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健康證網
9種常見模式
1-過去和現在從未感染過HBV病毒。1-30%
2-+(1)既往感染未檢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失,抗-HBs未出現;(3)無癥狀HBsAg攜帶。5-10%
3-++(1)已感染HBV;之前;(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為2-10%。
4-+-(1)用乙肝疫苗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1-6%
5-+++急性HBV感染後的康復。0.5-5%
6+-+(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10-15%
7-+++感染過去,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5-15%
8 ++++(1)急性HBV感染趨於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俗稱“小三陽”。5-10%
9++-+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這表明HBV復制具有高度傳染性。俗稱“三大太陽”。30-40%
16稀有圖案
10+-(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較弱。(2)
11+-+-(1)慢性HBsAg攜帶者容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於恢復。
12+-+-急性HBV感染的早期或慢性攜帶者具有高度傳染性。
13+-++(1)急性HBV感染趨於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1)早期亞臨床HBV感染;(2)HBV不同亞型的繼發感染。
15+-+(1)早期亞臨床HBV感染;(2)HBV不同亞型的繼發感染。
16++-+-亞臨床或非典型感染。
17 ++亞臨床或非典型感染。
18++早期亞臨床或非典型感染。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感染亞型。
19-+-(1)非典型急性感染;(2)在抗-HBc出現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且陰性,或假陽性。
20-+++非典型急性感染。
21-++急性HBV感染中期。
22-+-+-HBV感染已經痊愈。
23-++-非典型或亞臨床HBV感染。
24-+++非典型或亞臨床HBV感染。
25-+-急性HBV感染趨於恢復。
七種罕見的模式
26++ ++①HBsAg的壹個亞型和抗-HBs的壹個變體(常見);②血清由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兩半各指標的意義:(因來源不同,說法不壹)HBcAb是HBcAg對應的抗體。它不是保護性抗體,而是反映HBV對肝細胞損害的指標,包括IgM、IgG、IgA。HBcAb-IgM陽性是乙型肝炎病毒急性感染和活躍復制的指標,乙型肝炎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慢性活動性乙肝也可見HbcAb-IgM陽性,HbcAb-IgG陽性滴度高說明正在被感染,HB ca b-IgG滴度低說明過去感染過HBV,具有流行病學意義。(1) HBsAg為乙肝表面抗原(+) 1陽性,有助於早期診斷;(2) HBsAb(抗HBS)陽性乙肝表面抗體(+) 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陽性即免疫)2、判斷人對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III) HBcAb(抗HBC)乙肝核心抗體(+)陽性1,有助於診斷“窗口期”(抗原消失,抗體仍形成)的急性乙肝。2、幫助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高滴度(陽性)表示病毒復制,低滴度表示無傳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並存,表示對乙肝有免疫力..4、幫助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攜帶者。5.急性期和恢復期滴度很高,之後逐漸下降,可持續20多年甚至終身。6、估計疾病的轉歸和預後,如轉陰說明乙肝治愈。(HBeAg e抗原正常值:陰性(-)陽性(+)說明血液中有大量病毒1,急性乙肝持續陽性說明肝組織損傷嚴重,易引起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感染期長是病毒復制的重要標誌。2.慢性肝炎持續陽性表明疾病活動。3、陽性孕婦對新生兒90%陽性。(5)E抗體抗HBe陽性,說明病毒在血液中消失1,說明疾病進入恢復期,傳染性低。2.急性乙型肝炎表明預後良好,而慢性乙型肝炎表明病情穩定。3.肝硬化陽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可能提示早期原發性肝癌。4.僅在HBcAg(+)患者中,抗-HBs陽性患者中也可檢出抗-HBe。另壹種解釋:1,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 (1) 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外殼,HBsAg陽性是機體被HBV感染的標誌。然而,如果HBsAg陰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存在S基因突變,常規方法無法檢出,可表現為HBsAg(-)或肝炎的HBV攜帶者(約3%)。也有少數低濃度感染者HBsAg(-),因為血液中HBsAg的含量低於常規檢測的限度。HBsAg本身不具有傳染性(其出現常伴有HBV,間接提示攜帶者具有傳染性),但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抗HBs。(2)抗-HBs抗-HBs陽性提示對HBV的免疫性可通過接種疫苗或既往自然感染(隱性或顯性感染)產生。抗-HBs是壹種保護性抗體,陽性者可以抵抗HBV的再次入侵。壹般來說(不是全部),抗-HBs陰性說明對HBV易感,需要註射乙肝疫苗。2.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體(抗HBc) (1)HBcAg HBcAg存在於感染者的肝細胞核中,血液中沒有遊離的HBcAg,所以常規方法無法在血液中檢測到HBcAg。(2)抗HBc抗HBc不是保護性抗體,抗HBc陽性在不同的組合中有不同的意義。在“三大楊”組合中,它是HBV主動復制的標誌之壹。3.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Ag) (1) HBeAg HBeAg是病毒復制程度的標誌。當它是陽性時,它表明HBV復制是活躍的,表明它是高度傳染性的。(2)抗-HBe抗-HBe陽性在不同的組合中有不同的含義。在“小三陽”組合中,抗-HBe陽性說明HBV復制受到壹定程度的抑制,傳染性變小。什麽是“三半”“四半”“大三陽”“小三陽”?了解乙肝病毒標誌物檢測的項目和意義對很多乙肝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為此,南京二院肝病專家詹瑪娥主任醫師回答了人們主要關心的問題。人感染乙肝病毒後,會發生壹系列免疫反應,血清中可檢測到相應的抗原和抗體。肝炎病毒感染後的主要標誌物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HBe)、乙肝核心抗體(抗HBc)。人們通常稱這五項為“兩個半”。近年來,已經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中分離出前S1抗原和相應的前S1抗體。前S2抗原和前S2抗體通常被稱為“三等分”和“四等分”。HBsAg是病毒感染後較早出現在血清中的抗原。HBsAg陽性具有傳染性,如果半年內不消失,稱為慢性HBsAg攜帶者。HBsAg存在於唾液、汗液、乳汁、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觸者可能感染乙肝病毒。HBeAg陽性說明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抗HBc是壹種感染性抗體,抗HBc陽性的高滴度說明乙肝病毒具有復制性和傳染性。抗HBe是E抗原轉陰後出現的壹種非保護性抗體。陽性表示病毒復制已減輕,無明顯傳染性,病情正在恢復。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與病毒侵入肝細胞有關,是人感染乙肝病毒後血清中最早出現的抗原,其陽性與病毒復制有關,是感染的標誌。前S1抗體和前S2抗體陽性是病毒將被清除的標誌,具有保護作用。另外,抗HBs是壹種保護性抗體,在HBsAg轉陰後或接種乙肝疫苗後出現,說明機體獲得了免疫力。臨床上常把HBsAg、HBeAg、抗HBc稱為“三大陽性”。這類患者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多見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潛伏期和無癥狀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臨床表現復雜,每個個體都有其固有的特點。診斷和治療需要綜合判斷,采取不同措施。HBsAg、抗HBe、抗HBc稱為“小三陽性”。這些患者的病毒復制已經減輕,傳染性較弱。大多數臨床癥狀表明疾病正在改善或恢復。雖然“小三陽”患者壹般不需要常規治療,但也不可掉以輕心。他們應該註意飲食、休息和不飲酒,並定期復查和訪問以了解這壹點。但臨床上“小三陽”常出現各種類型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可能是由於體內病毒不斷變異,原有抗體無法阻止病毒復制,或感染了其他亞型的乙肝病毒,或體內出現嚴重的免疫紊亂,需要進壹步深入全面的診治。當人們感染了乙肝病毒後,要盡早去醫院確診,壹定要進行動態醫學觀察,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制定合理、適當、正規的治療措施。患者千萬不要隨意吃藥,以免耽誤病情,加重病情。肝功能檢驗指標壹欄表(新)實驗室項目縮寫符號法定單位
總膽紅素定量tbil 1.7-17.1 μm ol/l
直接膽紅素DBiL 0-6μmol/L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5-40u/L(賴特曼:5-30 u/L)
天冬氨酸轉氨酶AST 5-40u/L
γ-谷氨酰轉肽酶γ-GT(GMT) 5-54u/L(簡單重氮試劑法:0-40u/L)(改良對硝基苯胺法:6-47u/L)
乳酸脫氫酶LDH 109-300u/L(速率法)
堿性磷酸酶AKP(ALP) 35-125u/L(速率法)(3-13u/L)(布氏法1.4-4.0u/L)。
膽堿酯酶CHE 4.2-9.8ku/L(速率法)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 0-6馬氏體單位
黃疸指數4-6個單位
血清總蛋白TP 60-80g/L
白蛋白A 35-55g/L
球蛋白G 20-30克/升
白/球比A/G1.5 ~ 2.5: 1。
膽固醇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TG 0.23-1.24 mmol/L
凝血酶原時間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性PTA 80-100%
肌酐Cr 44-133 μ mol/L
尿素氮bun 1.79-7.1.4 mmol/l
血糖Glu 3.89-6.11mmol/L
甲胎蛋白AFP 50微克/升
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 1.35g/L。
免疫球蛋白AIGA 2.35±0.34克/升
免疫IgM 1.08±0.24g/l
補體3c 31.14 0.27克/升
補體4c 4553 109毫克/升
t淋巴細胞亞群CD3 0.56-0.76%%
CD4 0.38-0.52%
CD8 0.22-0.32%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是對肝臟蛋白質代謝紊亂的定性試驗。肝病患者的血清與麝香草酚巴比妥緩沖劑混合時可渾濁。將濁度與事先準備好的標準濁度試管進行比較,即可測出濁度。正常值為0-6個馬氏體單位,大於7個單位為正。渾濁程度基本與肝損傷程度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可呈陽性,恢復期可呈陰性;持續陽性是慢性轉化的指征。慢性活動性肝炎和活動性肝硬化均可呈陽性。靜止期可以縮短或接近正常。肝功能檢查包括什麽?肝功能有很多種,反映肝功能的檢查有700多種。新的測試仍在開發和建立中,主要包括四類。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檢查:包括血清酶、血清鐵等。檢測常用血清酶,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堿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轉肽酶(γ-GT)等。臨床上,在各種酶試驗中,ALT和AST能敏感提示肝細胞損傷及其程度,ALT對急性肝細胞損傷最敏感,AST對反映其程度最敏感。急性肝炎恢復期,雖然ALT正常,但γ-GT持續升高,提示肝炎是慢性的。慢性肝炎γ ~ GT的持續下降往往預示著病理活動。②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檢查:檢測肝臟排泄和清除某些內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的能力。)或外源性(染料、藥物等。)高攝入量,並在臨床上定量檢測膽紅素。總膽紅素大於17.1μmd/ L,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隨ALT下降而進行性升高,稱為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部分病例轉為重型肝炎。③反映肝臟儲備功能的試驗:血漿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的合成功能來反映肝臟儲備能力的常規試驗。ALb降低說明蛋白質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說明各種凝血因子合成能力降低。④反映肝間質變化的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混濁反應,γ-球蛋白升高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後,提示庫普弗細胞功能下降,血液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不能清除。此外,血清中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肽和ⅳ型膠原的含量可反映肝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常見肝病主要檢驗結果趨勢: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原發性肝癌膽汁淤積
典型的輕度重度持續性主動代償性失代償性肝內肝外。
血清總膽紅素↑-↓↓-↓↓-~↓↓↓↓↓總膽紅素
結合膽紅素↑-~↓↓-~↓↓-~↓↓↓↓結合膽紅素
ALT、AST↑↑↑↑↑↑↑~
腺苷脫氨酶↑ ↑ ↑ ↑ ↑-~ ↑-~
堿性磷酸酶↑-~↓-~↓↓↓-~↓↓↓↓堿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轉肽酶↑-~↓-~↓-~↓↓↓轉肽酶
白蛋白-~ ~ ~ ~ ~ ~ ~ ~ ~ ~ ~ ~ ~
丙種球蛋白↑-~↓-↓-~↓-
膽固醇-左-左~左↑ ↑ ↑左↑
膽固醇酯↓-↓-↓-~↓↓↓
α脂蛋白↓↓-~↓↓↓-↓-~↓-~↑↓
凝血酶原時間↑-↑-↑-↓~↓*↓*
膽汁酸↑ ↑↑↑↑↑-~↑↑↑膽汁酸↑↑膽汁酸
氨-↑-~ ↑ ↑-~ ↑-
在表中,*表示註射維生素K後恢復正常,↑表示增加程度。單抗HBc陽性說明什麽?根據1992-1995中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中國普通人群抗- HBc陽性率為49.8%。以此計算,我國約有6.5億人抗-HBc陽性,其中大部分是單壹抗-HBc陽性。那麽,單個抗HBc陽性意味著什麽呢?人感染乙肝病毒後,血清中首先出現乙肝病毒核酸(HB VDNA),約1個月後出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 BeAg),然後出現抗- HBc。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血清中的HBVDNA,-HBsAg,HBeAg相繼轉陰,HBsAg消失後每隔壹段時間出現抗-HBs。此時抗HBc和抗HBs可以同時陽性。由於血清中抗-HBs持續時間比抗-HBc短,壹段時間後,抗-HBs消失,只有單個抗-HBc陽性。無論是有臨床癥狀的乙肝患者,還是無臨床表現的隱性感染者,康復後血清學檢查均可顯示單項抗- HBc陽性。因此,單個抗HBc陽性,特別是低水平的抗HBc陽性,說明這個人過去感染過乙肝病毒,已經康復,體內的乙肝病毒已經清除,可以像正常人壹樣學習和工作。而部分單抗HBc陽性的人群,尤其是抗HBc水平較高的人群,體內仍有乙肝病毒復制,但由於病毒復制水平較低,用常規方法不易檢測出來。但通過敏感的乙肝病毒核酸擴增法,可以發現他們是HBVD NA陽性。所以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就主動復制,他們就可以再次復發乙肝。國內外已有報道,部分非肝炎患者因輸入單壹抗-HBc陽性獻血者的血液,或因抗-HBc陽性者提供的器官移植導致乙肝病毒再感染,輸血後發生乙肝。此外,還發現壹些單壹抗- HBc陽性的人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後,出現了乙肝急性發作。因此,單抗HBc陽性者,尤其是抗HBc水平高者,不能獻血或提供器官,以免傳染他人。同時,他們也要勞逸結合,註意營養,適當運動,增強體質,防止乙肝復發,如果感到身體不適,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HBsAb和HBeAb陽性是什麽意思?李光榮的乙肝表面抗體HBsAb呈陽性(抗-HBs)。乙肝五項血清標誌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體是機體免疫反應的產物,其臨床意義是不同的。表面抗體(抗-HBs)是壹種保護性抗體,常出現在感染恢復後期,此時表面抗原(HBsAg)已轉陰至少1個月。抗-HBs在6-65438+2月達到高峰,之後逐漸下降,在10年內轉陰(有時轉陰很快)。其臨床意義如下:1,單項抗-HBs陽性(1)是乙肝疫苗接種成功的標誌;(2)單次低滴度抗-HBs陽性反應有時是非特異性的。2.抗-HBc和抗-HBe同時陽性的機體自然感染乙肝病毒(包括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產生免疫反應,病毒被清除,機體對HBV的再次入侵獲得特異性免疫。3.與HBsAg同時陽性的非常少見,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被不同的HBV亞型感染;(2)HBV;感染了S基因突變;(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消除HBsAg(4)處於抗原抗體動態平衡階段。乙肝E抗體HBeAb(抗-HBe)陽性意味著什麽?血清中e抗體(抗HBeAg)壹般在HBeAg消失後出現,有以下幾種情況:1,急性感染抗HBeAg出現在急性自限性感染恢復期,最終可能同時出現抗HBs、抗HBc、抗HBeAg陽性。“三種抗體”陽性說明乙肝病毒(HBV)已經在體內被清除,具有免疫力。2.HBsAg和抗-HBc慢性持續感染。這就是所謂的“小三陽性”,在乙肝表面抗原無癥狀攜帶者中有,在慢性乙肝患者中也有,說明體內病毒復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傳染性降低,病情可能趨於穩定。病毒變異患者的病情沒有緩解或穩定。3.有報道稱,在極少數抗HBe陽性並伴有其他抗體的人群中,HBV-DNA仍呈陽性,具有傳染性。4.近來,相關研究者對“小三陽”人群肝癌的發病率給予了更多的關註。5.抗HBe陽性轉陰後,仍有可能逆轉為HBeAg陽性。6.乙肝疫苗註射成功後,只有抗-HBs陽性,不會伴有抗-HBe陽性(也沒有抗-HBc陽性)。肝纖維化四項指標:血清肝纖維化標誌物主要包括以下:1。PC III(III(ⅲ型前膠原):反映肝臟內ⅲ型膠原的合成,血清含量與肝纖維化程度壹致,與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正常值< 120ug/l. 2。ⅳ-C(ⅳ型膠原):是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反映基底膜膠原的更新速度。含量的升高能更敏感地反映肝纖維化的進程,是肝纖維化的早期征象之壹。正常值< 75微克/升。層粘連蛋白(laminin)是壹種獨特的基底膜非膠原結構蛋白,與肝纖維化程度和門靜脈壓力呈正相關。正常值< 130微克/毫升。4.HA(透明質酸酶)作為基質成分之壹,是由間質細胞合成的,可以準確、靈敏地反映肝臟內纖維的產生量和肝細胞的損傷情況。有人認為該指標比肝活檢更能全面反映病變肝臟的全貌。正常值< 110毫克/升.5.PLD是膠原降解的關鍵酶,與肝臟膠原纖維增生的活躍程度壹致,是反映肝纖維進展的良好指標。正常值為1107 19.5 u/L[5][6]。在上述血清肝纖維化指標中,臨床常用的知識組合是:PCIII+PCIV+HA+LN,稱為肝纖維化四項檢查。HBV—DNA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目前檢查乙肝患者最常用的方法是檢測“二半”,即檢測乙肝病毒抗原和抗體。但它只是考察了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體對這些抗原的免疫反應,並不能代表病毒本身,所以無法知道體內的病毒數量。另壹種方法是聚合酶鏈反應,即PCR法。多年的臨床實驗證明,常規PCR方法假陽性和假陰性率高,重復性差,且無法量化。近年來,新發展的熒光定量PCR技術的出現為乙型肝炎病毒的檢測和診斷提供了新的手段。大量臨床樣本結果表明,其特異性為100%,靈敏度可達0.01fg(10-12mg),相當於2.5個乙肝病毒顆粒。熒光定量PCR對以下情況更有獨特的診斷價值:1。治療前進行病毒定量檢測,可以指導對癥藥物的選擇,避免盲目用藥。2.治療後的定量PCR可以直接、準確地確定體內的病毒數量,有助於判斷療效。3.孕前定量PCR測定有助於選擇有利的妊娠時機。乙肝孕婦的定量PCR檢測有助於部分患者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因此,HBV-DNA定量檢測指標的降低在乙肝治療中意義重大,是乙肝轉陰的前奏,也是康復最關鍵的壹步。只有體內HBV-DNA的定量指標降低,病毒的復制和繁殖才會停止,乙肝的徹底治愈才有希望,壹般定量檢測103copies/ml以下為陰性,以上為陽性。陽性結果說明體內病毒復制活躍,血液含量高,傳染性強;陰性則相反,病毒復制已被抑制,血液含量低,傳染性弱。對於HBVDNA,也請參考:HBVDNA的檢測方法和指標,中英文名稱參考值和單位換算凝血像的臨床意義(APTT。PT等。).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的測量延長了30-54秒:1。因子八。八。八。血漿水平降低,如血友病;在壹些血管性假血友病中也可以看到因子VIII的減少。2.因子ⅱ。ⅴ.ⅹ、纖維蛋白原嚴重缺乏,如肝病、梗阻性原發性黃疸、腸道殺菌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抗凝劑如肝素、基礎(無)纖維蛋白原等。3.纖溶活性增加,如繼發性自願纖溶和血液循環中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如抗F ⅷ或F ⅸ抗體和SLB等。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型心絞痛、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伴血管疾病、肺梗塞、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和腎病綜合征。
P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的測量值為12-18秒長:1。先天性凝血因子ⅱ。五.七。ⅹ缺乏、低(無)纖維蛋白原、DIC、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維生素K缺乏、肝病、血液循環中的肝素。FDD。
PA凝血酶原活性80-1.20% PA是PT的相對值指標,其臨床意義與PT基本相同。
PTR凝血酶原時間比值0.95-1.24 PTR是患者的測定值與正常對照值的比值,臨床常用。
INR國際標準化比值0.8-1.5意義:用於報告PT時,INR能直接反映最適宜的抗凝劑劑量,即能防止血栓形成而不引起出血。最近的壹項研究表明,INR值為2.5-3.5為最合適的抗凝劑量。
D-Fbg纖維蛋白原2.0-4.0增高:糖尿病及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腎炎尿毒癥、骨髓瘤、休克、外科手術及輕度肝炎等。降低:DIC、原發性纖溶、重型肝炎、肝硬化、低(無)纖維蛋白原等。
肝磷脂酶試驗HPT靜脈血2ml,用109mmol/L檸檬酸鈉抗凝HPT活性能準確反映血漿凝血因子ⅶ、ⅱ、ⅹ的活性變化,特別是當肝細胞受損或肝功能異常時,凝血因子ⅶ先下降,凝血因子ⅱ、ⅹ其次下降,故該試驗可減少肝病。正常參考值為67.2 ~ 133.6%。異常結果分析顯示活性降低:見於口服雙香豆素類抗凝劑、早期急性肝衰竭、慢性肝損傷和梗阻性黃疸,其嚴重程度與這些因素呈正相關。作為華法林抗凝治療的實驗性監測指標,該方法優於PT試驗。(部分節選自健康123、三九健康網、消化疾病網)