態。常發生在嚴重感染、嚴重外傷和大出血後,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冰冷、心跳加快、脈搏微弱、血壓下降,很快進入昏迷狀態。
郭曉霞:休克的發展和機制是壹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我們的趙新生老師也做了回答。休克本身並不是壹種獨立的疾病,它是壹個病理過程,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嚴重失血、感染、外傷或過敏等。對於休克,其發生發展的重要變化是微循環。對於各種組織器官來說,當微循環發生變化時,器官功能就會表現出壹系列的變化,從而引起壹系列的生命活動。希望大家可以看看《病理學》第二章第七節關於休克的內容。
牛建玲:什麽是消化性潰瘍?
李朝波:消化性潰瘍是壹種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因潰瘍的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有關而得名。潰瘍的粘膜缺損超過粘膜肌層,與糜爛不同。
範蠡:呼吸系統疾病有什麽危害?
尹智英:呼吸的意義在於保證身體能夠獲得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系統的疾病會影響肺的通氣和換氣,從而使機體缺氧,影響細胞的代謝功能。
關翠娜:學病理學要註意什麽?
趙新生:首先要了解病理學的主要學習目標,即掌握壹些常見疾病的病理特征,包括大體變化和微觀變化。通過這些變化可以推斷出疾病的臨床表現和相應的治療原則(當然這最後壹點是臨床課要掌握的重點內容)!知道了這壹點,考試和復習就不會“誤入歧途”
余財源:在論壇的前幾頁,郭老師專門談到了這個問題:如何學好病理學,請參考。
牛建玲:郭老師今天發的帖子是考試重點嗎?我都下載了。
尹智英:妳好,牛建玲!今天是專題學習討論,主要討論醫學模式的相關問題。有同學提問了這門課的重點,請參考答案!
吳玉傑:為什麽會出現麻疹患者?如何預防?
尹智英:妳應該接種疫苗。
趙新生: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效接種麻疹單價或聯合疫苗。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患者,可以避免麻疹的傳播。麻疹患者要及時隔離治療,避免外出傳染他人;至感染期結束的隔離期為出疹後5天,有肺炎者應隔離至出疹後10天。
吳玉傑:乳腺癌患者大多數手術後需要多長時間服藥?復發的可能性
尹智英:用激素治療嗎?
趙新生:乳腺癌手術後的隨訪很重要。由於乳腺癌是壹種全身性疾病,雖然預後較其他惡性腫瘤好,且目前的綜合治療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仍有約1/3的患者會在術後5-10年內出現復發和轉移,早期發現復發和轉移並及時治療有望延長患者生存期。
預防乳腺癌術後復發轉移,首先要調整心態,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采取積極樂觀的態度,正確對待疾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微笑面對生活。其次,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參加健康的體育鍛煉,比如太極拳,從而擺脫癌癥給生活帶來的陰影。這樣不僅有利於康復,也減輕了其他家庭成員的負擔,增加了生活情趣。第三,中醫博大精深。乳腺癌患者自身免疫力較低,可以去中醫院或者腫瘤醫院中醫科,由腫瘤中醫開“強身健體”的中藥進行調理。最後,飲食調整,戒煙、戒酒等不良習慣。多吃綠色蔬菜、豆類和新鮮水果,瘦肉、雞蛋、鮮奶等高蛋白食物也必不可少。還需要糾正壹些民間的錯誤觀念,比如“沒有雞,沒有蟹,沒有甲魚……”,這些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只要適合患者口味,都是健康蛋白質。
今天的課就到這裏。很多同學在網上發帖,但是既然現在是講座時間,我就在課後回答大家的問題。非常感謝您參與此次教學活動。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